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一碗米做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这句源自闽西革命老区的质朴誓言,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中化作林裁缝一家的动人故事,也成为全剧“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精神内核的动人注脚。荧幕之上,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毅等革命领袖在1927至1935年间创建人民军队、奠基立制的峥嵘岁月;荧幕之外,是当代观众与这段青春为信仰炽热燃烧、生命为革命无畏牺牲的荣光历史的重逢与共鸣。


11月19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创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主创代表、制作机构和播出平台代表等围绕该剧的创作历程、历史叙事、艺术创新、精神传承与社会反响展开深入研讨,全面分析了该剧的创作特色与时代价值。
以下为本次创作座谈会嘉宾发言摘编。(按现场发言顺序排列)


王中
福建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
福建作为革命老区,拥有丰厚的红色资源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我们深知运用优秀影视作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浴血荣光》的播出,不仅是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更是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时代教材。我们以《浴血荣光》成功出品为契机,持续扩大传播工作,系统总结成功经验,提高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规律性认识,为未来打造更多精品力作奠定基础。


冯胜勇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
《浴血荣光》是广电总局重点扶持项目,取得良好播出效果,该剧突破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传统的宏大叙事模式,在思想内涵、叙事结构、视听语言、技术运用等多个维度实现了创新突破。我们要坚持大历史观,一切有意义有价值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关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要有大视野也要有小切口,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展开调研,提炼生活至真至诚之美,还原人物至情至性之美,实现作品与人民群众奋斗实践的同频共振。


刘用通
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
《浴血荣光》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献礼剧,首播即创革命历史题材剧收视新高,全平台同步播出实现全网火爆,更获党中央在相关总结报告中专门肯定。成功源于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影视精品;深耕闽派影视特点,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题材创作路径;紧扣时代脉搏,实现思想性、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未来,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守正创新,让更多扎根福建、映照时代的好故事,传递更持久的精神力量!


刘绍勇
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
《浴血荣光》所展示的历史不仅是我党我军历史上最富启示意义的篇章,更是一部鲜活的革命历史教科书。其蕴含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持原则、维护团结的宝贵精神,在今天依然放射着璀璨的光芒。这部剧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点推出,具有极其特殊且重要的意义。《浴血荣光》告诉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警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人民军队的本色和宗旨。


郭建亭
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这部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中流砥柱作用,诠释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历史必然;体现了在生死抉择当中,理想信念的领航之力,高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旗帜;凸显了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深刻内涵,是对“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极具形象化的表达,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描绘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灼灼风华,奏响了“踏遍青山人未老”的青春之歌,成为联结当代群众与革命历史最自然的情感纽带。


张世华
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
这部剧在艺术表达上有三个鲜明特色:第一,既以庄重笔墨勾勒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领袖,亦不忘深情凝视那些普通战士与奉献的群众,通过大人物与小人物的结合,共同织就一幅气壮山河的英雄长卷;第二,将个人情感、家庭际遇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深度关联,生动反映“军民一家亲”的鱼水深情;第三,坚持历史真实与艺术创造的统一,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精品力作。


夏晓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党委副书记、副召集人
该剧的创作完成了宏大叙事与微观刻画的有机统一;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匠心制作与技术赋能的有机统一。未来,总台将继续秉持高标准、严要求,以开放的态度与各位优秀的创作者、制作机构携手共创更多像《浴血荣光》一样有格局、有筋骨、有温度的优秀作品,践行国家主流媒体的文化责任与时代担当。


陈力
电视剧《浴血荣光》导演、编剧
为了这部戏,我们走遍了福建闽西革命老区,听到太多感人的故事。正是这份感动,让我们选择了“领袖+人民”的双线叙事。我们坚持全实景拍摄九个月,有时一天往返四小时就为拍一两场戏。整个拍摄过程得到了当地政府以及百姓的热情帮助。最让我欣慰的是,播出后看到年轻人发弹幕说“这是第一部没有倍速看的剧”“看哭了”,说这是属于他们的“青春片”。老区群众看剧后打来电话说:“快回来吧,我们想你了。”人民群众给予我们的真挚情谊,远胜名利虚名浮利。


王仁君
电视剧《浴血荣光》毛泽东饰演者
我认为要塑造好毛泽东这样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既要精准磨其形神,更需要以血肉为器,注入时代的烈焰与灵魂的震颤。我坚信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必须穿越三重淬炼之门:在历史的熔炉中锻造信仰的筋骨,在时代的迷雾里祛魅神性,显影真实的人性;最终深植于生活的沃土,以培根铸魂。


陶慧敏
电视剧《浴血荣光》陈菊岭饰演者
我饰演的陈菊岭,是闽西千万英雄母亲的缩影。他们一家的牺牲奉献,深刻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开拍前,我到古田采风,看到一位三个孩子全部为革命牺牲的真实母亲事迹,陈菊岭的形象瞬间在我心中活了起来。这个角色台词不多,力量全在眼神和细微的反应里。我努力走进那个年代,用充盈的内心和精准的情感分寸,让观众与那个悲壮而坚定的灵魂共情。


