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亮剑》是一部抗日神剧,倒不如说这其实是一部悲剧,因为剧中出现的几个主要人物,最后的结局都不太好,这也算是伤痕文学的特点了。
当然,若是所有人的结局都差,那也太悲伤了,所以,还是得给人留点念想。
那么,问题就来了,《亮剑》中的几个重要人物,李云龙、赵刚、丁伟和孔捷,他们的结局如何,又是谁笑到了最后?
杨角风谈《亮剑》系列文章第30期:读完原著才明白,为什么四个主角里,只有孔捷笑到了最后?

一、
虽说《亮剑》这部电视剧,仅仅拍了原著小说的前半部分,但在最后几集中也隐隐预示了这些人物的结局。
先说赵刚,前文书咱们也提到了,他跟冯楠一见钟情,迅速坠入爱河,并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在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冯楠其实就对赵刚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做了相应的考证。在确信他跟自己一样,还具有自由的思想和灵魂后,感觉三观一致,才对其表达了认可。
尤其是冯楠问赵刚,你从一个青年学生投身战场,打了二十年的仗,究竟为了什么呢?
赵刚就回答了:
“我追求一种完善的,合理的,充满人性的社会制度,为了自由和尊严!”
后来李云龙跟田雨去北京,还跟他们两口子见过面,这次见面,赵刚就已经有点情绪不稳定了。首先是酒桌上,疯狂发泄,跟李云龙猜拳喝酒,还不理会冯楠的暗示。为此,冯楠也跟田雨讲了,她从来没见过老赵这样粗鲁过。虽说在家里的时候,赵刚也会发火,但他自制力强,往往能控制自己:
“可有时,我挺不愿意他忍,那样伤身体。”
然后冯楠提到了这么一件事:
说赵刚的部门前段时间传递了苏共二十大会议情况,以及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结果听完报道后,赵刚回到家把自己关进书房,一天一夜不吃不喝,等到冯楠推门进去后,发现了这么一幕:
“他一个人在那儿默默流泪……”

二、
紧接着第二天,赵刚跟李云龙带着孩子去看电影,结果遇到人闹事,作为劝架者进了派出所,回来后跟田墨轩有一段对话。
当时李云龙跟赵刚还洋洋得意的宣传自己的伟大壮举,那小民警一看对方掏出来的证件是军长,当时就傻了,也不敢对他们大吼大叫,老老实实就把人放了。结果田墨轩就发现了问题,说这件事看似是小事,却也说明一个问题:
“试想,假如你们的身份不是高级军官,而是普通百姓,按照《治安管理条例》的规定,如此在公共场合大打出手,即便是有理,也属于违法行为,理应受到处罚。”
随后,他又把话往深了说,说一旦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那么必然会人人自危了。
再往下,剧版的《亮剑》就再没有赵刚的信息了,直接演到授衔仪式结束便戛然而止。但原著中,这件事只是开端,因为田墨轩所担心的事情,早就发生了。
还在头一天冯楠跟田雨聊天,担心赵刚的时候,她就提到了这么一件事:
说是有一次招待苏联专家,特意举办了一次文艺演出,她跟赵刚刚坐下,就来了个秘书模样的人进来大吼大叫:
“你们,坐到后面去,这是给首长留的座位,你们没资格坐在这里,怎么连规矩都不懂?”
等到演出快开始了,贵客们才进门,然后他们赫然发现,刚刚他们让出的位置坐的不是首长,而是首长的老婆、孩子、保姆……

三、
可以说,这两件事对赵刚的打击最大,剧中也都给了暗示,也等于是给赵刚判了“死刑”!
苏共二十大,是斯大林逝世两年,赫鲁晓夫上台站稳脚跟后召开的,当时有56个国家和代表参加。会议结束后,当晚赫鲁晓夫又突然召集苏联代表返回会场,然后就做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开始全面否定斯大林。
后果就是冯楠转述赵刚的话:
“这么多老布尔什维克,战功赫赫的元帅、将军、委员,没有倒在敌人的刀下,却被自己人处决了。”
第二件事对赵刚的打击更严重,看到自己让出的座位被首长的老婆、孩子、保姆、司机占了后,赵刚脸都气白了,他的手都在哆嗦……
这还没完,演出结束后,其实还有宴会,但是苏联专家提前一天就回去了。可主办者不肯罢休,毕竟招待费没花完,于是演出照演,宴会照举。而且在宴会上,赵刚和冯楠都惊呆了,这么奢侈的饭菜从来没见过,一盘接一盘上,最后赵刚一筷子都没动。
回去的路上他就发飙了,大骂这群人搞特权,糟蹋老百姓的粮食。但毕竟车里面还有司机和秘书,冯楠示意他住嘴,为此赵刚回家还生了三天气。
经历过这两件事后,赵刚就太难过了,这跟他曾经和冯楠说的,自己参军就是为了建立合理、完善、充满人性的社会不符:
“如果有一天我实在忍不住了,我要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

