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歌」不凡人

「凡人歌」不凡人

「凡人歌」不凡人

「凡人歌」不凡人

凡人歌》除了名字不贴切了些,别的方面还都挺好。

“凡人”,到底还是自谦了些。过分的自谦就是自负了。

剧中几个人,不说是人中龙凤,至少也是马中赤兔。

六个人三对关系。

中年夫妻,北京有房有保姆,开着五十万的车,手里本来还有着千万的期权。

新婚夫妻,丈夫名校毕业、北京户口、工作在编、职位稳定,妻子投行工作,深得领导赏识,老板随手就拿出四十万让她去给母亲看病,借条都撕了。

未婚夫妻,男孩的几个关键词,清北本硕,中关村买房,一百六十平。什么实力我不说。

「凡人歌」不凡人

全剧唯一和“凡人”沾点边的,大概就是男孩的对象,章若楠扮演的李晓悦了。一个平凡的白领小姑娘。

不过也或许,剧名的本义是取自李宗盛的《凡人歌》歌词。

“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这倒是不假。

剧中的人物,的确是“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为工作,更为家里那点事。

追剧过程中,无数次让我想到黄健中1991年执导的电影《过年》。

「凡人歌」不凡人

和这部片子一样,《凡人歌》几乎把中国式家庭关系里那些有的没的,拍尽了。

故事里三对彼此联系的家庭,对应了几乎所有的亲戚关系。

沈琳和那伟是婚后二娃的中年夫妻。

沈琳的弟弟沈磊和谢美蓝是新婚夫妻。

那伟的弟弟那隽和李晓悦是未婚夫妻。

关系上,夫妻、婆媳、翁婿、兄弟、姐弟、妯娌、叔嫂、小舅子和姐夫······

年龄段上,未婚、新婚、结婚多年。

能把这么多元素全都攒一块,热闹,太热闹了。比过年都热闹。

「凡人歌」不凡人

编剧有无数种方式,让其中任意一对关系产生细小的矛盾,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整个人物网都“热闹”起来。

不夸张地说,《凡人歌》几乎就是一部有着无限可能的剧。

如果编剧大胆一点,把各种狗血的、典型的矛盾冲突一股脑全用上,《凡人歌》的收视率一定比现在好上几档。

毕竟,剧中人物结构的底子实在太好了。真要铆足劲拍鸡飞狗跳的家长里短,谁拍得过它啊。

这也是我对剧集抱有好感的原因之一。懂得克制。不乱来。没有把观众当傻子。

「凡人歌」不凡人

目前更新的几集里,王骁扮演的那伟是故事核心。

本来人生得意,老婆恩爱、儿女双全,刚换新车。公司高管、千万期权在手。

突然。老板出家了。融资泡汤,公司一把手易主变成老板的妻子,原本价值千万的期权成了镜花水月。

不仅如此,此前老板给他埋得坑还蹦跶了出来,他成了欠债公司的法人。整整八十万。

按理说这事和警察说清就行。可惜那家公司是原老板给小三开的,让新老板知道了,便工作不保。

「凡人歌」不凡人

一方面,那伟的生活环境的确优渥,哪哪都让人艳羡。

但另一方面,他的遭遇又是那样真实可感,全款五十万刚买了新车,又被这糟心事闹得掏出去八十万。瞬间将一个存款逾百万的中产家庭打回原形。

与此同时,面临着房贷、保姆、妻子的社保公积金、儿子的开销、女儿的课外班、养车·······妻子抡圆了算了半天,每个月净支出要三万一。

这是外因的焦虑。是客观看得见的。

那伟更大的焦虑,在其自身。剧集的刻画,不可谓不精妙。

那伟在公司是副总,但其实他身上并没有核心竞争力,无论是弟弟、还是妻子,都提过这茬。

「凡人歌」不凡人

那他凭什么当副总?因为他会做人。能当上副总,全靠和原老板关系好。

一场酒桌戏,一场卖惨戏,将那伟为何能当“副总”的优秀一面尽皆展现。

酒桌上,那伟看着对方老总,是这么说的。

“许总可能是不记得啊。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和您在一个桌子上喝酒。大约是在冬季。那个时候我还没做营销,可是那个阶段呢,我个人呢比较迷茫。因为我没有找到,在这个公司的准确定位。我不敢去问大哥(老板),因为我怕大哥呢觉着我太矫情。这干着干着,就越干越没意思,确实想过,要不然我就回老家了。北京这些我就不要了。

跟您吃那顿饭,就是那顿饭,救了我。因为您在那顿饭上,给我讲了您在创业的初期,做过什么。我印象特别深啊。您那时候有一个板车,夏天,将近四十度的高温。骑着板车,二十多公里。骑到城里头,找了一个天桥,卖货。旁边是一个卖冰棍的小摊,没带水渴了,舍不得买冰棍。就站那儿眼巴巴看着,忍着,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生生地攒出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凡人歌」不凡人

完了还要补一句。

“我今天这些表达我在别的这个场面上,我不爱说这些,因为你让人觉着假。我是想把我内心的话就这么告诉您,很直接了,我也是真诚的。”

结果怎么样?

