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耳欲聋》,国庆档的“异类”(文末附彩蛋)

2025年的国庆档依然热闹,《震耳欲聋》在国庆假期的中段上映,像一块沉默而坚毅的石头投入奔涌的河流,以稳健的现实主义姿态,补上了一块属于“无名之辈”的拼图。

作为国内首部揭露针对聋人定制骗局的电影,《震耳欲聋》将聋人群体在信息壁垒、沟通障碍和难于融入社会的种种困境和盘托出,并直指全国2780万听障人士,仅拥有不足20名专业手语律师的司法困境。

全片三成对白为手语

《震耳欲聋》讲述了出身聋人家庭的律师李淇(檀健次 饰)在卷入聋人反诈案后,深深陷入欲望和良知的挣扎。澎湃新闻记者在观影时注意到,全片采用低频音效模拟聋人听觉体验,并用冷暖色调映射角色心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30%对白均为手语,结合特写镜头无疑大大增强了沉浸感。

这是监制饶晓志又一次将目光对准社会边缘的小人物,他对记者谈起自己对“小人物”的偏爱:“我一直拍小人物,无论是《无名之辈》还是《震耳欲聋》,都是自己生而为人的一些期许,是一种对美好的期许。这也算是我作为创作者的一种思考和创造。我们大部分人有乏味的时候,这时我们究竟要站在哪一方,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是这些小人物能带给我们力量的地方。”

导演万力此前在特辑中透露创作渊源:“《震耳欲聋》是我第一部电影作品,这个故事取材于真实事件。”为追求真实,团队深入聋人群体进行大量调研,“希望能把一个真实的现实困境和它背后的肌理讲清楚。虽然是现实主义,但其实我们还是把它当作一个类型片去创作。”导演万力并不希望观众到影院来“吃苦”,谈到影片最初的定位,就是希望能拍一部好看的电影。“其实当下大家生活中都有很多不容易的事情,我们还是希望能够给观众一个很好的体验。如果能够还有一些感动,那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震耳欲聋》,国庆档的“异类”(文末附彩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鸡蛋”,饶晓志在采访中调侃道。过去长辈们可能栽在“领鸡蛋”的陷阱里,聋人群体却因信息壁垒、沟通障碍,成了诈骗分子瞄准的目标,而现实生活中,不同生活文化背景的人,也似乎会在各种层出不穷的手段中遭遇花样百出的诈骗。万力导演跟随张琪律师采风时,他才知道被诈骗的人远比他以为的要多得多。

“很多人出于面子,或是觉得‘申诉无门’,连被骗的事都不愿提起,可那些伤害会变成一辈子的阴影。”而拍摄这样一部电影,一方面是想让大家提高警惕,另一方面,更想让观众明白,面对困境,需要主动“发声”。

“我们电影的主题,就是要‘发声’,要自己做自己的英雄。很多时候在你遇到困难无助的时候,可能会有人来帮助你。但是可能大部分情况还是需要你自己有勇气站出来,虽然我们展现的是一群所谓的特殊群体,但我也希望是能够让每个人都有共情。”

《震耳欲聋》,国庆档的“异类”(文末附彩蛋)

檀健次挑战CODA律师获赞

檀健次分享了饰演CODA律师李淇的感悟。为塑造这个“白切黑”的落魄律师形象,他提前投入大量准备工作,“因为李淇是位CODA(Child of Deaf Adults的简写,意为父母为聋人的健听小孩),所以我足足花了3个月的时间去苦练手语,以实现手语和台词的同步。包括开拍前,我还专门在聋人咖啡馆体验生活,理解聋人群体的真实状态。”

影片中李淇从追逐名利到自我救赎的转变,展现了角色的复杂性和成长弧光。檀健次成功塑造了一个游走在道德边缘的“灰度律师”,与其以往银幕形象形成强烈反差。“其实在我看来,李淇就是一个平凡到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所以他本身就是多面的。而他身上所谓的‘灰度’,如果去追根溯源,也来自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霸凌和屈辱。这给他带来了强烈的不安全感,所以他总是想去证明自己,而这种‘灰度’也是他善良底色外的一层保护壳。”檀健次说。

影片部分情节取材自CODA律师张琪的真实经历。在映后互动环节,张琪律师表示,希望广大观众在看完这部电影后都能有所思考。“我们在见到聋人群体时,首先不要怵,好像不知道怎么同他们交流——当你拿出手机打文字给他们看的时候,当你善意地向他们微笑的时候,他们一样能感受到,并回报给你双份的热情。”

《震耳欲聋》,国庆档的“异类”(文末附彩蛋)

文末彩蛋

关注“澎湃有戏”公众号,私信回复《震耳欲聋》前20位用户将获得《震耳欲聋》60元电影通兑券一张。(兑换券有效期:至2025年11月4日,过期不退不换)

【淘票票】代金券使用说明:限影票原价60元以下可用,不可与所有活动(包含影城卡、88vip等)叠加使用;一张券限兑换一个座位,不找零;使用优惠券支持的影院以用户使用时平台展示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