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11月21日讯(记者 汤诗韵)沪语电影《菜肉馄饨》日前正式"上桌",六天票房超1550万。作为一部全上海话对白、全上海制作班底、聚焦上海本土故事的作品,该片"含沪量"极高。点映期间,电影一度用3%的排片率撬动超过30%的上海城市票房。
不过,创作者对其期许可能并不是一部纯粹的商业片,而是一封献给城市、父辈和孩子的情书。蓝鲸新闻对话本片导演吴天戈,和他聊了聊拍摄幕后、故事内核以及分线发行的策略。当前行业背景下,一部地域性相当明显的中小成本电影要如何将观众带回影院?
当一群上海人,做一个聚焦独居老人的故事
《菜肉馄饨》讲述了丧偶独居的上海退休工程师老汪给儿子小汪张罗相亲过程中,自己卷入情感漩涡的故事,因此该片也被称作银发版《爱情神话》。饰演主角老汪的是演员周野芒,他曾是《水浒传》里的禁军教头林冲、《爱情神话》里的老克勒老乌和《好东西》里的公寓门房。
导演吴天戈很早就认识周野芒,他说抛开其扮演的各种各样的角色,野芒本身就是一个善良本分、内敛儒雅、小心谨慎的上海男人,和老汪十分适配。近年来他频频现身热播影视作品,在上海本地和年轻观众们心中都有较广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除周野芒外,影片采用了潘虹、茅善玉、陈国庆、徐祥、王琳、高博文、王菊等一众上海籍演员。片中还出现了许多客串的熟脸,比如在社区里打乒乓球的倪夏莲阿姨、跟孩子玩耍的邻居陈龙章龄之夫妇。
吴天戈透露其中不少演员是毛遂自荐,也几乎是本色出演。"比方倪阿姨是我们上海骄傲,但是你看她所有采访都是很接地气的。你会觉得这个人一定很好相处,她可能就是你的邻居朋友。"
制片团队和出品公司同样来自上海,一群本地人会如何呈现一个市井故事呢?

影片中,咖啡厅、梧桐路、国际饭店的下午茶是上海,包馄饨、菜市场、遗像前摆的蜂花牌檀香皂也是上海。老汪住在毗邻复兴公园的南昌路168号,片中出现的许多场景也都基于人物行为逻辑做了考量。
吴天戈表示剧组想要构建一个老汪的生活宇宙,他走几步可以到长乐路,去人民公园相亲角也很方便,骑个车往西就能到复中菜市场。"我们想完全100%忠实于物理上的真实,而这种真实会反过来作用到人物身上,让观众切实感受到在地感。"
电影改编自SMG纪录片导演金莹2019年开始写的同名小说,许多素材来自此前跟拍独居老人的工作观察。表面上主线是爸爸给儿子相亲,实际讲的是两代人的和解,因此有观众将其形容为"上海人的尽孝电影"。但不管是不是上海人,都可能会面临相似的家庭问题。
导演吴天戈称其第一次读小说时就觉得经历上颇多共鸣。当时他正处在父亲过世、母亲一直无法走出来的阶段,整个社会同样在经历非常特殊的时期。到后来母亲慢慢好转,他对代际关系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吴天戈认为电影《菜肉馄饨》也是这样,但当某个地方和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关联时,你就会被打动。
平淡中见上海文化,《菜肉馄饨》是什么味道?
故事最巧妙的设定是汪太太素娟(潘虹 饰)的存在,三年前因病离世的她一直活在老汪的想象中,两人像平常一样对话相处。导演处理这段关系时始终未让素娟与任何老汪以外的人同框,也没有过分渲染煽情。
"我们希望影片可以让观众有笑有泪。但并不是趴到你身上来挠痒,也不是刻意卖惨,而是要引起共鸣。如果不能引起你共鸣,那我想办法,我自己再努力。"导演坦言。

吴天戈最喜欢的其中一场戏,是老汪和美琴为儿女相亲组局吃饭,结果小辈都托词没空来。两人吃完饭结伴走出面馆,老汪边走边张望素娟去哪儿了,同时他又觉得这样散散步蛮好的。影片中这是一整个长镜头,拍摄这段时吴天戈额外带了一个耳机反复在听德彪西的《月光》。
说到这里,导演还轻哼了一段。"《月光》的音符很简单但非常美,它是一点点起伏的,动态又很宽广。很符合他们俩当时那种相互试探、复杂的、小小暧昧的情绪。"
吴天戈提到,整部片子的音乐用得很简单很克制,包括摄影、剪辑等也有意追求淡淡的感觉。这种感觉跟上海人本身的文化也是相关的——不响、心照不宣、相处有边界,因此我们也希望能在电影各方面体现这些性格。
就像最后老汪和儿子和解的那场戏。老汪一叹气一摇头笑了一下慢慢走到小汪面前,说你自己一个人过日子也蛮好的。没有激烈的对话和冲突,但很戳人。