四、
但是,不说的话没有四两重,可一旦把话说出来,那就等同于上秤了,一千斤都打不住。
最终,就如冯楠讲的那样,性格即是命运,既然没办法改变你,那就只能跟你一起共赴黄泉了。于是赵刚抱着冯楠,望着满屋子的狼藉,说了一句:
“喂,十二月党人该上路了,黎明可是上路的好时候。”
而冯楠也做了回应,好啊,咱们十二月党人要去白雪茫茫的西伯利亚了……
当然,他们在自尽之前,妥善安排了自己的四个子女,让他们去找李云龙。而李云龙见到这几个孩子以后,一反严肃的常态,眼神里满是慈祥,随后把这四个孩子让自己的孩子。
所以,赵刚之死,完全是为理想而死,因为无力改变现状,也看不到希望,索性跟他的名字一样,硬刚到底。
也就像当初他跟冯楠第一次见面时说的那样:
“反抗或死亡,有时,死亡也是一种反抗。”
也就是说,《亮剑》中四大主角之一的赵刚,是最早离开人世的(后面会提到丁伟),而紧随他其后的是李云龙。其实李云龙的结局,早在他娶田雨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尤其是他老丈人田墨轩的几次出场,通过他的话语,看得出他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跟赵刚有共同语言。
可越是这样,越容易被整,这一点李云龙早就警告过了,甚至还跟老丈人发火,说他不要命了,怎么什么话都敢说,为此田雨还跟他生了一顿气!

五、
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田墨轩、沈丹虹夫妇还是被下放到东北农场,李云龙也无能为力。
而且好景不长,田墨轩病死,沈丹虹受到重大打击,精神都不正常了。为此,李云龙跟田雨的感情也出现了问题,紧接着就发生了“泰山”事件:
所谓的“泰山”事件,其实就是一个代号叫“泰山”的师部,被小红们占领。因为这个师部里面有军火弹药和绝密文件,作为军长的李云龙必然不能坐视不管,但他也不是当年的他的,率兵包围师部之后,也是向上级请示,该如何处理?
在当时的环境下,上级也不敢把话说死了,只是给了相对模糊的“可以采取强制”、“不要怕”、“大胆一些”、“可以反击”……
李云龙身边的郑秘书还是比较谨慎的,他就说了,什么叫强硬措施?什么叫可以反击?是用枪还是用嘴?
事实上,一开始李云龙也没想来硬的,也是想和平解决,可惜对方拥有了武器,率先开火,那他也只能被迫还击了。毕竟小红们面对的是正规部队,一场恶战打下来,小红死48人,伤110人,军队死18人,伤14人。
当时人们还是夸李云龙当机立断,阻止了一场特大危机,一旦军营被抢这个先例破了,往全国扩散开,那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小红们又怎会饶过李云龙,几个月后,他们就发动了打倒军阀李云龙的运动,并成功利用开会的机会,将其关进了监狱。

六、
其实李云龙至少有三次机会,可以逃脱自尽的结局,但是他把这几次逃生的机会都放弃了!
一是“泰山”事件发生以后,远在东北的孔捷,预料到李云龙要有麻烦,特意派了自己的心腹去接李云龙一家去东北避难。
但是,李云龙拒绝了!
一方面,他也不想连累孔捷,毕竟自己闯下的祸,孔捷总不能把自己像个古董一样藏起来吧。另一方面,军委又没撤他的职,他这一跑岂不是成了逃兵,这老李可不干。
但是,李云龙也预感到了自己将会遭遇不测,也没让孔捷白忙乎一场,而是把自己的六个子女(包括赵刚的)都让孔捷派来的心腹带去了东北。
这是李云龙可以逃命的第一次机会,但以他的性格来看,他绝不会当逃兵的。
李云龙逃生的第二次机会,发生在他被抓押解的途中,被乔装打扮的段鹏给劫了。那时的段鹏已经是“梁山”小分队队长,手下有一群特种兵,想伪造成贫下中农劫车,救下李云龙。
这次行动也被李云龙给拒了,因为他要想逃跑,有的是办法,根本不用段鹏来救。当然,这次营救,段鹏太草率,也没想好怎么处置,是啊,就算救下李云龙,又能怎么安置呢?
不久后段鹏又劫了一次押运李云龙的囚车,并制定了详细的逃跑方案,可以直接逃往东北葫芦岛。但这时候的李云龙已经有了自尽的打算,也不想看到自己一手培养的特种部队毁在自己手上,硬是逼着段鹏撤退。

