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 韩
编辑|李春晖
如果要总结今年短剧的三个关键词,那一定是:档期化、多元性与成熟的品牌运营。
一方面,从春节档、五一档到暑期档,新老平台都拥有了明确的档期意识与打法。另一方面,内容供给与爆款产出更加多元,经典垂类与创新内容并举。与此同时,伴随着短剧演员的明星化趋势,各平台也开始完善剧宣营业与艺人生态,让短剧观众能看、能嗑又能玩。
在这三大风向背后,无一例外都能看到腾讯视频的强势身影。可以说,这是腾讯视频多年领跑的地位使然,亦是它在未来更专业、更全面的竞争中的高调升维。短剧行业风云变幻,观察公认的领跑者,无疑能帮我们快速厘清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内容的未来走向。
持续领跑,大步突破
今年6月的上海电视节上,腾讯视频将旗下精品短剧厂牌“十分剧场”升级为“十分短剧”。一字之差究竟意味着是什么,暑期档一批新爆款、新内容无疑就是最新与最佳的答卷。
这个暑期档,腾讯视频在短剧赛道再次一马当先:云合短剧霸屏榜8月TOP10占8位、7月TOP10占7位;自6月品牌升级至今,“十分短剧”目前已有4部突破1000万票房分账,1部突破800万票房分账、4部突破500万票房分账的作品,还被用户真情实感地誉为“暑期档细糠”,赢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
声量方面,累计斩获全网热搜372个,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83亿,发布片单时的话题#内娱短剧赛道已经是nextlevel# 登陆微博主榜TOP45,引发网友共鸣,一齐探讨所感知到的短剧升级,共同期待暑期档的电子细糠。
断层领先,充分体现出腾讯视频深耕短剧多年后的市场认可度。而有此成绩,既离不开平台领先的分账政策扶持、成熟的运营宣发,更得益于腾讯视频对内容的全面布局与创新升级:经典垂类供给充分,爽感到位的同时又做出差异;同时推出一系列阵容班底、投入体量皆创新高的头部项目,大大拓宽了短剧的辐射范围。
男频是今年腾讯视频增长较快、备受瞩目的赛道,在头部短剧陆续上档后,男频内部也出现了多元的风格类型,丰富观众选择。
头部短剧《搏忆》与《鹦鹉》无论从内容还是影响上,都一举抬高了男频短剧的上限。先一步上线的《鹦鹉》由《余罪》《莫斯科行动》导演张睿操刀,剧情融合了长剧的“正”与短剧的“野”,以卧底、谍战等类型元素打开长剧都较少涉足的当代国安题材,表达两岸和平统一的主题,格局拉满。不光在站内热播,在抖音都收获17条10万赞爆款视频。
后暑期档开播的精品悬疑剧《搏忆》则祭出了短剧中史无前例的阵容——电影导演彭发执导,霍建华、黄宗泽、阚清子等明星出演。该剧作为霍建华时隔多年回归内地荧屏之作,自官宣起便话题度拉满。累计分账票房破1000万,播出后在全网收获61个热搜,多榜单登顶TOP1,在行业内外引领了又一轮关于短剧阵容升级的讨论。
头部精品之下,逆袭爽剧与现实刑侦两开花。从年初的《点石成金》到五六月份的《逆天成仙》、《贤婿》,小人物逆袭爽剧已经找到成功配方、稳定输出爆款。“温暖现实主义”刑侦是腾讯视频特有的一类男频短剧,如《师傅》关怀缉毒警,《反诈风暴》首度反电诈,今夏也迎来了阵容、制作全面升级的《反诈破局》。
女频三部古偶风味各异,接力霸屏:《锦绣宅心》是竖屏中热门的“换嫁本”首次以横屏的精细制作呈现、专业演员出演,目前分账已突破千万;《一梦如初》改编自知乎盐言IP,可谓是性转版“救风尘”,以反“天龙人”的男女主谱写出双向救赎的清流故事;
现代甜剧有拍出了对味儿的雄竞修罗场的《她的盛宴》,设定新鲜、故事精巧,让大女主坐拥三个忠犬美男,用观众的话来说“每一对都好嗑”。
也有一些创新项目已经超出男女频的品类划分,让行业看到了短剧题材突破边界的巨大潜力。《彼岸灯塔》是时下热门的女性悬疑,以犯罪悬疑为表,对女性处境、母女关系的探讨为里。尤其为人称道的是其视觉呈现,作为演员贾景晖的导演处女作,该剧并无“行活儿”感,而是留下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光影构图设计。秀人出身的小花徐梦洁也因此收获了一部品质代表作,被观众称赞“成功闯入悬疑赛道”。
《朱雀堂》则是民国悬疑,邀得万茜、秦俊杰、欧豪等入局短剧,以电影级制作引发热议。
不难看出,“十分短剧”的这批头部项目,从创作到传播再到消费都有别于以往的横竖短剧。其出现让内容快消产品也兼具了艺术性,带给用户审美愉悦的享受,正是腾讯视频为短剧重塑定位、突破其天花板与生命周期的有效努力。
双轮驱动,抬高上限
“十分短剧”这批头部项目虽题材风格各异,却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共性:更大牌的阵容,更精良甚至电影级的质感,以及区别于以往短剧的格调趣味。
在短剧中进行这些尝试的难度可想而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短剧的魔力都在于高性价比。由于成本不高,几千万付费收入或者票房分成就能算大赚。而当制作周期拉长、撬动明星出演,这一优势还能否继续保持?
