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13
《沉默的荣耀》没有沉默,而是迎来了爆发。
这部聚焦隐蔽战线英雄群像的革命历史题材剧,以真实为底色,以信仰为内核,以极致细腻的制作水准为支撑,自9月30号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首播,并在爱奇艺和咪咕视频同步播出以来,迅速发酵成为年度现象级作品,不仅收获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更在社会层面引发了对信仰与忠诚的再度追问,让观众重新认识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在当代语境下重塑了主流价值作品的感染力与时代价值,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在《沉默的荣耀》背后,作为出品方与主投主控方的慈文传媒,再次证明了自身在重大题材领域的深厚实力。从《那些年,我们正年轻》到《血战松毛岭》,再到如今的《沉默的荣耀》,慈文传媒不断在革命历史叙事中持续探索真实,让真实的千钧之力为剧集注入更厚重的力量。
骨朵对话了 慈文传媒党支部书记 、 《沉默的荣耀》联合 出品人 赵建新, 慈文传媒党支部副书记、总经理兼《沉默的荣耀》总制片人周敏, 慈文传媒艺尚工作室负责人、《沉默的荣耀》 制片人栾雅琪,深挖剧集背后的创作故事,而这些创作实践,也揭示了慈 文传 媒在时代转型下的文化雄心。
历史铸魂,真实为骨
和大部分使用虚构姓名和情节的谍战剧不同,《沉默的荣耀》是“实名制”,剧中的主要人物,东海小组的吴石、朱枫、聂曦、陈宝仓,吴石的太太王碧奎、保密局特务谷正文等都是真实姓名,东海小组潜伏台湾传递情报最后牺牲也是真实历史。为了能将这份真实全方位渗透到剧集中,《沉默的荣耀》在文本创作、拍摄制作、演员表演等方方面面都坚守着一套近乎严苛的创作流程。
《沉默的荣耀》从2017年开始进入剧本开发阶段,2018年总编剧卢敏带领团队入驻项目,期间得到了国安部门的支持,开放了诸多资料供创作参考,更有党史专家把关保证内容准确性,并且得到了4位主要烈士家属的确认。
不仅如此,烈士后人们还为剧组提供了不少真实生动的细节。栾雅琪谈到,“剧里有一幕是陈宝仓将军牺牲前,他的腿被打肿了,在阴暗的牢房里吃着他最爱的沧州驴肉火烧。这些是没有影像和文字记录的,是我们通过家属了解到的。朱枫女士的孙女告诉我们她很爱美,气质很好,也为我们选角和塑造人物细节提供了灵感,杨亚洲导演根据这个细节给她设计了一场揪玫瑰花瓣的戏。”
慈文传媒艺尚工作室负责人、《沉默的荣耀》 制片人栾雅琪
拍摄制作过程中更是于细微处见真章,全方位全流程精耕细作。为了最大程度接近真实历史情景,剧组辗转六地取景,包括与台湾地貌、风土人情最为相近的福建厦门鼓浪屿、平潭邓丽君小镇、泉州、漳州以及上海和横店。
其中,在鼓浪屿的拍摄格外具有挑战性。栾雅琪告诉骨朵,“鼓浪屿岛上不能通车,剧组只能坐船,我们剧组道具非常多,超过9万件,其中大道具2万多件,小道具4万多件,特别定制道具2万多件,需要先用船,再用人力运送道具上岛,过程也比较辛苦。”
在美术和服装设计层面,剧组邀请了行业顶级团队加盟,还原细节之真,五届金鸡奖美术总监霍廷霄担纲美术指导,金像奖得主陈同勋负责服装造型,小到吴石将军的纽扣,大到他所生活工作的公馆、办公室、街道,都经得起推敲。“不仅主角的主要场景严谨考证,连饰演普通百姓的群演造型、服饰、妆容都要基于详实的历史照片进行考据与还原。像福州大撤兵、台湾白色恐怖等关键历史事件的场景复原,参考了大量原始影像资料。”
这种真实的场景与氛围,既是对观众的负责,也是对演员表演的加持,播出后戏里从东海小组的四位主角再到反派谷正文以及诸多配角的演技都得到了观众们的全方位认可。“我们也想通过这样的极度真实还原的空间和细节让演员们更沉浸,让他们成为英雄,而不只是演英雄。”
可以说,在《沉默的荣耀》的创作中,对历史真实的还原不仅是一种责任,更近乎一种信仰。栾雅琪提到,“在这部剧开拍前,我自己买了鲜花去到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祭奠英雄们,我真真切切看到了那一个个石块上刻着那些人的名字,当时就已经被这种真实的力量震撼到了。”而播出后,也有无数观众被这个真实的故事感染,自发去福州吴石故居、北京福田公墓等祭奠吊唁。
对慈文传媒而言,《沉默的荣耀》已经不止于一部谍战剧、历史剧,更是一次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重构,以极致精神抵达历史真实。
以艺术性和创新性开疆
如果说真实性是《沉默的荣耀》的根基,那么艺术性与创新性则是其实现破圈的关键。
周敏对骨朵谈道,“我们选择这段历史的初衷是因为它鲜为人知却极具震撼力,隐蔽战线英雄的牺牲与信仰值得被铭记,但在通过真实叙事的基础上,我们还要通过艺术化的表达,才能让这些人物的高光更活灵活现,才更能让观众感受到他们暗夜中坚守的信仰之光。”
