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角度理解红果自制“演员合作计划”

三个角度理解红果自制“演员合作计划”

网传多时的红果短剧演员合作政策落定。

9月4日晚间,红果自制官宣正式推出 “演员合作计划”,以具备竞争力的分账保障和海量合作资源,邀请演员和相关机构及短剧制作方参与。

今年8月初,这一消息最早传出,旋即引发了热议。随着此次红果自制“演员合作计划”的推出,合作的细节也逐渐浮出水面。

红果自制演员合作计划分为“演员个人激励”和“演员运营机构激励”,对于演员个人,平台会基于演员产能及作品质量等综合因素,通过分账激励、项目匹配、服务支持等方式,制定保底或分账激励方案;对于演员运营机构,平台设置新人演员激励、档期入驻激励、演员孵化支持等政策,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为新人演员入驻给予了激励。

此外,红果自制“演员合作计划”同时列举了短剧制作方合作优势,欢迎制作方在红果自制的平台上匹配更多优质演员资源。

演员作为剧集行业重要的创作者,向来自带话题。眼下短剧演员关注度日益提升已成定式,更多公司和平台在加速入局。

前有剧本合作政策落地,红果自制紧接着推出了演员合作计划,这会在短剧行业激发怎样的影响?这一模式传递出红果哪些政策信号?从业者可以如何理解这一新游戏规则?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拆解。

三个角度理解红果自制“演员合作计划”

短国演员,分账上岗

短剧市场的爆发性增长,已经催生了庞大的短剧演员群体。短周期的短剧生产让这些演员们快速地推出作品,迅速在短剧领域积累人气,更吸引欢娱、唐人、壹心等影视经纪公司纷纷下场。

这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短剧演员价值得到认可,也意味着短剧演员正迈入一个更为职业化发展的阶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红果自制的演员合作计划,给短剧演员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收入多元化与激励性增强。随着分账制的引入,演员收入不再局限于固定片酬,其收入将与作品的市场表现直接挂钩。

至于分账的原则,红果方面也给演员吃了一颗定心丸,将基于产能、作品质量制定保底或分账方案,且分账周期覆盖全生命周期。

这种收入模式的创新,既是对演员劳动成果的肯定,也是对演员创作热情的激发。演员们将更有动力去创作优质作品,以获取更高的分账收益,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个短剧行业的创作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平台与演员之间更科学的合作模式,将推动短剧演员职业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三个角度理解红果自制“演员合作计划”

入驻的演员还将获得项目匹配和服务支持等服务。在项目匹配方面,平台结合演员特质推荐项目,灵活预约未来档期,帮助演员拓宽演艺发展道路;在服务支持方面,平台帮助筛选出具备不同优势的专业运营机构,以便合作演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发展需求灵活选择。

红果自制此次也同步宣布将引入演员运营机构,将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演员合作机构机构服务好演员。

这将促使演员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除了精进表演技巧,还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洞察观众喜好,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拓展了其职业发展路径,对于那些敢于创新、适应能力强的演员来说,将迎来更多展示自己的机遇。

与此同时,激励的另一端是行为约束。有些演员在拍摄完成后,便不再关注作品的宣传、口碑维护等环节,因为这些努力与自身收益无关。分账制的引入,让演员收益与作品表现高度挂钩,将让演员形成更强的“自律意识”和售后精神,进一步加深了演员与作品、观众之间的联系。

三个角度理解红果自制“演员合作计划”

短剧行业:

更有效率,也更专业化

红果自制演员合作计划的试水,也释放出短剧行业进一步专业化发展的信号。

随着短剧行业的蓬勃发展,业内频频涌现出“短剧演员上桌”和“短剧细糠”的讨论声音。这恰恰源于短剧行业在迅速崛起的早期阶段,曾一度陷入“演员断层”与“制作粗糙”的双重困境之中。

一方面,行业发展初期,短剧行业工种专业化程度低,难以吸引专业影视演员下场,行业内大量依赖非专业演员,导致表演水平参差不齐;另一方面,部分短剧公司为追求短期流量,压缩制作成本,剧情逻辑混乱、服化道廉价等问题频发,拉低了行业整体口碑。

如今,短剧行业的规模化、精品化发展,已经让这些情况大为改观。此番红果自制演员合作计划的推出,也将推动行业发掘具备表演天赋但缺乏机会的新人,改变过去“演员靠运气入行” 的混乱局面,有效提升行业人才天花板,优化行业人才结构,促进行业向着更加成熟、专业的方向发展。

