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普通人想要赚到认知之外的钱,叶晓明式的聪明是大忌

《天道》:普通人想要赚到认知之外的钱,叶晓明式的聪明是大忌

天道》中的叶晓明是个聪明人。

睿智如丁元英,都曾给叶晓明下过这样的评价语,滑头如刘冰,则对叶晓明的话言听计从,可见叶晓明的聪明与之打交道的人都能感觉出来。

  • 首先他有识人之明。

他陪芮小丹去丁元英家看音响,作为古城雅风发烧音响店店主的叶晓明很是识货,不仅很快就估出了丁元英那套音响的实际价值,

还独自咂摸出了丁元英音响的组装秘诀,并顺带得出了眼前的丁元英是位高人的结论。

他还能通过丁元英在卖收藏的唱片这件事上洞察到芮小丹和丁元英只是熟人却远不是朋友的真实关系。

《天道》:普通人想要赚到认知之外的钱,叶晓明式的聪明是大忌

  • 其次他嗅觉敏锐,执行力强。

他了解同为音响发烧友的好友冯世杰急于改变家乡王庙村落后现状的心思,所以在意外得遇丁元英这位高人后,直觉告诉他这位丁哥可能便能帮到冯世杰。

于是积极怂恿冯世杰一定要和这位丁哥攀上交情,认为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所料果然不差。

他在仅见了一次丁元英的音响情形下便敢接下刑警芮小丹要组装一台高档音响的大单,然后便整合他手里的资源购得配件,又在王庙村的小作坊里亲力亲为。

便成功为芮小丹复刻了一台性价比超高的和丁元英的音响虽无法媲美但已足够让内行啧啧称赞的成品出来。

《天道》:普通人想要赚到认知之外的钱,叶晓明式的聪明是大忌

  • 然后是他经商的能力也不弱,懂规矩,有章法。

在丁元英的主导策划下,格律诗公司很快便组建起来,叶晓明虽出钱不多,但却是“扒井沿”三人组中的主心骨,他做总经理谁都没有异议。

在公司初创阶段,叶晓明充分展现出了他务实的管理才能,将生产运营梳理得有条不紊。

去了北京也不露怯,场面上的话一套一套的,和斯雷克功放的赵总谈合作时也是先给订单再请吃饭,酒桌上有来有往滴水不漏,一点没让酒桌上的另两位老江湖给探出格律诗的底细来。

《天道》:普通人想要赚到认知之外的钱,叶晓明式的聪明是大忌

可就这样一位聪明人,却在格律诗被乐圣起诉时昏了头,

刘冰听了这件事的第一反应还是先给丁元英打个电话让拿拿主意,叶晓明倒好,他主观便臆测出了丁元英听到这件事后的解决办法:

“丁哥的意思还用问吗?砸锅卖铁也得打,可你打得起吗?600万元的标的按15%的诉讼成本算就是90万元,你跟不跟?别说咱本来就理亏,打赢了又怎么样?丁元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说句过分的话,崽卖爷田心不疼啊!”

然后自作主张直接跳过了丁元英,在和冯世杰私下碰过头后便逼迫着大股东欧阳雪和他们一起去到深圳乐圣总部,向乐圣公司道歉,希望乐圣公司撤回诉讼。

《天道》:普通人想要赚到认知之外的钱,叶晓明式的聪明是大忌

结果不言而喻,乐圣对格律诗的破坏市场行为早就心存不满,如今见格律诗自觉理亏竟然主动上门求和,更觉得这官司非打不可。

叶晓明见回天无力,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规避风险,保全自己的个人财产不受损失,当下便只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退股,马上退股。

冯、刘二人对叶晓明的判断从来都深信不疑,自也选择了“大家有钱一起赚,有了风险也一起逃”的原则,都要撤股。

《天道》:普通人想要赚到认知之外的钱,叶晓明式的聪明是大忌

让叶晓明怎么也想不到的是,他们撤股后不久,上海伯爵公司便意向出价650万收购格律诗,撤股后仍赖在公司打工的刘冰第一时间便接到了伯爵公司的这份意向书,他在心里算了一笔账:

伯爵公司既然肯出650万,说明公司的价值肯定大于650万,当初他有13%的股份,按650万的收购价计算,他可以分到84万,还掉欧阳雪为他垫资的13万,他的身家还有71万。

他等于和这笔自己这辈子都无法挣到的财富擦肩而过了。

《天道》:普通人想要赚到认知之外的钱,叶晓明式的聪明是大忌

依照刘冰的一贯思维模式,他认为他们就是被做局了,被丁元英、肖亚文、欧阳雪这些人给骗了,他闲下来后在第一时间便给叶晓明打去了电话说出了他的怀疑和不满。

叶晓明倒是比刘冰看得开,他认为股是自己要退的,即使被骗也是自己理亏,并得出了:

咱们跟人家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硬往上凑只能说明自己弱智,没有自知之明。

叶晓明就是丁元英说的那种“让井底的人扒着井沿看了一眼又掉下去了”的人,好在他因为愿赌服输没有患上“精神绝症”,聪明如叶晓明,究竟输在了哪里?

