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演员合作,剧本政策升级,深度解读红果短剧两大新动作

作者|郭吉安

红果平台再抛重磅炸弹。

9月4日,红果自制官宣“演员合作计划”,公开表示启动与演员以及相关运营机构的合作,在短剧创作链路的另一关键环节深度介入。

启动演员合作,剧本政策升级,深度解读红果短剧两大新动作

这一合作计划表示:红果自制将引入专业的演员机构服务短剧演员,为演员提供分账激励、项目匹配和系统化运作;同时,对入驻的演员运营机构,也将提供入驻激励和孵化支持;并为全行业制作方开放合作演员档期,视情况给予创作激励,帮助其用已有项目预算找到更优质演员。

这是一个月内红果自制的第二项重磅新政。此前在8月6日时,红果自制还官宣了剧本政策端的全面升级。

启动演员合作,剧本政策升级,深度解读红果短剧两大新动作

升级后的剧本新政,不仅提升了短剧剧本的最高保底金额和分成比例,还将针对编剧工作室纳新、带新、扩容等情况进行限时激励,并针对个人编剧创作进行专项扶持。

娱乐资本论观察到,两大新政的影响力正在行业内迅速扩散。目前,大量短剧剧本工作室正积极招募潜力新人,也有不少个人编剧在红果踊跃投稿。演员端,据悉,不少头部短剧演员运营机构正与平台对接,部分已完成入驻。同时,不乏传统经纪公司也看到这一机会,正与红果展开深度接洽。

一个月的时间内,红果自制先后在编剧、演员两大短剧生产的关键环节发布新政,表现出了强整合、强激励的动作。某种程度上,这也体现了其作为短剧领域的头部平台,推动行业规范化、内容精品化的决心。

无论是演员合作新政对短剧演员工作模式和收入获取的变革性影响,还是编剧新规对优质创作的大力支持,都将在行业上下游吹起一股“新风”。这两项新政,究竟对短剧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启动演员合作,剧本政策升级,深度解读红果短剧两大新动作

演员新政推出,平台合作演员推动行业健康化、透明化
随着微短剧行业今年的进一步爆发,旺盛的需求背后,演员端也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

一方面,行业中具备专业素养和表演经验的人才依然缺乏。以大量中老年角色为例,符合条件的特约演员不足,也让剧中角色演技水准参差不齐。

同时,关键角色上,新人缺少入门通路,潜力新人冒头难,只能靠运气接项目,缺乏明确的培育和晋升通道。后备人才不足,也会影响短剧行业轻体量、高效率的生产模式。

娱乐资本论观察发现,红果自制的演员合作计划,便尝试从根源上解决行业现有的问题。

首先,对于广大演员而言,这一计划直接提供了一条更多元、更具确定性也更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通路。

计划中表示,将为演员“引入分账激励”。当前,短剧演员多为薪酬制,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但新规中,明确提出了分账方案,即演员也将享有短剧上线后全周期的分账收入。

启动演员合作,剧本政策升级,深度解读红果短剧两大新动作

这一新规不仅让演员直接获得更多元收入,也将增加演员对项目市场表现的关注度,鼓励演员从单一的参演者,变成项目的共同经营者,有动力去配合宣发、不断精进表演、规范约束自身行为,以便积攒口碑,获得更长远的分账收益。

同时,该计划还明确表示将引入专业的演员运营机构,承接演员合作相关的服务发展事宜。让演员专注在表演等专业事项上,聚焦精力,其他事宜则由专业团队解决,促进其演艺生涯更高效长远发展。

本次红果自制引入演员运营机构,有望帮助行业解决此前的积弊:行业中缺口较大的特约领域人才有望补足;潜力新人也将获得更匹配的项目资源和更多拍摄机会;成熟演员则有望依赖平台的强势资源和专业运营团队的打造,获得更优质曝光,进行破圈化运营,实现更健康、长线的职业发展。

以在卫视端的资源为例,一直以来,红果与各大卫视融媒体具备良好合作。此前,红果曾与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央视文艺等融媒体合作推出过微综艺。当前,红果短剧联合听花岛、山西卫视出品的短剧综艺《爆发吧!短剧》正在播出。这一综艺内,曾辉、韩雨彤、赵廷义、邓灵枢等听花岛签约演员共同进行游戏团建,与屏幕前的粉丝展开更深度的互动和交流。

未来,成熟短剧演员也有望通过红果这一桥梁,参与包括综艺等在内的的多元内容创作,登上更多平台,打破现有天花板,收获丰富的职业可能性。

人才通路的建设也有望带动短剧行业的进一步规范化。

合作计划中明确表示,制作方与平台合作演员签约时,结合不同情况,享有“签约激励”。这将让项目整体的成本更科学可控,推进更高效,也为从业者提供了更强的收益保障。

计划中还提出,平台合作演员档期对外开放,这样档期、收益和规则的公开性,也直接提高了行业透明度,避免过去行业常见的“黑箱操作”,进一步提升短剧行业公信力,助力生产提效。

启动演员合作,剧本政策升级,深度解读红果短剧两大新动作

值得关注的是,红果自制在演员合作领域的入局,也实现了平台对优质演员资源的吸引汇聚,形成了更具吸引力的创作体系。围绕演员资源,更多创制、宣发端的头部资源也有望形成合力。

借助这些优质资源合力,平台可以发挥出更好的“指挥棒”作用,在更多创新题材的优质剧本上投入更多资源,推动优质短剧项目批量化落地,真正做到平台和演员带动好团队入局,打造出更多引领行业发展的精品内容,拉动更多新用户。

