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喜”不“轻”:“电子榨菜”轻喜古装剧的变奏曲

“轻喜”不“轻”:“电子榨菜”轻喜古装剧的变奏曲

文 | 语涵

来源 | 看电视

一家人围坐追剧,屏幕上,穿越到古代的一家五口正用现代社会的煎饼果子和会员制“忽悠”古代人们消费。

这是近期热播剧《宴遇永安》的情节,这种古今碰撞制造出的喜剧效果让观众感到轻松愉快。

在今年的剧集的众多题材中,一股轻松幽默的感觉正跃然屏上,持续俘获观众的心——轻喜古装剧。轻喜古装剧的魅力,在于它的包容性与多样性。

“轻喜”不“轻”:“电子榨菜”轻喜古装剧的变奏曲

不同剧集在“轻喜”这个大框架下,演绎出各具特色的故事。

在生活压力持续加码的今天,观众打开剧集的目的愈发单纯:我需要快乐,且是轻松、不费脑的快乐。

从早期《赘婿》的“拼刀刀”引爆现代商业思维与古代的碰撞,到《卿卿日常》用美食与日常绘就的“舌尖上的新川”,再到近期《宴遇永安》全家穿越玩转古代商圈,《芬芳喜事》的纨绔少爷与笨蛋帅哥反差萌。

这些作品正以其独特的复合魅力,不断拓宽着古装剧的边界,观众们忙碌生活中的“电子榨菜”在不断进行自己的进化论,丰富当下的剧集市场。

当穿越玩出新花样

轻喜古装剧正迎来叙事结构的变化。早期的古装轻喜剧,多围绕单人穿越展开,如《庆余年》中的范闲,凭借现代思维在古代大放异彩。

而近期播出的《宴遇永安》则采用了 “全家穿越”模式,将一家五口整体搬至古代,为观众带来一种“穿越新模式”的体验。

想象一下,你正和家人驱车前往祖宅,只是为了拍个宣传片,却在雾气弥漫中,一整个家庭穿越到了古代。

这不是某个人的奇遇,而是全家五口的集体冒险——这便是近期热播的《宴遇永安》的开场,这种开篇打破了穿越剧的常规套路。

“轻喜”不“轻”:“电子榨菜”轻喜古装剧的变奏曲

为了回到现代,这家人各显神通。爸妈摆摊卖起了煎饼果子,女儿则蹲点寻找自家的“祖宗”——京兆少尹林晏。

结果第一次见面就翻了车:老妈搞饥饿营销被当场拆穿,女儿情急之下直接把煎饼糊在了“祖宗”脸上。这种古今碰撞的笑点,既自然又生活化。

这种集体穿越的设定,不仅丰富了人物关系,还让剧情有了更多元的喜剧冲突。

家人在陌生环境中的互动,既滑稽又充满温情,成为这部剧集的一大看点。

在叙事上有新花样的不仅有“多人穿越”还有“人物塑造”。如轻喜爆剧《卿卿日常》不单突出主角而是在进行群像喜剧的创作方向。

该剧构建了新川大家庭中性格命运各异的兄弟姐妹们,通过他们相伴成长的温暖日常,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古代家庭生活图景。

剧中摒弃了内院争斗,女性角色们闲时一起吃饭喝茶,危难时互帮互助、为彼此挺身而出。

这种和谐的女性群像关系打破了传统古装剧的套路,知乎上那个热门问题——“如果古装剧中女性角色不互相争斗,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在《卿卿日常》中得到了答案。

“轻喜”不“轻”:“电子榨菜”轻喜古装剧的变奏曲

无独有偶,今年播出的《芬芳喜事》也在叙事上做出了创新。该剧虽非穿越题材,但却通过茶艺世家“金玉茗”的兴衰史,将茶文化巧妙融入轻喜剧情节中。

剧中女主角四喜一反传统古偶女主设定,她不开茶馆却开蛐蛐馆,面对催婚不妥协,直言“结婚可以,但我的客栈应当赚钱”。

这种人物设定和观念传达,让古装轻喜剧在叙事上从“情情爱爱”到“努力搞事业”,丰富了剧情的深度。

“轻喜”不“轻”:“电子榨菜”轻喜古装剧的变奏曲

通过茶文化传承与家族兴衰,探讨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剧中不再局限于小情小爱,而是将女性事业与家族荣誉作为剧情推进的重点。

从单人穿越到集体穿越,从爱情主线到事业主线,轻喜古装剧的叙事结构正变得多元与立体。

这种变化不仅丰富了剧集内容为观众带来新体验,也让创作者有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轻喜”但“重表达”

轻喜古装剧看似简单,实则暗含玄机。拍得太过,容易尴尬;拍得收敛,又显无趣。

古今碰撞是永恒的笑点来源。

《宴遇永安》中,沈家将现代的“会员制”和“外卖服务”等商业模式搬到了古代。《贤婿》中,萧宁把现代的奶茶、报纸等商业概念运用到古代,让对手措手不及。这种错位感,让观众会心一笑。