“别老您您的了,兄弟,叫哥!”

「凡人歌」不凡人

这戴高帽的水平,就好好学吧。

另外那场卖惨戏,是他以为自己要被辞退了。面对新老板,原老板的妻子。

“我来这公司整整十五年了,那时候来的时候也年轻,单身,一直是您和大哥照顾我,都记得。有一回过年嘛,大家都加班,然后您和大哥,就叫我去家里头吃年夜饭,我记得那天,是嫂子您亲手包的饺子,三鲜的,猪肉白菜的,那个味道我到今天都记得。因为那是家的味道。我当时就觉着,我在北京这也有个家了,您和大哥就是我家里人。虽然后来我成家了,但是公司始终都是我心里的那个家。没变过。就是我想如果有一天,这个家不需要我了,能不能让我体面点自己走。”

「凡人歌」不凡人

这一番话一说,直往人心窝子里戳,谁还忍心?

无论是许总的“板车、冰棍”还是嫂子的“三鲜、猪肉白菜”。都是那伟展示真诚的必杀技。

这就是他在原领导带领下的绝活。依托于平台。

可如果换个地方,换一批人,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他,该怎么去应聘?

“我拍马屁拍得深藏不漏。”

包括他每天请下属们吃下午茶,所谓的“人缘好”,也会被弟弟揶揄说是因为哥哥没有真本事。

之后那伟必然会栽个大跟斗,我们等着看。总之《凡人歌》刻画的那伟一角,相当成功。

「凡人歌」不凡人

再来说新婚夫妻那对。

这两人同样看点十足。

戏剧冲突的产生,在于妻子母亲的去世。

两人是校园恋爱,感情很好。但自从妻子母亲去世后,两人的关系就一直貌合神离。

根本原因是,丈夫在妻子母亲患癌时,没有尽全力去帮助。直接导致母亲去世后,妻子心里一直有个结。

「凡人歌」不凡人

丈夫原本可以去求求处长,托托关系,转医院,为癌症晚期的丈母娘多谋条生路。

但他读书人的性子,不愿意“走后门”,在他看来,已经癌症晚期了,还能怎么样呢。

虽然他也同意,拿出家里的所有积蓄为岳母治病,但最终还是因为不够尽全力,让这一档子事,成为妻子心里永远的痛。

「凡人歌」不凡人

经典命题。

夫妻双方,有一方的父母身患重病时日无多,另一方是否会同意赌上家里的一切甚至借钱倾家荡产,去赌一个不明确的未来。

这题其实挺无解的。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与人性善恶无关,这就是人生的永恒痛苦之一,抉择。

这一对夫妻之后大概率会走向离婚。毕竟口子一开,离结束就不远了。

「凡人歌」不凡人

至于未婚夫妻那一对,男孩奉行内卷,女孩及时行乐,处世观相差蛮大,两人的感情应该也会出现大的坎坷。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两人登山旅游那场戏。

男孩目的性很强,时刻在催促赶路,他认为今天出来说好了就是要登到最高处看流星。

女孩则觉得,出来玩就是散散心,路上也有好风景,没必要那么赶。

现实中,为此而吵架的情侣比比皆是。 也算是剧集观察入微的一个侧面体现。

「凡人歌」不凡人

总的来说,三对爱人,每一对都刻画精准,且话题性十足。

数据统计,中国中产家庭有3220万,与总家庭数相比,占比大概在6.5%。

也就是说,《凡人歌》中所展现的生活方式与主角们所面临的焦虑,注定大部分观众无法感同身受。

这是剧集一个不小的争议所在。

「凡人歌」不凡人

但总得来说,虽然物质不在一个层面,但人所面临的糟心与焦虑不外乎还是那些事,整体而言《凡人歌》呈现得还算到位。

最后再多夸一嘴殷桃的演技问题。臻入化境了。

提一场戏。她要给弟弟借二十万,帮弟弟的丈母娘买墓地。

这事妻子不占理,她心里知道,但她又很想帮弟弟。丈夫的意思是你都决定了就不用问我意见了。

妻子回道,“你什么态度啊你,什么意思,我亲弟弟,不帮啊。”“那我借他了啊。”

「凡人歌」不凡人

单看台词瞧不出好。 殷桃在表演这段的时候,那种尴尬、扭捏、试探、故作埋怨的劲儿,拿捏得太好太棒太牛。

这股细腻的劲儿,是在如今太多悬浮的国产都市剧里看不到的。

商务/阿乐(微信:pachongsw1)
进影迷交流群加微信:caodahua1994

期待您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