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奶奶》爆火背后:短剧的狂欢,还是审美的退场?

《太奶奶》爆火背后:短剧的狂欢,还是审美的退场?

《太奶奶》爆火背后:短剧的狂欢,还是审美的退场?

作者/小卜

科研大佬变“傻子”、恶女借肚上位、七旬老人黄昏恋、燃爆的异国听证会,这些在观众的爽点上摩擦的剧情,《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3》(以下简称《太奶奶》)中都有,也不奇怪热度与讨论度都一路飙升!

短国顶流集结、红果热度值破两亿、预约量820.8万刷新历史最高!

《太奶奶》爆火背后:短剧的狂欢,还是审美的退场?

在此之前,红果的最高热度纪录是由《盛夏芬德拉》在9月21日创下的11636万。

《太奶奶》爆火背后:短剧的狂欢,还是审美的退场?

虽然热度一路飙升,但网友对于《太奶奶3》的口碑评价两极分化,一些人觉得剧情更好笑了,也有爱国价值观的主题升华;另一部分则吐槽故事融梗太多,仿佛春晚小品,整体不如前两部好看。

《太奶奶》爆火背后:短剧的狂欢,还是审美的退场?

《太奶奶》爆火背后:短剧的狂欢,还是审美的退场?

《太奶奶》系列到底为什么这么火?作为一个已经成功的IP,又给短剧行业带来哪些启示?

《太奶奶》爆火背后:短剧的狂欢,还是审美的退场?

万众瞩目却是个热梗大拼盘

当叨叨带着对《太奶奶》前两部积累的高期待追更时,却发现这部备受瞩目的作品更像一场“大拼盘”!

密集的致敬桥段与网络热梗挤占了叙事空间,让本应紧凑的家族重整故事显得琐碎拖沓。

最显眼的莫过于纪老爷子的黄昏恋支线,当大家猜测70多岁的纪舜英是怎么开始恋爱时,直接上演了一出“老年版《流星花园》”!

《太奶奶》爆火背后:短剧的狂欢,还是审美的退场?

此外还复刻了《好一个乖乖女》中段休冥和鹿鸣野的经典的画画相遇—“轮椅撞车”—单手抢婚名场面,还有“务必拯救自己与水火之中”的台词。

《太奶奶》爆火背后:短剧的狂欢,还是审美的退场?

诸如此类,还有“燕子,没有你我可怎么活?”、“英子,开门”、你们不要再打啦…

这种对偶像剧经典桥段的戏仿,虽借年龄错位制造了短暂笑点,却因刻意复刻显得生硬做作。

“致敬”部分只是存在于大家的脑补中,还不算凸兀,但对于网络热梗的堆砌却显得与剧情格格不入。

“你肝火太旺,喝点丝瓜汤吧”、“上半身基础,下半身就基础”、画画转场等这些在网络上流行的热梗频繁地出现在剧中,并没能衔接上下文剧情,更像是为蹭热度强行加入的“彩蛋”。

《太奶奶》爆火背后:短剧的狂欢,还是审美的退场?

当70岁的英宝说出“crush”的时候,叨叨的惊讶不亚于听到小学生满口“包的包的”、“666”…

这种“梗随梗走”的创作逻辑,使得剧情沦为热梗的承载容器,原本围绕容遇“重整家族荣耀”展开的主线,被纪家三少爷变傻、老幺插科打诨、英宝恋爱等支线切割得支离破碎。

前两部凭借“18岁太奶奶整顿家族”的新鲜设定与紧凑叙事圈粉无数,观众本期待第三季能在家族秘辛与时代情怀上深度挖掘。

《太奶奶》爆火背后:短剧的狂欢,还是审美的退场?

但在实际呈现中,容遇管理家族、应对国外刁难的主线,被太多无关紧要的搞笑桥段稀释,使得重整荣耀的核心主题始终未能有力落地,与观众的期待相去甚远。

不过即便深陷梗海,该剧仍未丢失短剧精品化的底色。李柯以对民国学者与当代少女的双重身份驾驭精准,纪家子孙从松散到凝聚的成长线虽显仓促却暗含温情。

这些闪光之处证明,它并非粗制滥造的快餐作品,只是在玩梗引流与叙事深耕的平衡上失了分寸。

对于这么好的ip,叨叨只想说:编剧千万不要摆烂呀,支楞起来!

《太奶奶》爆火背后:短剧的狂欢,还是审美的退场?

大笑之外,爱与成长更戳心

喜剧只是《太奶奶》这部剧的表面,爱与成长的温暖才是它真正的底色!

关于爱,在这部剧中可以找到很多种答案!

容遇年轻的时候因为意外错过了英宝的成长,如今她有机会重生来陪伴孩子的成长,当她看到英宝谈恋爱了,跟他说“妈妈之前走的时候,错过了你很多人生阶段,这次你回来看到你失恋,虽然我知道你现在心情肯定很不好,但我真的很欣慰能看到这么鲜活的你,经历着这些鲜活的人生。”

《太奶奶》爆火背后:短剧的狂欢,还是审美的退场?

这对话,将容遇与英宝之间那份珍惜又不舍的母子情展现得淋漓尽致。纪舜英曾亲历丧母之痛,当母亲容遇重新出现,他内心满是对再次失去的恐惧,生怕这份失而复得的亲情再度消散;而对容遇来说,能重返孩子身边、陪伴纪舜英成长,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幸福。

容遇回到现在除了可以弥补和英宝失去的时光,还连接了她和唐澈之间的友情,以及那层模糊的情愫,也让剧情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容遇在纪家和五个孙子的日常相处也是一大看点,纪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色,但他们人品都很善良,为人处世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他们会主动保护弱者,面对欺负家人的恶人,也绝不纵容姑息。

比如在老三失忆的剧情里,纪止渊主要负责事务统筹,包括联系司机、安排房间,同时推进真相调查;纪景川则侧重细节观察与分析,他通过留意张丽丽的表情察觉异常,还发现老三的智商并未受损,专门负责梳理和破解疑点。

《太奶奶》爆火背后:短剧的狂欢,还是审美的退场?

