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乌蒙深处》将于11.12央视首播

南都讯 记者傅圆媛 电视剧乌蒙深处》将于11月12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档首播。近日,该剧在京举办首播发布会,编剧欧阳黔森、导演韩晓军、领衔主演毛晓彤、秦俊杰等一齐惊喜亮相,与媒体分享了剧集创作背后的精彩幕后故事。

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乌蒙深处》将于11.12央视首播

据悉,电视剧《乌蒙深处》根据欧阳黔森长篇小说《莫道君行早》改编,该小说首发于《中国作家·文学版》2022年第10期,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而该剧的创作,则为贵州文学影视转化的又一经典力作,剧集旨在以贵州一域书写中国故事,真实展现了中国乡村振兴画卷。

据主创团队介绍,该剧共28集,剧情冲突不断、张力十足,情节紧凑、层层推进,以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深刻地反映了现代人在社会、事业、家庭、亲情、爱情的漩涡中所遭遇的种种困惑、挣扎和社会使命的抉择,真实展现了和美乡村、美好乡情的新农村面貌。

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乌蒙深处》将于11.12央视首播

剧集从悬崖村的故事讲起,以点带面,展示贵州乡村发展变化,反映出中国乡村振兴取得的伟大成就。讲述了麻青蒿、吴艾草、衮菖蒲等基层干部群众,他们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因地制宜地找到了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道路。通过讲述他们有梦、追梦、梦想成真的过程及故事,展现了乡村五大振兴的实践,以及在文旅融合发展、山地特色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效,真实呈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精彩篇章。

创作团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聚焦乡村振兴主线,突出民族文化特色,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秀美山水自然风光、民族团结和谐发展融入到剧中,向观众呈现出新时代美丽乡村的诗意画卷。为确保故事真实性、生活性、戏剧性,编剧欧阳黔森蹲点毕节化屋村进行麻雀式解剖调研,深入到全省9个市州、36个县、156个村寨采风调研,到百姓家实地采访,收集、梳理素材,四易其稿,历时近两年完成剧本创作,于2025年3月在毕节市化屋村开机拍摄,10月10日完成摄制。搭建与改造80余处场景,设计定制主演民族服饰260套,购买租赁服饰5000余套,充分展现多彩贵州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发展之美。

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乌蒙深处》将于11.12央视首播

发布会上,贵州省文联党组书记何长锁出席并分享,《乌蒙深处》从创作到播出历时两年多,得到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的有力指导,以及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作品选择在“乡村振兴”五年过渡期收官、“十五五”即将启动的时间节点上线,恰逢其时:既是献给祖国与奋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群体的礼物,也将激励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继续实干。他向出品制作团队及社会各界致谢,诚挚邀请文艺工作者走进贵州这片“创作富矿”。中国作协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社长鲍坚表示,该剧改编自同时入选“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莫道君行早》,在思想性、艺术性与可读性上俱佳,并已实现多语种版权输出。作为上述计划中率先落地播出的改编样本,期待以此带动更多优质现实题材的文学影视转化,让大众通过文艺作品更真切地感知时代温度。中国文联电视艺术中心主任赵彤指出,《乌蒙深处》以新时代贵州实践为底色,书写乡村建设新成就,是电视艺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生动实践。作品以质朴而昂扬的现实主义笔触,呈现中国式现代化在大地上的生动图景,预祝播出顺利、口碑与收视双丰收。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贵州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本剧编剧、总制片人)表示,创作坚持原著、导演、演员“三度协同”,唯有在尊重传统、土地与人民情感的基础上无缝衔接,方能呈现“人民喜闻乐见”的现实主义精品;他也诚恳期盼作品播出后接受观众检验。

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乌蒙深处》将于11.12央视首播

导演韩晓军分享创作体会,强调“扎根在地、人物贴切”的创作原则,并对演员群像的整体呈现与团队协作表示肯定与感谢。在演员代表发言中,毛晓彤以剧中苗绣非遗传承人“衮月亮”的视角表示,要把“指尖技艺”带出悬崖村、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并分享了苗银盛装的定妆细节,期望观众通过剧集关注非遗传承。“麻青蒿”扮演者秦俊杰则以“回乡创业青年”的视角,传递新时代青年“走出去长见识、回村里创价值”的选择与担当,期待观众持续关注并支持新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