七、
被段鹏救下后,李云龙回到了家中,带着当初楚云飞送他的那把枪上了二楼,静静等待最后的时刻。
一直与他作对的马天生,此时仿佛良心发现一样,也冒着生命危险来到李云龙身边,试图劝他不要干傻事,放下枪,跟自己好好谈谈。
可李云龙的骄傲不允许他妥协,痛骂马天生一顿后,他冲自己的太阳穴开了枪……两天以后,田雨也在狱中,用随身带来的刀片割腕自尽……
接下来要说说丁伟了,他的结局如何?
丁伟在剧中,尤其是后期的表现,虽然很有先见性,但毕竟触了红线,属于第一个挨整的对象。这一点,在他跟李云龙和孔捷从南京军事学院毕业后,离别时说的话就能看出:
“今后弟兄们天南海北哪儿都有,我丁伟要是有一天上门讨饭,弟兄们还得给口饭吃。”
可惜,真就被他言中了,因为1960年他替彭老总说话,第一个被整,被下了大狱。这个消息还是孔捷打电话说给李云龙,当天他就拿出丁伟送自己的一瓶茅台,一干而尽后,哭了:
“丁伟呀,好兄弟,你是条汉子!我李云龙不如你,是他…娘的孬…种,软骨头!”
又过了几年后,孔捷再次给李云龙打电话,透露了丁伟的消息:
“唉,丁伟呀,这家伙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1959年以后就失去了联系,听说是坐了几年牢,职务一撸到底,回大别山种地去了。”

八、
不过,这个结局相对于李云龙和赵刚来讲,已经是相当完美了,就如当初他跟李云龙和孔捷说的那样,预言了自己的归宿:
“军人生于战场,不战斗,我丁伟又有何用?两亩薄地、一间茅屋,足以安度余生,我已心满意足。”
丁伟也是李云龙这几个好哥们儿里,曾经活得最潇洒的一个,卖过酒、跳过舞、泡过妞,也说过自己想说的话,这辈子值了。
当然,他运气也不错,早在那十年浩劫之前就仗义发言,仅坐了几年大牢就回乡种田了。他的原型应该是钟伟将军,虽然是下放,但也是安徽省农业厅副厅长待遇了,后来平反后以副大军区待遇离休。
再说孔捷!
孔捷算是晋西北铁三角当中结局最好的一个,虽然他的能力在铁三角中不怎么拔尖,但政治觉悟绝对比那两位要高。这一点,不仅在抗战期间能看出来,即便同时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中,也能看出来。
孔捷也是课堂上最认真听讲的一个,之所以也跟着李云龙和丁伟捣乱,主要还是不想离群吧。后来李云龙差点犯错误,跟张白鹿滚到床上去,就是孔捷当机立断给田雨打电话,才予以解决。
用孔捷的话讲,他不能眼睁睁看着战友犯错误,自己还无动于衷。这一点觉悟,就远比丁伟要高,毕竟当时丁伟可是劝孔捷不要多管闲事的。
而孔捷之所以能笑到最后,这里面其实也有丁伟的功劳在里面,这也是后来他常感慨的原因所在。

九、
当年丁伟在跟李云龙的岳父,也就是田墨轩聊天过程中,意识到了北方的苏联问题。
所以,他的毕业论文就是论国土防御,而且把重点还放在了西北、北部和东北方。后来孔捷就是带领部队按照这个部署去做防御的,以至于多年以后,他给李云龙打电话都在感慨:
“我越想越觉得丁伟这家伙是个人物,有预见性,有大战略思想,当年的假想敌人现在可成了真正的敌人,不得不佩服丁伟的战略预见性和勇气。”
因为他远离纷争之地,又一直在东北的部队预防苏联,位置比较重要,也就逃过了那场浩劫。也就在李云龙跟田雨自尽几个月后,中苏珍宝岛战役爆发,孔捷指挥重炮部队激战数日,苏军中校饮弹身亡,此战结束后,他又想起了李云龙和丁伟,泪流满面。
多年之后,托付给孔捷的那六个孩子,都成了军人,至少一个少将,其余都是大校、上校。他们结伴回到了当初李云龙的住所,齐刷刷跪在院墙前,哭得像一群孩子。
而曾经跟李云龙相爱相杀的另一阵营的好友——楚云飞,则在得知李云龙将军自尽之后,通过金门那边的广播,表达了哀悼之情:
“……驻岛全体‘国军’将士对李云龙将军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民国三十一年冬,李将军率部与倭敌激战于野狼峪,白刃战中手刃倭寇数百余……”
而曾经几次想拯救李云龙的段鹏、林汉和梁军,趁守卫不注意,在李云龙的遗体上偷走了将星和三枚勋章。并在十年后李云龙平反昭雪的会场上,穿着便衣,扑到遗像上留下了那枚将星。

至此,杨角风谈《亮剑》系列文章,也算是到尾声了,大家还想看哪类型,或者哪部影视或文学作品的解说或解读文章,欢迎留言!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