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心怡
播至后半段,《唐朝诡事录之长安》(以下简称《唐诡长安》)仍在狂奔。
继上一季打破国产剧常遇的续集魔咒之后,第三季三日破万、豆瓣开分8.1的数据则夯实了《唐诡》IP的稳定性。播出至今,《诺皋记》《去天尺五》两案也都因为“最佳”闯上热搜。
稳定数据源自一直保持的高质量和熟悉的“诡味”。

豆瓣截图
乌焰鸟、夜行游女、白泽、敖天、一品紫……那些传说中的、书中记载的神兽、异兽继续与每个单元案件结合,增加诡异氛围;人皮面具、换脸、人偶、幻术……每个镜头特写或转换间都给到观众不同的感官体验,难怪官方会设置挡脸弹幕,为胆小者提供惊吓缓冲;《成佛寺的哭声》中道士投下金简、《诺皋记》中孟不离为红药额头刺花等不少镜头,都被网友们截图留存,称赞《唐诡》美学......
甚至是从第一部《石桥图》就埋下的士族与商人地位上的差距,也成为这一季几个案子之间的关联;多次出现的宫女阿茵的真实身份以及她为皇上制作的赤箭粉有何作用,也化身《唐诡长安》悬而未决的一个勾子。

宫女阿茵和皇上
与此同时,《唐诡长安》与前两部相比,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首先,是地点的固定。
前两部更偏向于公路探案单元剧,而第三部回到长安后,唐诡小队的探案地点就以长安为主,深入各坊、多处不被注意的角落,于是一副长安地图穿过时间被铺开在观众面前。
其次,对于朝堂和历史的描绘更多了。
《唐诡长安》开篇,昔日的太子已成为天子,皇帝与大长公主的权力争夺更加赤裸和白热化,回到权力中心的苏无名、卢凌风二人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而前三个单元案件,也都与朝堂历史有关。甚至擦肩而过的一个路人、一句简单的对话,都能带出一段历史的诉说,让人啧啧称赞、不免回味。人们总是对过去和未知有着好奇和想象,而《唐诡长安》将这种好奇和想象化成了影像和文字,带到观众面前。

与狂奔的数据一同的,还有从播出开始就存在的争议声。
《成佛寺的哭声》大家都在欢庆方丈的回归,故事铺垫也做足了“诡味”,最终的案件真相却是一个女儿设计逃离强控制欲的母亲的故事,引得不少观众直呼“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关于前两个单元探案性弱、故事线多的吐槽声也随着更新开始出现;而《诺皋记》卢凌风对苏无名的一顿输出,也让不少观众大叹“人设写崩了”,甚至话题直接登上微博热搜……
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曾在《》一文里论述过“唐诡IP”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所在,伴随着第三部热播所带来的舆情沸腾,壹娱观察也与《唐朝诡事录之长安》编剧魏风华聊了聊这一部创作的逻辑,并从“上帝视角”对已播出内容进行了复盘,以及畅聊IP构建的更多想象。
01
关于单元故事:
复盘危险与诗意并存的“长安”
壹娱观察:已播出的几个单元,收到了各种不同的评价,您能分析下这几个单元创作和编排的逻辑是怎样的?
魏风华:《康国的金桃》是向我非常喜欢的书——薛爱华的《撒马尔罕的金桃》致敬。而且第二季结尾提到了金桃,为了与上一部承上启下产生连接,就在金桃上做了文章。同时,金桃也在一定程度上隐喻了权力和仇恨。这个故事的最后,太上皇正式放下了权力,小王子作为一只鸟飞向远方,也放下了仇恨,金桃的使命也就达到了。