最终,这一切作用于观众侧,便意味着更新鲜的面孔、更优质的表演、更流畅和沉浸的观看体验和更多元题材的故事。

综合来看,红果自制的演员新政本质上是希望更多专业的、有梦想的演员加入,不断打磨演技、创作精品,分享作品带来的收益。通过平台力量牵引,在更公开、透明的环境下,搭建演员端良性的运转秩序。

这样的创新尝试,将直接助力行业诞生更健康的利益分配规则和更成熟的商业生态。

启动演员合作,剧本政策升级,深度解读红果短剧两大新动作

编剧政策再升级背后,红果自制为行业搭建了一条人才培育通道
同样,分析红果自制发布的编剧新政,不难发现,几大调整同样是从编剧行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着手。

尽管随着需求激增,大量传统长剧创作者、小说作者、短视频脚本创作者纷纷加入短剧编剧行列,从业者阵容不断外扩,但从整个大盘来看,短剧中依然存在不少套路化和噱头式创作,行业也更呼唤真正在题材、故事端具备创新突破的好内容。

同时,人才端的“活水”仍然不足。大量新人编剧尤其是个体编剧入行虽易,但创作出适应用户观看习惯、符合短剧节奏、卡点的剧本依然存在较高门槛,不乏新手编剧在社媒表示“写本子容易,但写出好本子困难”。

而红果自制本次在编剧政策上的全面升级,便是从人才培养、新人激励、收入分配等角度切入,尝试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首先在收益分配上,新政明确提出,针对高评级的爆款作品,最高保底提升至20万元,最高分成比例提升至40%,这无疑是对优质创作的一次极大激励,更进一步反了红果对剧本内容的重视。

启动演员合作,剧本政策升级,深度解读红果短剧两大新动作

随着分成规则调整,优质作品与普通作品的分账和保底收入差进一步拉大,这也是平台拒绝“大锅饭”,鼓励优质创作的信号。批量化、高重复度的粗制滥造内容越来越难获取收益,具备创新性、品质定级高的好作品可以收获更好的经济回馈。显然,新政尝试从根源上提升编剧团队做优质作品的主观能动性,尝试通过高收益,鼓励更多精品化创新内容。

同时从行业生态来看,近年来,随着短剧需求爆发,行业中已经跑出了一批掌握稳定、优质创作能力,在市场用户洞察、故事情节设计、内容题材创新端占据优势的成熟短剧编剧团队,也与平台形成了较积极、紧密的合作。

本次新政中,红果自制明确提出对编剧工作室拉新、扶持创作者成长、总分账规模端的三重限时激励,鼓励更多编剧团队引入新人、提升编剧创作能力、实现总分账金额跃升。

随着这一新政推出,大量编剧工作室已开启全面的纳新活动,尝试通过潜力新人,获取更多收益。同时,成熟编剧也进一步对新手编剧展开创作指导和系统性培训,推动其获得等级提升激励。

显然,这样在编剧行业激发的迅速变化,已经体现了新政在人才培育上的效果。通过平台出钱,工作室出力的方式,有效避免了头部创作团队的资源垄断和人才固化,更多潜力新人得以通过团队引导,获取更快捷的指引,实现创作能力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红果自制对于新人的发展路径并不设限。团队激励外,新政中还有针对个人编剧的拉新专项激励。为了更好降低新手入局门槛,红果自制清晰提供了“新手村”内容指引,罗列了传奇逆袭、奇幻脑洞、现实情感和悬疑民俗四大内容品类,并进行针对性解读和说明。

启动演员合作,剧本政策升级,深度解读红果短剧两大新动作

在这项拉新激励中,无论是创作规则、内容偏向还是加分项等角度,都十分细节,有效降低了新人的入局门槛。即使是对短剧生态不够了解的创作者,也能够借助指引获得更明确的创作思路。

且在针对编剧新政的官方解读中,红果自制也明确表态:“在平台审稿时,并不会因为投稿主体是个人还是工作室而区别对待,均以剧本质量为核心评判标准。”这也意味着,潜力新人拥有更多选择机会,无论是和成熟编剧工作室合作,还是独立发展,只要具备优质创作能力,都能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归根结底,好内容才是硬道理。

尽管激励人群和方式不同,但本次编剧新政的整体升级,本质还是鼓励更多优质内容创作,红果自制尝试用更清晰的激励制度,为行业挖掘更多人才。

这也与红果在编剧创作端一直以来的动作一脉相承。无论是今年年初的果燃计划、6月红果发布的掘金计划、还是8月提出的“对抄袭零容忍”等动作,都是红果从源头上鼓励更多精品内容诞生,确保行业保持持久活力的尝试。

综合来看,娱乐资本论能明显感受到,无论是这一个月来在演员、编剧端的新政策,还是一直以来红果在鼓励优质创作上的一系列扶持计划,都体现了平台尝试规范行业生态的种种努力。

在演员端的鼓励扶持和规范化运营,在编剧端的大手笔激励,最终的导向都十分清晰——红果自制尝试通过平台政策的鼓励引导,尽可能拂去行业泡沫、降低干扰项因素、减除行业爆发中野蛮生长出的“歪枝”,以更透明的生态、更多元的收益和更长线的运营逻辑,让相关参与方获得更大收益,也让短剧回归到“内容为先”,“质量为王”。

这种从根源上对创作者的尊重,也是鼓励更多精品创作、让观众看到更多好作品、让短剧生态长久繁荣的最有效方法。

我们也由衷期待,随着新政的落地,这个爆发的行业有望吸引更多各个链路的优质人才,通过多元的精品内容,创造出更长期、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