不过其中有一个被广泛误解的细节,徐祥饰演的小汪想蹲下来宽慰父亲不要生气。这个动作来自演员即兴,导演也想捕捉一下对手演员的反应,但因为机位和景别的缘故看上去像是"欲跪未遂"。"这个其实是不现实的,现在哪里会有小孩给爸爸跪下来,太封建了。"吴天戈直言。
另一段争议较多的内容,是略有"包饺子"意味的大团圆结局。这可能是创作者有意的温情,不同于小说,电影给了故事一个温暖的结局。在主创的设想中,两位小辈至少已经成为了朋友,因此大家在一起庆祝包馄饨。拍摄当天正好是美琴扮演者茅善玉本人的生日,所以蛋糕也是真实的惊喜。
率先在长三角上映、打造沪语IP,电影市场需要一些尝试
《菜肉馄饨》的结尾彩蛋里,老金和妹妹拥抱是在苔圣园门口,算是对《繁花》的致敬。类似有意思的细节还有很多,老汪去的美术馆楼下就是《好东西》里周野芒看门的公寓,参演过多部上海题材电影的混血小演员玛娅安栋同样出现在了片中。
近年来,上海题材影视作品接连大放异彩。吴天戈回忆,制片人顾晓东大概五六年前看到《菜肉馄饨》小说时就萌生了做电影的想法,随后《爱情神话》《繁花》的成功给了他很大信心。
导演认为,各个地方的人有自己的饮食偏好,但又不会只吃固定的菜系。创作者不能那么粗鲁地端出一盆菜,指望全国人民都喜欢吃。其实应当提供更加投其所好的、更加细化的内容和服务。"就像我们电影里有首上海话rap,其中有一句词:什么都想要,什么也得不到。"
因此,《菜肉馄饨》选择以分线发行的模式,在上海、江苏、浙江率先上映。此外,电影还采用了与上海知名品牌联动、在思南公馆打造主题会客厅等本土化宣发策略。到目前,该片上海地区的票房超过九成,且在一众新片中上座率稳居第一。

复原为电影场景的"痛楼"一角/菜肉馄饨思南会客厅
伴随档期迷信、腰尾部影院闲置等现象受到关注,精细化转型和分线发行成为行业热议。但过去几年,《沉默笔录》《非诚勿扰3》等项目的大胆尝试并未带来理想收获,实际执行中还引发了一些不正当竞争方面的争议。
分线发行或是破局之道,但市场经验仍不成熟。
谈及票房预期,吴天戈希望《菜肉馄饨》至少不要亏,他希望这部电影能为中小成本作品良性循环的形成做出一些尝试。制片人顾晓东有一个观点:我们不要寄希于一部影片赚多少亿,能不能拍十部总共赚1亿哪怕1000万的电影?"如果我们不亏本,就会给更多像顾晓东一样的制片人信心去尝试分线发行,去尝试做在地的、百花齐放的细分内容。"

《菜肉馄饨》票房数据 / 猫眼专业版
导演吴天戈透露,后续他们还将延续沪语IP、关注在地文化——虽然是以上海故事为切口,但文化和情感可以穿越地域。就像《菜肉馄饨》实际上是将地域叙事和代际问题相结合,其所关注的亲情、老年人生活等话题是具有共性的。
"我们其实早在上世纪30、40年代就拍过很多城市情节剧(melodrama),以个体家庭故事记录历史。比如《太太万岁》《乌鸦与麻雀》《一江春水向东流》,后者就是通过张忠良个人命运的起伏展现抗战前后近十年间的城市风貌和社会生活。"
截至2025年10月中旬,中国电影的年度总票房已超越去年总额,全年票房有望冲击500亿元。不过,过去多个热门档期都算不热闹,不少颇受关注的项目票房遇冷。
吴天戈认为那可能是行业的警钟,一切市场行为都不能怪罪买方。我们得反省自身有什么问题、真正的症结在什么地方、怎么再把观众吸引回来。"我觉得创作者最重要的是真诚、诚实,你可能骗一次两次,但时间久了观众一定会感受到。反过来也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