李准
文艺评论家
《浴血荣光》在重大题材的创作上,有许多新开拓新贡献:主题上,以道路探索及其争论为枢纽,突出实践和创新的力量;内容上,浓墨重彩地、系统性地展现了众多革命先烈的牺牲;艺术表达上,导演陈力坚持“使情成体”,用情感冲突带出重大历史进程,全剧激情灌注、细节动人,在宏大场面中实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感染力的统一;王仁君饰演的毛泽东,眼中有定力、有光芒、有温情,是同期毛泽东形象中最有光彩、最有深度的塑造。


杨胜群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
第一,这部剧实现了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史的完整呈现,这在重大题材创作中是一大突破。第二,该剧成功打破了编年体的传统结构,将历史逻辑转化为戏剧逻辑,通过“大写意”手法和集约化叙事,既保持了历史完整性,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第三,它融合了民族叙事与英雄叙事,展现出真正的史诗品格,同时在人物塑造上既呈现理想光辉又不回避性格缺陷,通过这群年轻革命者跌宕起伏的命运,让观众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崇高与悲壮,实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有机统一。


明振江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电影评论协会副会长
这部剧是用拍电影的方法拍摄电视剧的用心用情用功之作,为重大题材创作树立了新标杆。第一,用正确的价值观展现思想灵魂。该剧聚焦“党指挥枪”这一根本原则,艺术呈现了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第二,用科学的历史观揭示革命规律。通过毛泽东等革命青年的成长轨迹,展现了革命高潮与低潮,印证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本质规律。第三,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创作。第四,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打造精品。


李京盛
中国广播电视艺术资料研究中心研究员
《浴血荣光》在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实现了三大突破:第一,以新的创作视角重构中国革命历史叙事。通过时空组合、事件组合、人物组合和虚实组合,以宏阔的历史观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全貌。第二,以危急时刻切入历史叙事,强化戏剧张力。第三,在虚实结合和矛盾表达上做出有益探索。作品既通过林裁缝一家这样的虚构人物,艺术地呈现了千百万革命群众的牺牲奉献;又敢于触及革命领袖间真实存在的认识分歧,展现了他们坦诚相待、共同探索革命道路的赤诚情怀。


胡智锋
中国视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
《浴血荣光》毫无疑问是近年来中国电视剧创作具有重要突破和创新意义的标杆之作。第一,实现了全景式历史呈现。该剧首次完整展现了从南昌起义到长征胜利这段中国革命最艰难曲折的历程,特别是对闽西革命斗争的大规模呈现,填补了以往创作的空白。第二,达到了史诗性艺术高度。作品成功实现了从平凡到非凡、从悲怆到悲壮的艺术升华,具备了史诗品格。第三,完成了群像化人物塑造。全剧聚焦两百多个真实历史人物,如此宏大的群像塑造在同类题材中实属罕见。


易凯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这部剧常看常新,常看有新有感受。这部剧实现了新的艺术突破:以人代史,坚持大事不虚、小事小拘,通过写人物推动历史事件发展。第一,不再满足于对历史事件的线性复述,不再是编年史的重复,而是将人物性格的塑造与演变置于叙事中。第二,以当代视角为历史画像,聚焦习近平强军思想,很好记录了人民军队的创建故事。


李春利
《光明日报》文艺部编务统筹、高级编辑
导演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视角,将宏大历史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生命温度。无论是毛泽东捡起月饼渣的细节,还是对裁缝一家的深情刻画,都让革命历史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该剧成功实现了青春化表达。领袖不再说方言,而是通过精神气质的精准把握让年轻观众产生共鸣。剧中展现的儿女情长、家庭幸福,恰恰衬托出革命者奉献的伟大。这部剧始终坚持“人民立场”。通过领袖与百姓的亲密互动,通过裁缝一家的牺牲奉献,深刻诠释了“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够胜利”这一命题。


仲呈祥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艺评论家
《浴血荣光》是新时代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里程碑之作,是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实现守正创新典范。该剧正确处理了“守正与创新”“历史逻辑与艺术逻辑”“科技手段与人文表达”三对关系,继承了中国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优秀传统,在守正基础上创新,用艺术逻辑激活历史真实,同时以文化自觉驾驭先进拍摄技术,让光影技术服务于历史深度和美学品格的表达。文化强国建设必须主动思变求变,更要坚守文化自信,追求“有艺术的思想与有思想的艺术相统一”,让变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40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全景展现了1927年至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创建与成长的光辉历程。该剧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首播后,陆续在全国卫视播出,并在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咪咕视频、哔哩哔哩、搜狐视频等网络平台同步播出。该剧在央视一套首播期间创下平均收视率2.956%、单集最高收视3.185%的佳绩,累计触达观众10.2亿人次,全网传播量突破12亿,成为2025年度现象级的革命历史题材力作,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专家学者誉其为“历史真实与艺术表达完美结合”的史诗级作品。

研讨会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办,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承办,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等协办。
来源:东南卫视
编辑:陈青青
一审:尤逸群 | 二审:黄种成 | 三审:林培元

点亮和
转发分享更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