美食元素屡试不爽。

此前《卿卿日常》就被观众直接称为“舌尖上的新川”。美食不仅能抓住观众的胃,还能带出丰富的市井生活画卷。

而近期的《宴遇永安》简直就是古代版的《舌尖上的中国》,一道“煎饼果子”让剧中没见过煎饼果子的古人感到惊叹,更为剧外观众制造了笑点。

“轻喜”不“轻”:“电子榨菜”轻喜古装剧的变奏曲

群像塑造增添烟火气。

《卿卿日常》的群像塑造时至今日仍被观众津津乐道,凭借丰富的群像、逗趣的情节受到观众的喜爱。

当每个配角都有血有肉,而不仅仅是推动剧情的工具人时,整个故事的世界观就立住了。

比起《卿卿日常》的群像塑造,《宴遇永安》的创新在于,它不是一个人的穿越,而是一家人的穿越。

有爸妈,有兄妹,这种家庭结构让故事充满了家常感和烟火气。

“轻喜”不“轻”:“电子榨菜”轻喜古装剧的变奏曲

从纯搞笑到多层次表达是轻喜古装剧的一个重要趋势,在保持喜剧特色的同时,也进行当下的价值表达。

古装轻喜剧以制造笑料为主要目的,但在娱乐性之外,也加入了对现实社会的观察。

前段时间热播的穿书轻喜古装剧《书卷一梦》就做到了这一点。该剧表面上是一部“穿书”题材的古装轻喜剧,内里却包裹着对现实的映射。

剧中女主角宋一梦的魅力,正源于她身上那种 “身在古言中,行为现代人” 的矛盾张力。

编剧通过她探讨了自由意志、身份规训、情感关系中的权力逻辑等严肃议题。

《书卷一梦》潜移默化地将这些现实感内容,在轻快剧情包裹下悄然释放,反而构成了这部剧真正的厚度所在。

“轻喜”应是调剂,而非主线。

“轻喜”元素应该像催化剂,用来丰富人物和推动剧情,而不能为了搞笑而牺牲故事的逻辑和人物的深度。

就像近期热播的剧集《入青云》在“轻喜”风格上就是经历了一个从开篇的“套路化轻喜”到后期“情感张力”的转变。

“轻喜”不“轻”:“电子榨菜”轻喜古装剧的变奏曲

剧集前期主打“轻喜开场”和“宝宝仙侠”路线。女主角伪装身份接近男主,剧情通过“抱抱举高高”等肢体互动制造笑点。

这种套路化欢喜冤家设定的剧情,其实容易让部分观众感到审美疲劳。

但是随着剧情深入,风格转变,轻喜元素淡化,剧情核心转向“恨海情天”式的虐恋拉扯。

男女主角在“你知道我在骗你”的复杂情感中相爱,情感张力取代了刻意搞笑,留住了观众。

这些变化显示,轻喜古装剧已不仅仅是单纯搞笑的浅层表达,而加入了追求笑料之外的思想深度,实现了“轻喜”与“重表达”的平衡。

不要“倍速追剧”而要“高能爽感”

观众的审美在迭代。

短视频时代让观众对剧情不拖沓且有逻辑的需求越来越高,也让“注水剧”和“工业糖精恋爱线”失去了吸引力。而轻喜古装剧通常节奏明快,笑点密集,正好迎合了这一观看习惯。

哪怕是慢节奏生活喜剧《卿卿日常》也在节奏上做文章。

通过明快的色调、轻快的节奏,用一个个趣味性的故事诠释了“新川无大事,都是小日常”的轻松氛围。

剧集落笔在三餐四季,剧情张弛中呈现的皆是烟火气,琐碎却不堕于俗套,这种轻喜剧质感让观众很上头。

这种趋势在近年的轻喜古装剧中尤为明显。以《书卷一梦》为例,该剧融合了短剧效率与长剧质感的叙事节奏,在前两集就以紧凑的节奏、密集的笑点迅速抓住观众。

剧中,十八线女演员宋小鱼意外“穿书”成为女主宋一梦,不得不在接亲现场开启体验“一百零八种死法”的求生之路。

这种快节奏的叙事方式,正是为了适应当下观众碎片化的观看习惯。

“轻喜”不“轻”:“电子榨菜”轻喜古装剧的变奏曲

“开局即高潮” 已成为轻喜古装剧不言自明的创作准则。传统长剧中常见的缓慢铺垫和背景交代,在新一代轻喜古装剧中几乎消失。

轻喜古装剧不再追求单一主线的层层递进,而是通过高密度的事件排布在短时间内提供更多观看爽点。

《赘婿》便是这种结构的受益者。剧中不仅包含主角宁毅的成长主线,还密集安排了“拼刀刀”促销、皮蛋生意、男德学院等多个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单元故事。

每个单元情节都自带起承转合,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获得完整的故事体验。

《卿卿日常》虽为日常向剧集,却也通过高密度的生活事件维持剧情吸引力。剧中女子诗社、开府宴、酒楼创业等情节接连不断。每集都有明确的事件和笑点,避免陷入流水账式的平淡叙事。

而近期剧集《宴遇永安》同样采用单元叙事。

女主一家在古代经营的每个小生意都形成一个完整篇章。从煎饼摊到烤肉店,每个餐饮创业阶段都自成一体且节奏明快。

轻喜古装剧的情感线发展也明显提速。过去长达数十集的暧昧推拉,被直球式的情感进展取代。

在《宴遇永安》中,林宴对阿荠的感情并非慢慢培养,而是在认识到她的独特价值观后迅速被吸引。

“轻喜”不“轻”:“电子榨菜”轻喜古装剧的变奏曲

剧中没有冗长的你追我躲,而是通过精准的细节铺垫,如林宴轻轻点阿荠的额头、无奈笑着说她调皮等细微动作,自然传递情感变化。

这种情感发展的提速,契合当代年轻观众对“效率恋爱,快速发糖”的偏好。

如今,各大视频平台的待播片单中,轻喜古装剧的比例悄然增加,《宴遇永安》之后,《庆余年3》正式宣布启动。

当各大平台将轻喜古装列为重点开发类型,我们有理由期待,这场由笑声引领又有深度的喜剧美学革命开始。

但毋庸置疑,观众需要的从来不是简单的搞笑的,毕竟,最好的“电子榨菜”,不仅要能下饭,还要有营养。

主编:罗姣姣‍‍‍‍‍‍‍

文:芦语涵

排版:芦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