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尽头是带货,短剧也不例外。
近日有消息显示,红果短剧已开始小范围测试短剧带货,并且将与抖音电商打通。具体而言,当用户暂停观看短剧时,系统将基于当前页面识别相关商品,并显示搜同款提示。点击后用户即可进入商品详情页,而且无需跳转至抖音App,在红果短剧站内便能实现下单。同时,搜同款提示也可能在用户观看过程中自动弹出。
据了解,在目前的测试中,这一功能几乎已经覆盖红果短剧平台的所有短剧内容。
电商作为互联网行业的经典商业化手段,红果短剧开启这一功能的测试,意欲何为已经不言自明。事实上,即便是在广告之外,自今年以来红果短剧还在尝试越来越多元化的变现方式。
例如今年早些时候红果短剧开始测试社区功能,鼓励用户讨论剧情,此举既有望提升用户的留存和活跃度,也可能会为其剧探索更多商业化的方向提供基础。例如从抖音凭借切片、二创等内容形式,成为影视综艺宣发阵地就不难发现,如果红果短剧能搭建起规模可观的短剧社区,自然也就可以在站内为版权方、品牌方提供更多的宣发阵地,从而缩短转化路径。
此外,尽管红果短剧此前一向以免费著称,但也已经开始尝试付费会员服务。
总而言之,当其他短剧平台还在以用户增长为主要目标时,红果短剧已经步入了下一阶段。QuestMobile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6月红果短剧的月活用户规模同比增长179.0%、达到2.12亿,在这个赛道堪称断崖式领先。但与此同时,用户规模增速放缓,也已经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事实。
在这样的背景下,相比一味求增长,红果短剧显然更需要先实现“造血”。这既是为了更长久的活下去,也是为了能有更多的资源支持更多的内容,从而进一步实现增长。
如今众所周知的是,红果短剧的崛起离不开当初抖音带来的流量扶持。而抖音在扶持站内原生短剧的同时,孵化出红果短剧这个独立产品,为的自然是打造产品矩阵,从而形同协同效应。如今红果短剧已然成长为中文互联网不容忽视的流量阵地,显然就需要承担起反哺抖音的使命,尤其是在当下抖音电商正面临破局的情况下。
一方面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直播带货的瓶颈已然显现。另一方面,对于即时零售这股新风,缺乏履约能力的抖音电商短时间内还难以参与其中。有趣的是,或许是为了掩盖短板,抖音电商将“次日达”纳入了即时零售的范畴。然而在京东、淘天等头部平台已实现“分钟级送达”的情况下,这样重新定义“即时”的做法,只能是掩耳盗铃罢了。
不过虽然从落地形式上来说,目前红果短剧采取的带货方式与抖音短视频的“值得看看”无二,有助于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减少市场教育成本。但问题是与短视频不同,除非是品牌定制短剧,否认也不太可能为某一件商品着墨太多。这也就意味着撮合交易的任务,几乎就需要由红果短剧自己来完成。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从单位时长上来说,一集短剧和一个短视频或许相差无几,但短剧毕竟还是剧集,显然要比后者更追求观看的连续性。为此,编剧费尽心思编排剧情、放钩子,然而搜同款却是要让用户主动去打破这份沉浸感。
更重要的是,从某种程度来说,短剧带货势必将进一步影响用户观看体验,尤其是在为了免费看剧已经付出看广告这个代价后。换而言之,用户体验与商业变现的博弈,同样是红果短剧绕不开的挑战。
事实上,红果短剧并不是第一个尝试带货的短剧平台。作为先行者的快手,此前就曾在短剧中尝试过通过边看边买的方式来变现,同时爱奇艺等长视频平台也有过类似的尝试。
但据接近快手方面的知情人士透露,虽然这一尝试从技术层面来说不复杂,但效果却并不好,“边看边买推荐机制对内容的播放数据有影响,比如用户会被阻断、跳出,这在推荐信号里面是负向的”。至于爱奇艺等长视频平台的探索结果更是一目了然,那就是进展不佳。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