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影视行业似乎陷入了一种“解构经典”的怪象。
刚被《南帝北丐》的离谱改编冲击完审美底线,一部短剧又将魔爪伸向了国民级IP《还珠格格》。

原以为“古偶丑男”已是颜值崩塌的极限,不料这部作品的选角操作,直接让观众陷入视觉黑洞。
演员们个个妆容厚重、身形单薄,别说展现皇族风范与江湖气度,连基本的古人仪态都荡然无存。

表演生硬造作,情绪全靠吼,硬生生把一部承载无数人青春记忆的经典之作,拍成了令人不忍直视的尴尬现场。
须知,真正的经典之所以历久弥新,在于角色与演员彼此成就、浑然一体。
今天就来细数,这一版《还珠》是如何通过选角一步步精准瓦解所有期待的。

第一位,焉栩嘉(饰 永琪)
焉栩嘉在剧中饰演五阿哥永琪,堪称全剧第一个劝退点。
永琪是谁?乾隆膝下最受宠爱的皇子之一,出身尊贵,举止得体,是典型的“天家贵胄”。

他应有英挺俊朗之姿,兼具少年意气与皇家沉稳,既不失翩翩风采,又具储君风范。
回顾老版苏有朋演绎的五阿哥,即便清宫发式遮住额头,仅凭清晰的轮廓和挺拔身姿,便足以撑起角色分量。

站姿笔直,目光温润,无需多余台词,已让人信服他是那个温文尔雅、情深义重的阿哥。
即便是后来张睿版本,虽演技略显青涩,但外形清秀、气质儒雅,至少保留了人物应有的书卷气息。

而短剧中的焉栩嘉,彻底颠覆了观众对永琪的所有想象。
面部线条圆润,带着未脱的稚气,脸颊微胖,缺乏贵族子弟应有的棱角与锐气。
容貌本就不突出,五官也无明显亮点,混在人群中毫无辨识度,属于一眼扫过即忘的类型。

穿上龙袍蟒服后非但不显贵气,反而显得服饰累赘,仿佛借来的衣服穿不进角色灵魂。
浓重的粉底打在脸上,反光明显,进一步削弱了男性角色应有的阳刚质感。

一举一动皆是现代偶像剧式的浮夸做派,毫无古典韵味可言。
网友辛辣点评:“这版永琪,容嬷嬷扎针都不用犹豫,反正也不心疼。”更有观众感慨:“琼瑶奶奶若看到此景,怕是要从文字里哭出来。”

焉栩嘉虽接受过专业训练,但表演仍停留在表面模仿阶段,情感表达空洞乏力,如同孩童扮演大人。
之所以尚未引发大规模声讨,或许只因——这部剧太过冷门,多数人压根没听说过他还演过五阿哥。

第二位,袁梓铭(饰 尔康)
五阿哥的选角已然失手,尔康的人选更是雪上加霜。
尔康在原著中身份显赫:御前侍卫、大学士之子,文武兼修,风度卓然,是仅次于五阿哥的核心男主。

老版周杰塑造的尔康,尽管后期因表情包走红被调侃,但其五官端正、气场稳健,自带主角光环。
尤其是眼神中流露的坚定与担当,完美契合“忠臣之后、深情丈夫”的设定。

后续李佳航版虽风格偏喜感,少了些正剧威严,但也面容俊朗,性格鲜明,具备足够的观众缘。
至少,他们能让观众记住这张脸,记住这个角色。

反观短剧版袁梓铭饰演的尔康,像是临时从路人堆里拉来救场的群演。
谈不上丑,却极度“平庸”,属于标准的“脸盲型”长相:眼鼻嘴均无特征,整体毫无记忆点。

作为剧中的关键人物,连让观众留下印象的能力都没有,何谈共情与代入?
最致命的是气质缺失,站在镜头前,完全无法联想到“尔康”这个名字所承载的经典意义。

同框时极易被其他演员压制,存在感薄弱到近乎透明。
演主角不必是绝世美男,但必须拥有独特气质或强烈辨识度,而袁梓铭恰恰缺少这种核心特质。

他的表演同样如其外貌一般寡淡无味。
尔康本是一个内心复杂、情感丰沛的角色,需展现忠诚、挣扎、深情与痛苦,但他演来波澜不惊。
表情呆板,眼神涣散,仿佛只是机械念出台词的提线木偶,将一个立体人物压缩成扁平符号。

第三位,罗一舟(饰 景渊)
如果说尔康与五阿哥是“毁经典”,那么原创男主景渊的加入,则是彻底推翻原作根基的“致命一击”。
《还珠格格》的人物架构早已深入人心,五阿哥与尔康双线并行,各有拥趸。

可这部短剧竟擅自篡改剧情,强行植入“景渊”这一全新角色,并将其捧为第一男主角,取代原有双雄地位。
然而罗一舟饰演的景渊,不仅未能撑起主线,反而成为全剧最大败笔。

首要问题在于体型羸弱。
身材瘦削到几近皮包骨,戏服挂在他身上松松垮垮,宛如童装穿在成人身上,毫无气势可言。
步履轻浮,重心不稳,丝毫不见习武之人应有的沉稳架势与力量感。

再看颜值,其面部轮廓被网友犀利称为“车座子脸”,凹凸不平,比例失调。
小脸配大五官,整体协调性差,组合起来毫无俊朗之感,更无男主角应有的吸引力。

甚至有网友直言,比起以“古装扮相争议”著称的刘宇宁,罗一舟更难入眼——毕竟刘宇宁至少身形高大,能撑住场面。
偏偏他还化着浓妆,两条刻意描画的粗眉格外突兀,在高清镜头下严重出戏。

顶着这样一张缺乏辨识度的脸,演技又无法弥补短板,剧中全程沉迷于摆姿势、耍酷态。
没有细腻的情绪铺垫,也没有人物成长弧光,纯粹靠造型和滤镜硬凹“男主光环”。
只能说,能拿到这个角色,运气远胜实力。

看完这部短剧《新还珠格格》的选角阵容,再回望那些年荧屏上的经典演绎,高下立现。
经典可以重拍,但必须心怀敬意,而非借壳上市、粗制滥造。

结语
演员这条路,从来不是靠一张脸就能走得长远。
尤其是诠释经典角色,更需要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神韵、气质与扎实的表演功力。

不具备古典风骨,就别强闯古装领域;没有演技支撑,就别触碰那些深入民心的经典形象。
再厚的粉底也掩盖不了眼神的空洞,再瘦的身躯也撑不起角色的灵魂重量。
观众并非苛刻,只是不愿看着自己的童年回忆被一次次无情消费。

留给我们的经典不多了,请珍惜眼前,手下留情!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还珠》

[免责声明]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仅个人观点,请理性看待。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