《成佛寺的哭声》播出之后,有观众说最后好像跟成佛寺没啥关系。其实这可能是对某种创作的一种误解,很多小说、作品的标题跟它的内容是有一定错位的,这个是正常的,并不是说没有把题给扣上。如果重新复盘和梳理,《成佛寺的哭声》元素、人物虽然比较多,要仔细看的话是都勾连起来了,没有说哪一个情节是完全可以舍弃的。
《白泽的踪迹》是一个过渡单元。当时之所以设定要写进上官婉儿的故事,是想让前些年出土的上官婉儿墓志铭出现在影视剧中。很多观众喜欢这个故事,也有提出异议的。复盘的话,从整体创作的风格看,它在历史的方面延展得多了一点,跟后面的《诺皋记》风格相差有点大。虽然《唐诡》前两部都有历史元素,却都是跟太上皇、皇上、公主有直接关系,上官婉儿这个故事虽然也跟他们有一定的关系,但好像不是这个系列故事必须需要的那种关系,所以我会觉得有点突兀。

《白泽的踪迹》
《诺皋记》是非常标准的唐传奇风格。唐传奇里有很多这种复仇的故事,这些复仇的故事又有很多是女子复仇。对于《唐诡》这个IP,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恢复唐传奇的写法,让更多的观众知道和了解我们传统文化,唐传奇和唐志怪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旗亭画壁》是因为这一部的主题是“危险与诗意并存”,在这个大的概念之下,我与郭导创作时商量,想写一个诗人的故事,恰巧唐代有一个志怪笔记叫做《集异记》,里面记载了一个王之涣等人斗诗的故事,于是就借此改编成了《旗亭画壁》。又因为是诗人斗诗,联想到了第一部《石桥图》的诗人冷籍,就安排了他的“返场”。

冷籍返场
壹娱观察:除了冷籍,《唐诡长安》还安排了多个往季角色的“返场”,您是如何决定故事创作中是否返场?为什么会选择这些角色返场?
魏风华:人物返场所遵循的是剧情需要。角色返场其实是一个双刃剑,必须是有效返场才有意义。
比如,《旗亭画壁》用了一个在第一部《甘棠驿》埋的线索,当时提到了娇奴,这个线索我觉得还是比较有意思。当时写的时候没有想到后面要用这个线索,后来在写这个单元的时候,就很自然地把它就用上了。
《成佛寺的哭声》最后“秦孝白”的出现,其实只有一分多钟,我觉得他返场的作用是让整个故事更加丰富了......这些都是有效的返场,这种返场我不会刻意地拒绝。

“秦孝白”出现
壹娱观察:与前两部民间传奇故事占比颇高相比,这一部历史、朝堂的故事和元素更多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创作变化?
魏风华:在最初设定的时候,我们是想有意避开一些权谋戏的,因为郭导和我很清楚更多观众是喜欢看民间探案的。那么,为什么在第三季里感觉权谋戏占的比例比较大?也许是因为创作本身的特殊性,在长安这个主场没法避免。
在写前段的时候,我跟郭导都是想尽快进入民间案子。但是主角团毕竟回到了长安这样一个权力的漩涡中,苏无名和卢凌风两个人背后的羁绊也都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跳过权谋、朝堂,直接进入民间的话,也是另外一种突兀。所以,我们就顺其自然了。
02
关于角色:
人设真的塌了吗?
壹娱观察:来到《唐诡长安》,六人组的关系经过前两部已经成型且稳固了,那这一部,在人物关系和群像上的创作和成长上是不是更难了?
魏风华:是的。这个成长必须得正确、符合逻辑。
成长不是说性格的改变,我们每个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但可以改变的是面对一个关键事情时,他的选择。所谓的成长其实就是关键时刻选择的重新审视,如果能把这个写出来,这才是就是我们想要的,也是创作者想要的这种成长。

“唐诡小队”
壹娱观察:《唐诡长安》播到现在,在角色上讨论、甚至引起争议最大的是卢凌风,他的成长在哪里?
魏风华:在《唐诡长安》中主人公面对的困境其实是越来越难的。卢凌风就是很明显在天子和长公主夹缝中生存,他还需要发出自己的光。比如,《唐诡长安》有一集是他劝公主放弃权力之争。如果是在前两季,他可能不会为了这个事叫公主一声娘,但是在第三季的时候,他可以用这个方式,语重心长地跟自己母亲去面对面交流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是他的一个成长、一个变化。