更何况,短剧是内容新物种,观看场景更加碎片化与私密化。大牌主创与短剧观众真能接轨吗?参照过往电影大导下凡拍剧的表现,跨界的风险并不小。
今年暑期档,这样大体量、新旨趣的短剧能够成批在腾讯视频落地,离不开“十分短剧”的多年积淀。一方面,厂牌一直以来的精品化追求,令用户与平台形成默契,对创新更加期待、包容。另一方面,“十分剧场”运转多年,已能为精品内容提供一套系统性支持。
这里也能充分显示品牌战略、品牌升级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当年“十分剧场”的品牌愿景是拥抱更先锋的美好表达,今年6月伴随着品牌升级为“十分短剧”,“十分”的寓意得到了进一步阐释:
第一,“十分”依旧代表满分,腾讯视频从未忘记“以精为尺,向美同行”的初心;第二,“十”由横与竖组成,除了横屏短剧之外,优秀的竖屏短剧也有机会进入厂牌;第三,“十分”也意味着希望看到更极致的内容表达在短剧赛道里绽放。
这种厂牌价值观的明确表达,不仅能够指引创作、让内容升级有的放矢,也在观众端制造着精品预期,在行业端快速拉平共识、吸引人才——在这里,不需要大咖或学院派向下兼容迎合,而是可以一起谈创新、艺术、突破,共同为创造精品标杆而努力。
当然,要撬动人才参与共创,需要的不仅是价值感召,更是真金白银的保障。腾讯视频从入局开始就将短剧纳入分账体系,以数一数二的会员土壤滋养好内容与合作伙伴。从2021年的《拜托了,别宠我》到后来的《招惹》《执笔》,托举出多部刷新行业纪录的出圈爆款。
在此基础上,腾讯视频不断优化分账策略,让好内容更快获得更高的回报,形成良性循环。今年6月,伴随着品牌升级,腾讯视频也发布了横屏短剧全新的合作模式:
对于以纯分账模式合作的独播项目,平台将在基础分账超100万后,每天额外给予15%的分账补贴奖励金;对于保底+分账模式合作的独播项目,未来可以在剧本阶段进入平台的评估,达到标准的项目,可以给予一定比例的保底金。
与此同时,厂牌激励也继续升级。从制作方到导演、编剧、IP,全方位奖励深度合作伙伴。制作厂牌奖励金额最高可达到500万,导演、编剧、IP的奖励金最高可达到100万。
此外,“十分短剧”为创作者提供的是横跨项目前、中、后期的全程陪伴赋能。如制片人进驻帮助打磨内容,搭建制作中台提升产能,宣发运营支持,以及向创作者开放通过眼动仪、皮肤电技术获得的用户洞察数据等等。
总而言之,在突破短剧天花板方面,“十分短剧”既有明确的目标指引,坚持向精、向美,又在做实事、抬高收入与投入的上限,品牌战略与分账策略双重发力,推动短剧更上一层楼。
链接年轻人,形成向心力
一个成功厂牌往往既要为B端所信服,又要为C端所信任。“十分短剧”领跑多年,也积攒起类似的影响力。
如此多的传统影视人、尤其是明星大咖选择在腾讯视频进行短剧首秀,正是“十分短剧”行业地位的最佳体现。除了大厂家大业大,具有精品共识、分账优厚,“十分短剧”对从业者的服务齐全、扶持有力,也是有目共睹。
过去几年,许多年轻主创通过腾讯视频爆款短剧冒头,实现了职业生涯的跃迁。《招惹》导演曾庆杰、《神医大人别撩我》导演陈跃进均获得鹅系长剧资源,执导了黑马古偶《九重紫》与高分现偶《滤镜》,《执笔》小说作者林言年借此转型编剧。
更值得注意的是“十分短剧”的年轻人渗透率与认可度,这也是助力诸多短剧出圈的关键。数据显示,“十分短剧”许多作品的用户画像集中在18-24岁区间,相比短剧整体大盘用户有着更明显的年轻化特质。年轻人爱发声、爱玩梗,往往能带动作品的更高热度和长尾效应。
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一点,源自“十分短剧”既注重与用户共振、又力求向精向美,内容更加年轻态。基于短剧的时效性优势,女频短剧总能适时为群众奉上嘴替金句或理想人设,对经典套路进行反思解构,令大家一抒在旧式偶像剧处受的郁气。
《搏忆》《鹦鹉》等头部短剧更是一己之力令看短剧成为一件先锋潮酷的事,大声推荐给谁都理直气壮。其内容如何创新已不用赘述,阵容上也应了最近流行的那句“老了的法拉利还是法拉利”,霍建华、黄宗泽、吴建豪……组成了一场别样的熟男盛宴,令短剧观众亦可站在审美高地笑看内娱。
如此种种,都给了“十分短剧”进一步链接年轻人的底气与动力。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腾讯视频启动了“十分剧场青春剧会”系列活动,将短剧交流会开进大学校园,至今已经在湖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院校成功举办过多场,现场收获了同学们热烈的正向反馈。
值得一提的是,“青春剧会”并非常规的点映或明星见面会,而是幕后主创与腾讯视频短剧负责人到场,与以影视专业为主的同学进行深度交流。从短剧科普、创作理念一路聊到择业入行,不仅是在转化潜在的短剧观众,更是在挖掘潜在的短剧从业者。
显然,“十分短剧”正在执行一套立足当下、更指向未来的系统策略。链接年轻人是在为短剧播种未来,而通过更明确的内容布局与定位——在头部内容上做价值跃升,在多元赛道上做垂类标杆,则是在着手塑造短剧的未来形态。这是竞争中的一招巧妙先手,也是头部平台的格局与责任感所在。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