同时,对于合作计划对于行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将提高行业透明度,提升生产效率,带动行业规范化。

三个角度理解红果自制“演员合作计划”

传统的定价方式往往依赖于演员的知名度、过往作品表现以及经纪公司的谈判能力等因素,这不仅导致价格体系混乱,也为不公平竞争埋下了隐患。

红果自制演员合作计划的推出,将演员收入与作品市场表现挂钩,使得演员的价值评估更加客观、公正、合理。

这种“数据公开、规则透明”的模式,让演员能够清晰知晓自己的劳动成果对应的收益,同时也为短剧制作方提供了更为清晰、合理的成本预算依据,让行业的利益分配更具公信力。相信这一合作计划的逐步完善和推广,将促进短剧行业的商业模式进一步走向规范化,为行业的长远发展和成熟化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从短剧行业生态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一次有益的尝试。短剧行业在过去短短几年之间已经经历了多轮迭代,甚至几个月间就经历一轮大调整,让一些行业机构直呼变化太快,但一路走来,行业生态整体得到了优化,行业发展更为规范有序,这也是短剧这一内容消费品类影响力逐步提升的原因所在。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短剧演员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在这一合作计划中,演员的合作档期也会向行业里的制作方开发,平台汇聚资源服务于行业,这将促进短剧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更紧密的合作,帮助形成更健康的产业生态。

过去,短剧演员、制作方和平台之间的沟通仍相对松散,也因此导致了一些资源错配和效率低下的现象发生。而现在,这一合作计划让演员、制作方和平台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项目匹配和合作,形成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这种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作战,将进一步提升短剧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个角度理解红果自制“演员合作计划”

红果短剧,

吸引优质人才出精品

最后回到平台侧来看,作为这一大刀阔虎合作政策的发起者,红果显然意在吸引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优质人才和资源。

借助这一合作计划,“收益透明、发展空间大” 的优势,将促使红果进一步成为优质人才和资源的 “聚集地”。

举例来说,近期红果的非遗题材精品短剧《墨韵新生》上线,这一短剧邀请知名表演艺术指导老师、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刘天池担任监制,便释放出吸引演员人才的强烈信号。

值得关注的是,红果自制的“演员合作计划”对新人非常友好,更有利于新人成长。

这一计划特别关注新人演员的入驻和发展,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为新人演员提供更多成长机会和资源支持。这不仅有助于新人演员快速崭露头角,也为短剧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同时,新人演员的崛起也将推动行业内部竞争,促使更多演员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短剧行业生态的健康发展。

对于红果而言,演员合作计划也是红果近期一系列政策更新中的一环。先是编剧,再到演员,红果演员正整合各个环节的资源,带动平台内容的质量和市场吸引力。

此前8月6日,红果推出了全面升级的剧本合作政策,对编剧工作室的激励政策和剧本评级标准进行了调整,此举释放出红果从内容源头的剧本环节推动短剧精品创作的决心。

三个角度理解红果自制“演员合作计划”

截至8月28日,已经有27家微短剧剧本工作室加入红果自制的官方合作名单。这些不同厂牌基于自身基因,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有的覆盖全题材打造爆款矩阵,有的深耕垂直赛道突破女频垄断,有的凭借IP储备占据源头优势,将为红果自制的内容创作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和更高质量的内容保障。

从此次演员合作计划释放的申请通道来看,红果自制或将效仿类似的方式推动演员运营机构的筛选。这些机构将在演员的培养、选拔、运营和孵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平台输送更多有潜力的新人演员,也将进一步提升成熟演员的上升空间。通过与这些机构的深度合作,红果自制不仅能够拓宽演员资源的渠道,还能够提升演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带来内容质量的优化。

通过整合编剧和演员等核心资源,红果正构建起一个覆盖内容创作、演艺呈现等更多环节的生态链,这无疑将极大提升红果自制水平,加强平台内容的整体竞争力。

当然,最终,不管是短剧行业专业度和效率的提升,还是平台内容质量的升级,最终受益的是观众。演员素质的提升,行业对演员选择性的增加,这将使观众能够看到更多高质量、富有创意的短剧作品,提升观众的观看体验和满意度,带来行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