有时候我们的成长就意味着更顾全大局,也就意味着在某些时候做出一些妥协。以前的时候,卢凌风他是不会做这个妥协的,我觉得这个本身也是一种成长,在宫廷和官场之间、在长安权力的漩涡当中的一种成长。
壹娱观察:《诺皋记》单元卢凌风听到苏无名想要写志怪小说卖钱想法后,发表了一段意见,也引来了观众关于其人设的讨论,您在创作角度如何看待卢凌风的话和当时的反应?
魏风华:这是在当时的情境下,卢凌风作为士族出身,对从商这个事的一个强烈的个人意见的表达。因为按照唐代的规制,如果一个人从商的话,他就没有办法再入仕途了,商籍是没有资格考进士,也没有办法做官的。所以,从自身视角和身份立场,也为了苏无名的前途考虑,他有这样一个强烈的表达。

03
关于系列化:
“长视频第一IP”的底气
壹娱观察:有消息表示中剧《唐诡奇谭》会在12月中上线,据了解它也是跟长剧一起拍摄完成的,能透露下《唐诡奇谭》的主要看点吗?
魏风华:《唐诡长安》当时写了10 个单元,因为体量关系长剧只能放下8 个单元,所以留下了2个单元,就把它做成了中剧。两个单元,一个叫《解忧店》,一个叫《眚宫歌》。《解忧店》是一个民间的案子,既有长安的烟火,也有暗处的诡异,也涉及到费鸡师以前的身份,《眚宫歌》是一个跟宫廷有一点关系的案子。
壹娱观察:那这两个单元从长剧中拿出来之后,对于长剧的逻辑有没有影响?是否做了一些调整和补充?
魏风华:把三部《唐诡》和中剧《唐诡奇谭》看成一个整体的话,就不会有影响。单看的话,可能还是有一些影响。比如,《唐诡奇谭》中《解忧店》篇涉及到费鸡师以前的真实身份,但在长剧中,除了第一季在南州的时候,费鸡师有一句台词说当年差一点自杀,对于其身份没有过多的描述。他为什么自杀?肯定是有原因和身份的,他的身份揭底放在了中剧中。如果不看成一个整体的话,那确实有一种缺憾。

费鸡师
壹娱观察:从《唐诡1》到《唐诡长安》,整个IP的创作是很高效的,在剧本创作层面,您是如何保证这种高效的?
魏风华:创作角度来说,通常一部40集长剧一个完整的周期至少得需要一年半,才能把剧本打磨成熟。对于《唐诡》这种季播剧来说,用一年半的时间做一部剧本,这个时间就很长了,就跟不上大约一到两年拍一部的节奏了。
那为什么《唐诡》四年还是能做出三部来呢?首先是郭靖宇导演在整体上的把控,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平台对长信团队的信任,保证了这种高效的运转,这个也非常重要。还有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这三年除了《唐诡》和个人新小说,没有接其他任何电视剧项目,这三年间加起来大约得推了十几个项目。这也跟我个人的创作规划有关系,现在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写剧本的话只写根据我自己的小说、书改编的,我不会改编别人的作品,也不会随意接一些作品。在这种情况下,还是比较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IP的创作中。

备受好评的案件《诺皋记》
壹娱观察:此前在路演中,郭导和您也透露说《唐诡5》和《唐诡6》有可能套拍,现在这两部的创作规划和进程是怎样的?
魏风华:《唐诡5》的主题是《唐诡之蜀道》,目前完成了初步的大纲,了解蜀道的话就会发现,从长安到成都这一条路,实际上有巨量的三国遗迹,比如诸葛亮墓、定军山等,此外,还有三星堆遗址等奇观。如果找一句话概括《唐诡之蜀道》的脉络,那可能就是唐人重走三国路,沿途深入民间破诡案。
《唐诡6》的主题现在还没有完全确定,但有了一个方向,可能跟大海有关。如果将来确定的话,也许是跟前五季是完全不一样的主题。因为前几季,无论是长安、洛阳、敦煌,包括蜀道,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常规的唐代的文化地标,第六季可能会有一些突破,不会是这种常规的大唐的文化地标了,但现在还不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