《天道》:普通人想要赚到认知之外的钱,叶晓明式的聪明是大忌

用人却不信任人

叶晓明是在对丁元英背景毫不知情的情形下便察觉到丁元英是高人的古城第一人,可察觉是察觉到了,可叶晓明对丁元英绝没有欧阳雪那种毫无保留的信任。

丁元英对王庙村的扶贫缘由叶、冯、刘三人当然不知个中内情,叶晓明一直在琢磨丁哥为啥帮忙,到底是在帮王庙村还是在帮他们?

虽然被刘冰一句“扶贫哪,那可是金边儿细瓷儿的功德。人家玩什么?玩的就是人堆儿里的不一样”解了当下困惑,

可有这份不信任打底,叶晓明对丁元英始终保持着疑问。

《天道》:普通人想要赚到认知之外的钱,叶晓明式的聪明是大忌

所以当听说出资人是欧阳雪,丁元英不投钱时,叶晓明有牢骚了:

“折腾了半天,人是咱古城的人,钱是咱古城的钱,丁哥还是没出一分呢。咱们要是按他说的去做,真做砸了谁担责任?说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可现在反倒成了他光脚咱穿鞋了,玩儿得真高。”

因为不信任,当丁元英布局格律诗音箱大降价时,当利润低到突破了叶、冯、刘的认知极限时,别的人还仅是质疑,叶晓明却有了脱离丁元英的想法,

如果不是大股东欧阳雪坚持,估计那会儿作为总经理的叶晓明就准备让格律诗离开丁元英单飞了。

《天道》:普通人想要赚到认知之外的钱,叶晓明式的聪明是大忌

还是因为不信任,所以格律诗一被乐圣起诉,叶晓明心里先自乱了方寸,这才有了他不去征询丁元英的意见,却擅自做主跑到乐圣总部去自取其辱的插曲,

紧接下来的退股也因为有他对丁元英的牢骚满腹而无任何心理负担。

所以说叶晓明对高人的情绪是复杂的,他既希望出现个高人能引领自己破局,从此驶上人生的快车道,又担心被高人算计,把自己输到底掉。

《天道》:普通人想要赚到认知之外的钱,叶晓明式的聪明是大忌

认知局限

作为音响发烧友,叶晓明在古城音响界也算个人物,他专业精湛,对音响的事门清。

可就这样一个对本行业充满了热爱又有钻研精神的人在古城连自己的小店都经营不下去。

可叶晓明只把闭店因素归结给市场,归结到古城人购买力有限上,并没觉得自己一贯的思维模式有什么问题。

所以对丁元英的布局他一直在琢磨,然后代入如果是自己决不这样操作,好像自己做指定要比丁元英高明,可见叶晓明从来都没意识到自己不行。

《天道》:普通人想要赚到认知之外的钱,叶晓明式的聪明是大忌

后续的丁元英那些出口、测评、申请专利......的决议在他看来就是搞噱头烧钱,一点儿都不实惠,更别提后面还要在北京的黄金地段赁门面,租库房,他都持保留意见。

他没有丁元英的大局观,也不想做唯命是从的提线木偶,他总能比别人多揣磨出些许丁元英的意图,但也仅此而已。

这点先知先觉不会让他在每个关键节点做出正确的判断,却会让他预判到可能出现的恶劣后果而心生恐惧,只想快速逃离避祸。

《天道》:普通人想要赚到认知之外的钱,叶晓明式的聪明是大忌

精致的利己主义

叶晓明不是那种能以小博大的性格,他是个谨小慎微的保守派。

如果王庙村的扶贫项目他没有投进去真金白银,只是个被聘用的职业经理人,估计那时的他不光能对丁元英的话言听计从,还能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看出一些丁元英布局的门道,与丁元英配合得滴水不漏。

可正因为他往里投了钱,心态就全然不同了。

注意,他投的钱几乎是他的全部身家,他把店盘出去的钱全放进去了不说,又因为股份占比需要,欧阳雪还为他垫资了十八万元。

《天道》:普通人想要赚到认知之外的钱,叶晓明式的聪明是大忌

叶晓明经营音响生意十来年,最后手里只有兑出店的七万元,所以如果格律诗打官司输了,叶晓明觉得自己这辈子都将被锁死在这笔对他来说过于巨大的债务里翻不了身。

所以当风险来临,他能想到第一件事便是规避风险,保住自己的个人财产不受损失,至于为此而失的脸面了信誉了契约精神了统统都得靠后。

《天道》:普通人想要赚到认知之外的钱,叶晓明式的聪明是大忌

人人都在惋惜叶晓明的错失财富,在嘲笑叶晓明的自作聪明,可其实跳出上帝视角,芸芸众生的我们,如果身处局中,

即使尚有些操守,做不到刘冰那样小人,大多数人也不过只是叶晓明,甚至还不如叶晓明。

最起码叶晓明能做到走一步看三步 ,还能做到愿赌服输,并不怨天尤人,但翻不了身的命运也注定了。

《天道》:普通人想要赚到认知之外的钱,叶晓明式的聪明是大忌

至于破局之法,“扒井三人组”中唯一成功的冯世杰已给我们蹚出一条路来:

一是自省,事后多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二是真诚,既然没有算计的本事干脆就不去算计,真诚永远是必杀技;

三是利他,三人中,冯是考虑自己利益最少的,他在赢得尊重的同时自己的利益非但没有受损,还真正做到了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