经典慢爱遇上短剧快,《山楂树之恋》为何火不起来?|微剧评

【编者按】

微短剧行业内容创作的多元化与精品化趋势日益明显。澎湃短剧频道x有戏栏目推出“微剧评”专栏,携手高校专业力量,借助派生万物开展AI共创,探索微短剧文艺评论的新视角。

长剧短剧化、短剧精品化,被认为是长短视频竞合的未来发展方向。近期,不少热门长剧IP都在尝试短剧化,引发市场关注。澎湃新闻短剧频道推出“微剧评·IP变形记”系列,解读这一创作趋势背后的动因、模式创新与市场反响,本文为第一篇。

经典慢爱遇上短剧快,《山楂树之恋》为何火不起来?|微剧评

备案单位 江苏凤凰联动影业/导演 郑正、杨桦/主演 张家硕、徐小舒/单集时长 12分钟/集数 18/平台 腾讯视频/播出时间 2025年5月5日

《山楂树之恋》原著小说作为经典爱情IP,已有张艺谋2010年的电影版珠玉在前。短剧版重新演绎出这段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保留了故事核心——出身“成分不好”家庭的静秋与军区司令员儿子老三之间克制又深沉的爱恋。制作团队在场景、道具、服装上精心打磨,试图还原七十年代的氛围。剧组选取重庆合川三汇镇的中国矿业大学旧址作为核心取景地,这里的石砌干打垒建筑群墙面斑驳,自带岁月痕迹,甚至找到了1976年产的“的确良”女款衬衫,这些努力都体现了对时代真实感的追求。

在叙事策略上,短剧版与张艺谋电影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美学取向。电影版着重于男女主角爱情的刻画,弱化了时代背景,创造了一种脱离现实的浪漫童话氛围。而短剧版则选择了强化时代背景和现实冲突的叙事策略,增加了新的人物和情节线索。如静秋与带队老师之间的暗潮涌动、一起下乡的姑娘对静秋的霸凌,以及一个农民儿子也作为静秋的追求者出现。这些新增冲突点不仅丰富了剧情层次,更突显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现实:静秋因家庭成分不好而处处受限,与男配角家庭阶级成分好形成鲜明对比。

尽管制作精良,短剧版《山楂树之恋》在市场上并未引起太大反响。这一现象揭示了经典IP短剧化面临的核心困境:《山楂树之恋》作为一个经典纯爱文本,其剧情发展节奏慢、人物情绪需要层层递进的特点与短剧用户期待的“快速情感冲击”需求存在本质矛盾。言情题材短剧中,观众普遍期望快速进入人物之间电光火石的情感中,并期待最终结局是大团圆合家欢式的。而短剧版《山楂树之恋》尽管保留了故事核心,却未能完全适应短剧这一新形式的要求,成为了本剧面临的一大危机与挑战。

短剧版《山楂树之恋》的尝试值得尊重,然而在影视IP短剧化的道路上,如何平衡原作精神与短剧形式的需求,仍需更多探索。这一案例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契机:在短剧成为风潮的当下,经典文学的影视化改编应当如何与时俱进,既保持原IP的气质精髓,又符合新时代观众的审美语境再创造在吸引新粉丝的同时不负老观众的期待,这需要创作者在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找到更加精准的平衡点。

作者:尹涵 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24艺术管理MFA

指导教师:易非

技术支持:派生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