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一鸣
上周,香港电台与政府新闻处联合制作的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微短剧《抗战》隆重推出,一共五集分别是:营救、牺牲、除奸、救援、偷袭。每晚播出一集,每集大约六分钟左右,我上网一口气看完。故事以香港沦陷为背景,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一众青年游击队员保家卫国的抗战历程。印象中,这是特区政府首次出手制作抗日题材的影视作品,再现港人抗战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项突破。

基于历史的原因,回归前香港社会对港九大队英勇抗日这段历史了解不多。回归后对这段重要历史的重视、宣传依然不足,很多人只知香港沦陷三年零八个月,惨遭日寇铁蹄蹂躏,却不知道在这段苦难深重的日子,港九新界一批热血青年加入这支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在西贡海上、沙头角一带、大屿山脚下与日寇周旋,营救盟军、护送文化名人、传递情报、除奸杀敌,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重大贡献,他们当中有的人为保家卫国献出生命。在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特区政府推出这套《抗战》微短剧,虽然内容和制作稍嫌简单,但不仅是对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一次补课,更是对这些抗战英烈及其后人的一种安慰。
笔者日前收到原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香港老战士联谊会会长吴军捷的信息,指目前本港仍有二十位参加抗战和解放战争的老兵,称他们是“活着的历史丰碑”。吴军捷透露这批年逾九旬的老兵生活窘迫,希望香港社会能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尊,才能“给青少年传递清晰的价值导向,让尊重奉献、铭记历史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稳稳扎根、静静发芽。”这段肺腑之言,令人感动。

其实,除了参加港九独立大队保家卫国,亦有港人北上参军,上阵杀敌,或者以其他不同方式支援抗战。日前香港潮州商会会长高佩璇在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的活动上致辞表示,抗战期间,潮州商会及其乡亲积极发起募捐,筹集款项、药品、衣物等支援抗战,并呼吁杯葛日货,编印刊行抗战书刊,向民众传播抗日信息。著名爱国侨领庄世平、潮州商会副监事长汤秉达、第二十二届潮州商会会长洪祥佩家族等潮籍乡贤,以及潮籍抗日名将翁照垣将军等,都在抗战中扮演重要角色,作出重要贡献。资料显示,身为南北行公所主席的汤秉达因暗中对抗日军,屡遭威胁,被关押刑房,险些丧命。几年前中央领导人在接见香港潮州商会访京团时表示,香港潮州商会是百年老会,“为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几天前笔者出席香港黄埔军校后代亲友联谊会在港大举行的一项活动,约二十名来自香港、海峡两岸以及海外的黄埔军校将军后人齐聚一堂,共同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暨台湾光复八十周年,期盼祖国早日统一,他们当中亦有很多与香港有关的抗战故事。

总之,香港民众在抗战中作出的牺牲和贡献,远非区区一套微短剧所能表达。特区政府应该而且完全有条件对香港抗战历史进行全面搜集整理,一方面充实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的内容,另一方面,香港电台和政府新闻处不妨考虑与民间合作,拍摄一部能够充分反映香港民众透过不同方式对抗战作出贡献的电视剧集,让这段血与火的历史告诉下一代,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