纪舟野依然延续前两季的性格,顽皮活波,但内在正直善良,是个小太阳的存在。这一季新加的老三纪墨寒形象也是非常立体,作为一名研究者,内在有才华,为人有底线。他外表帅气,总收获女孩的喜欢,并且很多情,可以背一小时前女友的名字。

纪家的这些角色既各自独立,又能形成互补。

最令人称赞的还是家国情怀!

容遇被诬陷华国航天局的“鹰眼系统”偷盗灯塔国的科研数据,她沉着冷静条理清晰从容不迫据理力争,面对灯塔国的威逼利诱,容遇不陷入自证陷阱抓住漏洞反驳,“我爱我的国,我来守护”,最终赢得胜利。

“我们的步履所往,是星辰大海。”

《太奶奶》爆火背后:短剧的狂欢,还是审美的退场?

《太奶奶》爆火背后:短剧的狂欢,还是审美的退场?

整部剧在欢笑与泪水中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跃迁:从亲情到友情,从家族到国家,从个体成长到民族尊严。

容遇带回来的,不只是纪斯年的骨灰,更是一个家族失落的荣耀与精神火种。她以十八岁的身躯,扛起了三代人的重量,也照亮了未来的方向。

《太奶奶》爆火背后:短剧的狂欢,还是审美的退场?

短剧还是要有“心跳”和“脑子”

当“三分钟反转、五分钟打脸”的套路化短剧逐渐让观众审美疲劳,《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的持续火爆,无疑为行业递交了一份高分答卷。

它用实际热度证明:短剧从不是“情绪毒品”的代名词,真正能穿越流量周期的爆款,靠的不是无脑爽感,而是既有“心跳”,又有“脑子”——在“短平快”的节奏中,实现“短而不浅,爽而有思”的创作跃迁。

这部剧的成功,首先在于它让离奇设定落地于真实情感。一个民国时期的太奶奶穿越回十八岁少女,整顿五位太孙组成的庞大家族——光是设定就充满奇幻色彩。

《太奶奶》爆火背后:短剧的狂欢,还是审美的退场?

但观众为何能迅速代入、共情甚至热泪盈眶?

答案在于情感逻辑的扎实与细腻。容遇虽重返青春,但她作为一位民国科学家的气质从未崩塌:她举止端庄、言谈有度,面对已白发苍苍的儿子英宝,依然视他为那个需要呵护的孩子;面对同龄外表、却要尊她为太奶奶的孙子们,她威严不失慈爱,传统中透着智慧。

这种跨越时空的身份错位,非但没有造成违和,反而在李柯以极具层次的演绎下,让角色立得住、情感能共鸣——观众看到的不是一个符号化的“爽文女主”,而是一个有记忆、有伤痛、有执念的真实母亲与长辈。

《太奶奶》爆火背后:短剧的狂欢,还是审美的退场?

更可贵的是,《太奶奶》的爽感从不依赖身份压制或狗血冲突,而是根植于解决问题的智慧与格局。

她的每一次打脸,都不是靠“我是你奶奶”来压人,而是用专业能力实现降维打击:她能用李亚普诺夫指数精准预测航天危机,化解国家项目险情;也能以科研思维重构家族产业,带领企业走出困境。

这种智商碾压式的爽点,不仅让人拍案叫绝,更潜移默化传递出一种坚定的价值观:女性的力量,不在于依附,而在于实力;真正的尊严,来自不可替代的专业价值。

面对国外势力对“鹰眼项目”的无端指控,她不卑不亢,拒绝陷入自证陷阱,一句“我爱我的国,我来守护”掷地有声。她用逻辑破局,用事实反击,最终让挑衅者折服。这种处理,让爽有了重量,让燃有了底气——它不只是情绪的释放,更是信念的胜利。

《太奶奶》爆火背后:短剧的狂欢,还是审美的退场?

《太奶奶》的突围,本质上是对“内容为王”的坚定回归。它提醒行业:短剧若想摆脱“千剧一面”的困局,必须告别“抄经典、蹭热梗”的创作惰性,但第三季的《太奶奶》似乎也陷入了这个泥淖之中,也让评价变得参差不齐。

观众要的从来不是廉价的情绪刺激,而是能让人笑、让人动、让人想的好故事。当一部短剧既能用紧凑节奏制造“心跳感”,又能以深刻内核激发头脑共振,它就不再只是消遣,而成为一种有温度、有力量的文化表达。

《十八岁太奶奶驾到》的成功,是一次对短剧边界的突破,也是一次对创作初心的回归。它证明:只要守住情感的真实、思想的深度与价值的正向,短剧不仅能火一时,更能留得住。当更多作品学会在“短”中求“深”,在“爽”中藏“思”,这个赛道才能真正撕掉“粗制滥造”的标签,长出属于自己的、蓬勃而持久的生命力。

视觉| 蛋蛋

运营 | 晓满、杜杜

转载

请联系:manxiaoyu001(微信ID)

桃叨叨的小桃子聚集地

追爱豆 · 看剧 · 聊电影 · 吃瓜

↓关注【AKA桃叨叨】视频号,收获更多快乐↓

《太奶奶》爆火背后:短剧的狂欢,还是审美的退场?

《太奶奶》爆火背后:短剧的狂欢,还是审美的退场?

《太奶奶》爆火背后:短剧的狂欢,还是审美的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