慈文传媒党支部副书记、总经理兼《沉默的荣耀》总制片人周敏
整个故事最大的创作难点也在这里,历史本身已经为其创下了严苛的框架,所有的戏剧性冲突只能在这个框架之中发挥。禀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团队反复打磨了很久,最终找到了真实性与艺术性、创新性的平衡点。
“之前的这类剧主角通常都是各个英雄原型揉在一起的,很多时候是带有主角光环的,孤胆英雄可以化解危机逆转全局,但《沉默的荣耀》观众是知道他们四个的必死结局的,我们怎么能在这样的限定下让它好看?那就必须通过编剧、导演和演员来增加艺术性。”
张弛有度的剧集节奏和血肉丰满的群像刻画,让原本沉重的题材有了相对轻盈的气口。剧中吴石与特务头子谷正文的较量贯穿始终,而他在被调查的过程中绝地反击,利用三道菜名反杀谷正文,不仅戏剧张力拉满,也体现了隐蔽战线工作的一大特点:于平凡中见不凡,于烟火气中藏惊雷。
人物塑造上也有相当丰富的层次,比如吴石除了“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的慷慨悲壮,除了为信仰和国家赴死的决心,也有生活化、烟火气的许多面,他对妻子儿女、对学生兼下属聂曦、对战友朱枫、陈宝仓的关怀都有细节刻画,于和伟的表演无疑为这个角色的塑造增色不少。
“于和伟老师不仅是主演,也是监制,对这部戏也付出了非常大的心血,我们当时在鼓浪屿拍戏,回到对岸是要坐渡轮的,他基本上就没有赶上过晚上12点前的渡轮,回酒店后还要跟编剧反复讨论剧本,会较真到逐字逐句的轻重音都要讨论,就想能让这场戏更痛、更真。快杀青的时候,他身体已经负荷到极限了,每天只休息不超过6个小时。”
但《沉默的荣耀》的艺术创新也都建立在绝不损耗人物的英雄气概基础上。“朱枫女士的人设有爱美爱花这一面,所以牺牲前的戏里,我们本来是想让她在走向刑场前摘了一朵路边的小花闻一下,后来又放弃了这个想法,只是让她昂首挺胸地走过去了,因为英雄就是英雄,不用过度渲染。”
高超的艺术性和叙事创新性,让剧集成功规避了说教感,实现了价值表达上的新突破,在年轻观众群体中也引发了许多精神共鸣。《沉默的荣耀》此前受众多集中在电视端,而在热度和口碑持续发酵后,在“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等名台词强势出圈后,在年轻剧集受众群体中的讨论度也显而易见增长,打破了主旋律题材的受众壁垒。
“慈文的品牌基因就是真实、专业、创新。接下来我们还会持续深耕革命历史题材,2027年是建军百年,这是一个大的时间节点,要为建军百年献礼。同时我们也要将慈文的内容原创力和创新力释放到更多赛道,古装、律政、公安、现实主义等等,接下来我们还会有很多网文IP开发项目,也积极推进中剧开发,希望在主流表达之外,能拓展更多题材边界与受众层级。”周敏谈到。
回首历史、回应时代,讲好中国故事
《沉默的荣耀》所取得的现象级成功,远不止于一部作品的收视与口碑丰收。它深刻地巩固了慈文传媒在革命历史题材领域的品牌信任度与市场号召力,用事实证明了严肃主题同样能成为引发全民追看和讨论的流行文化现象,也验证了慈文传媒深化“1133战略”的前瞻性与正确性。
赵建新谈到,“1133战略的核心是‘聚焦1个目标、建立1条纽带、筑牢内容生产阵地、筑牢渠道拓展阵地、筑牢团队建设阵地3大阵地、打造长、中、短剧相结合的影视制作产业集群,以游戏、动漫及其衍生品为核心的泛文娱产业集群,以及由数字版权、元宇宙、AIGC等构成的数字文化资产产业集群这3大产业集群,向相关多元化、轻资产、平台运营型泛文化公司转型,《沉默的荣耀》便是我们转型的优质IP和标杆案例。”
慈文传媒党支部书记 、 《沉默的荣耀》联合 出品人 赵建新
“目前《沉默的荣耀》同名小说已经出版,有声书也已在喜马拉雅上线,我们还在推进多人广播剧、舞台剧等等形式的开发,包括这部剧里的音乐,比如于和伟老师唱的那首《团圆》,我们也在做更精细的运营,力求让它传播更广。”通过全媒介矩阵,彻底释放现象级作品的影响力,正是“1133战略”中打造产业集群、建立内容纽带的生动注脚。
商业上的布局之外,“1133战略”更蕴含着慈文传媒作为国有控股企业的文化使命与时代担当。“《沉默的荣耀》发展到现在,也不再只是简单的一部影视剧。它激发了大众期盼统一的民族情绪,或者说它回应了这样一种时代精神的叩问。商业成功之外,我们更注重作品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引领,讲好中国故事,关注当下,与时代同频,这是我们慈文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的影视头部公司的历史使命担当。”
《沉默的荣耀》让被历史尘封的英雄,重新被今天的人们看见。而慈文传媒,正凭借其前瞻的“1133战略”与深刻的文化自觉,让这份荣耀穿越时空,在新时代继续迸发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