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中的陈独秀,革命者的激昂与普通人的烟火气,完美结合。
《刑警队长》中的顾铭,刑警队长的英勇智慧与沉稳,拿捏得颇有分寸。
近日播出的《沉默的荣誉》,更是将吴石将军在敌后工作的大胆与谨慎,坚毅与柔情,刻画得细致入微,展现得淋漓尽致。
《沉默的荣誉》里,于的伟的表演有三个特点。
特点一:形神兼备的"军人范儿"
于和伟一出场,不用说话,
光是那挺直的腰板、沉稳的步伐,
就把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气质,拿捏得死死的。
有个镜头是吴石将军在指挥部踱步思考,
于和伟走起路来,不紧不慢,但每一步都带着力量,
腰板挺得笔直,肩膀微微后张,那种军人的威严感,扑面而来。
更绝的是在审讯戏里,他端坐在椅子上,
右手食指轻轻敲击桌面,眼神锐利如刀,
把将军运筹帷幄的气场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形神合一的表演,让观众一眼就能认同,
这是个带过兵打过仗的大将!
特点二: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
于和伟最厉害的是,能把人物内心戏演得丝丝入扣。
有一场戏是吴石得知战友牺牲的消息,
于和伟并没有嚎啕大哭,而是手指微微发抖,轻轻放下电报,
眼神慢慢失焦,望向远方,嘴唇轻轻颤动却说不出话来……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演,比千言万语更有感染力。
还有一细节:将军深夜独自擦拭勋章时,
于和伟用有力的手指,轻轻摩挲着勋章边缘,
眼神中既有自豪,又有痛惜,把吴石的复杂情感,表现得非常真实。
特点三:张弛有度的节奏把控
于和伟的表演,每个表情和动作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在敌人面前,他说话慢条斯理却字字千钧,
那句"天亮之前,我要看到结果",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在同志面前,他又会流露出性情温柔的一面。
有场安慰年轻战士的戏,于和伟拍着战士肩膀时,
手掌力度轻柔,眼神充满慈爱,瞬间就让硬汉形象有了温度。
这种刚柔并济的表演节奏,让吴石将军的形象立体丰满。
或问,于和伟能把角色演得这么到位,
他的演技个性是怎么形成的呢?
简单分析,关键有三:
一是"观察生活"的职业习惯
于和伟有个特点,演什么角色就要深入体验相关生活。
为了演好将军,他专门去军事博物馆观察将领军装细节,
还拜访一些老军人,听他们讲战斗故事。
这种对生活细节的执着追求,让他的表演特别有"人味"。
二是"十年磨一剑"的积累沉淀
从话剧舞台到影视剧,于和伟经历了长时间的磨练。
他早年曾演过很多小角色,虽不起眼,但很认真。
正是这些积累,让他对人物心理把握越来越精准。
正如老话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于和伟的每个精彩瞬间,都是多年功力的自然流露。
三是"真诚待人"的表演哲学
于和伟常说,演戏要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观众。
拍《沉默的荣誉》时,为了体会吴石将军面对生死抉择的心情,
他连续几天沉浸在角色情绪里,一直没走出来,也不愿走出来。
这种全身心投入的创作态度,让于和伟的表演,总是能直击观众心灵。
说到底,于和伟的演技之所以可以称为‘教科书“级,
就是因为他能把角色的灵魂演活。
在《沉默的荣誉》里,我们看到的不是演员在"演"将军,
而是一位有血有肉的英雄,真实地站在我们面前。
这种把虚构角色演得比真人还真实的本事,
不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演技炸裂"吗?
倘若有问你,谁是中国演技最好的演员?
你大可以自信地回答:"看看于和伟演的吴石将军就知道了!"
这样的好演员,值得我们为他鼓掌喝彩!
两个小建议。
其一、接戏宜少。
其二、不演反派。
倘如此,一个不可多得、可以在中国演艺史上留下印迹的实力派演员,
自会渐渐清晰,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