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梳子姐
全网刷爆的,是一位“考研教父”的突然出征。
枪声未起,豪言先响。9月3日大阅兵结束不久,某位靠志愿填报出圈的顶流老师,开了麦:“真到那一天,我先拍一个亿!”
一句话,把舆论劈成三瓣:力挺、质疑、拍砖。有人夸“爷们”,有人怼“嘴炮”,还有人起哄“现在就打款”。
直播间的脏话、自称“老子”,把“真情流露”还是“精准人设”的问号,直接拉到满格。
我信他真爱国,也信他真有钱——粉丝6000万,公司估值按亿算,上市钟声近在耳边。但“等枪响再捐款”的剧本,听着总像把国运当成下一波流量入口。
爱国这门生意,门槛低、流量高、退货率零。
吴京的《战狼》把它拍成 2D 版,张雪峰直接升级成语音版:不用胶片、不用剧组、不用后期,只要喉咙够响。
观众在屏幕前热泪盈眶,他在后台数着音浪抽成。
一句“我捐一个亿”喊出去,成本是零,回收的是实打实的 GMV。
至于钱最后打到哪里?别问,问就是“时机未到”。
真正上过战场的人,提起枪字会先沉默。
有一位老团长,左臂留在老山,他说:“子弹飞出去,回来的是账单——有人付命,有人付良心。”
张雪峰没付过,所以他敢把战争当抽奖:“老铁们,火箭走一波,统一马上开奖!”
语言在这里变成 TNT,一克也不粘手,却能把别人的孩子送上滩头。
说到底,大家怕的不是捐款,怕的是把“国”字写成“流量”的偏旁;怕的是情绪被算法切片,再做成下一轮带货的底料。
爱国不是直播间的倒计时链接,更不是“兵马未动、热搜先行”的公关脚本。
它可以是1996年那位超市老板默默递出的2万元,可以是灾难现场不知姓名的逆行者——唯独不该成为上热搜的计时器。
更鸡贼的是嘴炮的选址:他敢喊“打过去”,却绝口不敢提“打回来”——海参崴、伯力、外兴安岭,那片真正的失地,地图上写着中文,条约上签着俄文。
东北人张雪峰不会不知道,但他一声不吭。
因为喊南向是流量,喊北向是流放。
算盘珠拨得噼啪响,像极了他直播间里那个“一键发福袋”的按钮:只往人多处扔,不往禁区投。
奥威尔说,战争宣传永远来自不上战场的人。
今天再加半句:不上战场、还不纳税的人。
张雪峰的“一个亿”挂在嘴边上,像PDD首页的“提现 100 元”——永远差 0.01 颗钻石。
真有战事,需要捐款,税务系统第一个能找到他;真有统一,需要登陆艇,海军可不会收他的火箭。
所以,他属于典型的“三不”选手:不开发票、不签合同、不上名单。
有人问我:你是不是反对统一?
我反的是把统一当打赏。
统一是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是直播间里的嘉年华。
真到了那天,需要捐的是命、是血、是工业体系、是后勤动员,不是嘴。
嘴炮打不穿海峡,只会打穿民心。
最后一句话,送给所有在公屏上刷“威武”的人:警惕那些让你热血沸腾,却从不让你出汗的人。
热血是零成本,出汗才有代价。
如果爱国只需要喊一句“我捐一个亿”,那一定有人悄悄替你付了那一个亿——付的是命,是血,是再也回不来的儿子和丈夫。
张雪峰可以继续卖他的“统一周边”,但请记住:战争没有售后,子弹不支持七天无理由。
-完-
笔不阿贵,文不奉承
yanbaoer2024
比较犀利的文我会发这个备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