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到潘长江,你会想到什么?
是春晚小品《过河》里那个插科打诨、急得团团转的小个子?还是《车站奇遇》舞台上一口气灌完一瓶矿泉水的狠劲?
几十年过去了,潘长江早已从那个荧幕中“逗乐子的丑角”变成了一张家喻户晓的喜剧符号。他用一张天生喜感的脸,硬是闯出了一条最接地气的舞台之路。
而如今,68岁的潘长江依然在闯,在春晚舞台备受大家喜爱的他,进入短视频圈后,更是两千万老铁们最熟悉喜爱的“快手潘叔”。
站在光合大会的舞台上,潘长江的一句话道出了与快手的机缘:“今天我不是喜剧演员潘长江,我是快手创作者潘长江。”
“进击”的潘叔
潘长江在快手的故事,说白了就是一个老戏骨的“二次创业”,也是整个短视频生态转变的缩影。
2017年,他刚上快手时,还只是随手拍点片场花絮,也没刻意设计,随口说一段顺口溜再发几张合影,就能获得观众的点赞。
2019年,在《武松血战狮子楼》剧组,他开玩笑扮了个“武大郎”,顺手一发,直接火了。这时他才发现,快手舞台讲究的不是精致,而是真实。
后来,他干脆拉上女儿潘阳搞起家庭段子,父女互损、三代同框,戏里戏外都能怼来怼去。潘阳动不动就嫌老爹“磨叽”,潘叔也总是说这小棉袄漏风,加上有时小外孙小石头的偶尔乱入,更是成了天然喜剧担当。
甚至有次在重庆吃火锅的随手一拍,边吃边抖包袱,结果120万点赞飞速到手,网友也是直呼:“潘叔不像明星,更像我邻居家二大爷!”
再后来,潘叔玩起了AI变脸,把自己变成“棉花娃娃”;还被拉进扫腿舞的浪潮,变着花样成了“东北小陀螺”。2024年,潘长江主演的快手独播短剧《进击的潘叔》上线,短短25天就破了3亿播放量,68岁“小老头”直接杀上了短剧热榜第一。
别人老了以后一般都会说“老了别折腾了”,你潘叔偏偏反手熬夜补课,把短剧节奏研究明白儿的,用行动上演了一波“老戏骨的倔强”。
在快手,潘长江终于找到了继续发挥“余温”“余热”的地方。他说:“快手的舞台更小,因为它就在大家的屏幕里;但它也更大,因为能直接看到你们的笑脸,听到你们的掌声。”
潘长江的故事,并不是孤例。
快手每天有2000万创作者在坚持记录,4000万条视频上传,400万小时的直播在同时发生。
数字冷冰冰,但背后是热腾腾的生活:有人婚礼直播全网“随礼”,有人分享养鸵鸟的秘笈,还有人在深夜“大冰树洞”里,吐槽完才敢睡。
这就是快手的土壤。
年轻人来这里,不是单纯刷屏,而是需要自己下场。表情包动画能当“社交货币”,投票集卡能玩出全民狂欢,连奥特曼、初音未来这样的远古二次元IP,都能在快手焕发“中年潮”。
在这里,创作的逻辑从来不是“我秀给你看”,而是“来!一起玩”。
潘叔正好踩中了这条路:一个68岁的老戏骨,能在快手焊住观众的笑点;一个短视频平台,能让明星和老铁变成彼此的“电子邻居”。这,才是“进击的潘叔”背后的意义。
光合舞台与明星的
另一面
如果说快手社区是每天在屏幕里发生的日常舞台,那么在光合创作者大会上,那艺娜带来的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现场感。
8月29日,今年夏天火得一塌糊涂的那艺娜巡演也伴随着快手的光合嘉年华,在成都迎来了快手站的加场。
没有夸张的舞美,没有一米八的保镖墙,也没有距离的隔阂,伴随着一声声“退票”的应援声,娜姐只需要一嗓子,现场观众和线上弹幕就能瞬间被点燃。
这种真实感,更是在今年的光合嘉年华被一一放大。
在光合嘉年华的舞台上,不止那艺娜点燃全场,希林娜依·高的舞台嗓音、赵让的青春能量也把现场气压拉满。
而这种氛围,不止存在于嘉年华那几天,而是快手明星们的日常。
“人感社区”的魔力
有人说快手是“人感社区”,听起来玄乎,其实很简单:在这里,明星和观众的关系,不再像是整日端着塑料架子的假人。
比如谢广坤,不再只是荧幕上被刘能气够呛的“非典型东北爹”,他现在还能坐快手直播间里跟老铁们唠家常,这架势好像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乡村爱情故事。
再比如闫学晶,舞台上是拿奖拿到手软的老戏骨,一到快手就立马化身东北大姨。
快手上的明星们,一个个都卸掉了包袱,混得跟咱邻居似的。你能想象吗?过去得准点守在电视前才能见到的刘能赵四,现在能隔着屏幕都能跟你直接连线唠嗑了。
这就是快手“人感社区”的魔力。
在别的平台,明星要么是永远打不完广告的代言人,要么是只敢端着的偶像包袱,生怕一不小心就掉粉。可在快手,他们一个个都像是被“拆了包装”的人,恢复了最初的“人感”。
成龙在这里不再是穿着西装跳楼救人的“跑酷运动员”,他在这里第一次分享吃口香糖的绝招,也会笑得像个大男孩一样。你如果评论区老铁一句“成龙哥挺萌的”,他还会笑着回你。你说这种场面要搁在电影院里,打死都见不到。
时代少年团更是直接在快手上直播他们演唱会前的后台实录,在演唱会的准备间隙还能向粉丝们报备的这么全的,试问你哪个异地恋男友能做到。
至于蔡依林,那更是直接把泪点拉满。在快手live现场,她和当年汶川地震时帮助过的小女孩重逢。一个是天后,一个是如今长大后的女孩,却能在十几年后在舞台上相拥互换礼物,这才是明星最闪光的时刻。
明星在这里不再是神坛上的塑像,而是能随时伸手拍拍你肩膀的邻居;观众也不再只是观众,而是能插科打诨、一起造梗的真正的朋友。
这就是快手“人感社区”的终极魅力:把原本高高在上的神,拉回到人群里。
就像快手内容运营副总裁黄咪咪在2025光合创作者大会演讲中说的那样:“从‘我’到‘我们’,个体的表达最终汇聚成群体的归属。快手不是普通的短视频平台,而是一个温暖、真实的社区。”
所以啊,别再拿“格调”来框明星了,也别再用“土”来嘲快手了。快手的运营逻辑从来不是端着做个冷冰冰的秀场,而是大家都能上台,大家也都能下场。
这也是快手社区的缩影——一个让每个人都能被看见、被听见、被连接的真实世界。
在快手,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块舞台。
快手的舞台,永远为每一种生活敞开。
设计/视觉Lv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