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十月的秋风吹过北京夜空,“2025中国广电视听精品之夜”的灯光渐次亮起,那些正在或即将在荧屏上流转的光影瞬间,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时代意义。
10月28日,作为2025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的重头戏之一,“2025中国广电视听精品之夜”如约而至。这场以“人民视界·精品共创”为核心立意的盛会,通过“致敬初心·照亮来时之路”“年度精品·领航时代表达”“展望精品·共筑文艺新章”三大篇章,串联起广电视听行业的过往成就与未来图景,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经典与未来的视听之旅。
令人感动的是,精品之夜发布了“2025年度推荐作品”和“2026年度展望作品”两大片单,一部部精品之作仿佛是一次对时代精神的深情书写,更是一次关于中国故事如何被讲述、民族精神如何被传承、时代脉搏如何被感知的集体思考。
(一)
回望来路,我们看到精品创作已结出累累硕果,“2025年度推荐作品”折射出当下创作的多彩光谱。
电视剧《归队》《我们的河山》《阵地》《西北岁月》《沉默的荣耀》等以厚重的历史笔触勾勒民族记忆,《小巷人家》《六姊妹》则以细腻的日常叙事描绘百姓生活和文化传承;《我是刑警》展现出法治中国的坚定步伐,《生万物》将农民与土地关系的历史叙事娓娓道来,《国色芳华》则在济世报国的理想下,传递出文化自信的深沉力量……

这些作品并非孤立的艺术存在,而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文化作品,它们是从火热生活中和历史的纵深中汲取灵感的果实,用匠心智慧打磨的时代印记。
纪录片片单中,一部部作品如同时光的雕刻师,在历史褶皱中寻找民族精神的根系。《卢沟桥:我们的纪念》《左宗棠收复新疆》《何以和平》在追溯历史中寻找民族精神的源头,《登月·进行时》将目光投向浩瀚星空;而《布达拉宫(第二季)》则呈现出一个真实立体的布达拉宫。
综艺片单中,《戏宇宙文旅季》《闪耀吧!大运河》等节目串联起文化脉络,《声生不息·大湾区季》《歌手2025》等节目则以音乐为媒介,让经典与文化得到更好传承,《和合之家·2025中国网络视听盛典》则以篇章结构展现网络视听行业将个人微光汇聚成时代光华的新气象。
动画片片单中,《灵笼(第二季)》《山海传奇(第一季)》在想象与传统中寻找平衡,《猫行东方古今篇》让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时光寻迹》《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带你看中国(第一季)》等聚焦新时代青少年成长,折射出新时代改革发展新气象。
微短剧《三井胡同的夏天》《狮城山海》《大力村超人》《司法所里的故事》《家里家外》等作品,则以轻盈的体量捕捉生活的温度。
(二)
如果说2025年的作品是对过往的深情回望,那么2026年的展望作品如同一扇面向未来的窗口,让我们窥见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并充满对未来的热切眺望,这份覆盖多领域的片单,展现出行业守正创新的蓬勃态势。

《伟大的长征》《太平年》《张謇》《八千里路云和月》《反人类暴行》《曙光》等作品延续着对历史精神的当代诠释;而《冬去春来》《生命树》《好好的时代》则将叙事重心转向当下社会的脉动与个体的心灵图景;《家业》《主角》《喀什恋歌》在赋予人文关怀的同时,给人以个体命运的思考。
纪录片《古树名木》系列、《中国古道》系列、《中国石窟》系列,以近乎考古学的耐心凝视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试图在年轮与凿痕中解读文明延续的密码;《丝路上的种子》《寻色中国(第二季)》则分别聚焦丝绸之路背景下的农业文明和跨越千年的色彩变化,充分展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动画片《洛神:动起来的中国画》是一部以当代审美激活古典美学额优秀之作,《中国奇谭2》《洛神:动起来的中国画》《有兽焉(第五季)》以创新表达激活传统美学。
综艺节目《声鸣远扬》《熊猫奇遇记(第二季)》《闪耀吧!昆仑》《一饭封神(第二季)》等作品持续拓展内容边界;微短剧《去桃花盛开的地方2》《锋利的口琴》《神笔》《马背摇篮》等作品,同样延续现实关怀,形成多元共生的创作生态。
这些作品共同勾勒出广电视听创作的发展轨迹,那就是从单一到多元,从传统到创新,从讲述中国故事到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2025中国广电视听精品之夜以沉浸式情景演诵、互动讲述等多元形式呈现,不仅是精品创作成果的盘点,更是创作力量的集结。随着节目陆续播出,这些精品之作将让观众看见广电视听行业的责任与担当,精品之夜已然播下创新的种子,待其生根发芽,必将成为温暖这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