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对短剧有偏见了,看《冒姓琅琊》,感觉自己没读过书

最近被朋友安利了一部叫《冒姓琅琊》的短剧

说真的,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毕竟在我印象里,微短剧不就是那种霸道总裁爱上我、分分合合各种虐恋的套路吗?

结果看完前两集,我默默掏出了小本本开始记笔记。

服了,这年头看个短剧还得随时查历史,感觉自己像个没读过书的文盲。

别对短剧有偏见了,看《冒姓琅琊》,感觉自己没读过书

先说说这部剧讲的啥。

一个现代文学博士穿越到南齐,为了活命冒充名门子弟。

听起来挺俗套的是吧?

但人家硬是把穿越剧拍成了文化课。

主角不造火药不制盐,张口就是《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的区别。

大段引经据典,从《论语》到《诗经》,从《左传》到《史记》。

弹幕里全是"我在哪儿"、"他们在说什么"、"感觉自己没上过学"。

说真的,我看个剧还得随时问度娘,这体验也是没谁了。

别对短剧有偏见了,看《冒姓琅琊》,感觉自己没读过书

更绝的是后面剧情。

主角给王爷和皇帝出主意,讲的都是正经的政治经济学。

从漕运改革到治理边疆,一套接一套的理论。

而且这部剧特别实在,主角压根没改变历史。

所有人的结局都按史书记载来,该谋反的谋反,该失败的失败。

说好的穿越者改变世界呢?怎么这么不按套路出牌啊?

别对短剧有偏见了,看《冒姓琅琊》,感觉自己没读过书

现在短剧可太多了。

随便打开一个视频平台,满屏都是婆媳大战、霸总救美。

看得人都审美疲劳了。

冒姓琅琊》简直就是短剧里的一股清流。

它没有为了爽而爽,反而很尊重观众的智商。

剧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比如谢朓,就是李白诗里"中间小谢又清发"的那个小谢。

每个人物的命运都符合历史走向。

就连主角最后被迫娶了不喜欢的女人,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在现在爽文当道的环境下太难得了。

别对短剧有偏见了,看《冒姓琅琊》,感觉自己没读过书

不过这种有文化的剧,观众倒是很买账。

我身边好几个朋友都在追,还建了个讨论群。

大家每天都在群里交流剧情,顺便补习历史知识。

这说明什么?

观众不是只爱看无脑爽剧,好东西是能获得认可的。

只是之前太多人把观众当傻子了。

说实话,看《冒姓琅琊》,我对短剧改观了。

这哪是微短剧啊,分明是披着短剧外衣的历史正剧

它证明:不是观众不爱看有深度的内容,是太多创作者舍不得在剧本上下功夫。

当别的剧还在纠结怎么用更夸张的打脸情节吸引观众时,《冒姓琅琊》已经用文化征服了观众。

别对短剧有偏见了,看《冒姓琅琊》,感觉自己没读过书

当然,这种剧也有它的风险。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想在娱乐的时候还动脑子。

制作方自己也清楚,这部剧有一定观剧门槛。

但它还是拍了,而且拍得很用心。

从服装道具到台词剧本,都能看出制作团队是下了功夫的。

这种勇气,在现在追求快收益的短剧市场里太难得了。

别对短剧有偏见了,看《冒姓琅琊》,感觉自己没读过书

说到现在的短剧,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有的剧为了博眼球,剧情夸张到离谱,看完都能怀疑人生。

但《冒姓琅琊》不一样,它让人看完还想二刷三刷。

每次看都能发现新的细节,学到新的知识点。

这样的观剧体验,在现在的短剧里实在少见。

别对短剧有偏见了,看《冒姓琅琊》,感觉自己没读过书

最后我想说,《冒姓琅琊》这样的剧能出现,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它证明短剧不止有狗血和套路,也可以有文化和深度。

虽然它可能不会成为最爆款的那一个,但它开辟了一条新路。

以后创作者们可以说:看,有文化的短剧也能成功。

别对短剧有偏见了,看《冒姓琅琊》,感觉自己没读过书

所以啊,别对短剧有偏见了。

不是所有短剧都让你降智,有些反而让你觉得自己读书少。

《冒姓琅琊》就是这样的存在。

下次有人跟你说微短剧没营养,你就把这部剧甩给他。

保证他看完怀疑自己的人生:不是剧不好,是自己文化不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