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小腹下面三角区疼痛怎么回事

妊娠时子宫增大、胃肠疾病、先兆流产、妇科炎症、卵巢囊肿、不规律宫缩等疾病都会引起孕期小腹下三角区疼痛。 孕妇应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对胚胎的发育造成影响。

1、子宫增大:怀孕后,全身组织、器官会有一定的变化,骨盆各关节的肌肉和韧带会出现松动,分娩时骨盆扩张有利于分娩。 怀孕后随着子宫增大,子宫向上抬起腹腔,因重力而出现子宫下垂,压迫耻骨联合部位。 如耻骨联合无力,固定耻骨联合肌就会松弛,耻骨会出现分离现象,造成小腹下方三角区疼痛;

2、胃肠疾病:如果孕妇饮食不洁,或患有阑尾炎、胃肠炎、结肠癌等,加上孕期孕激素增加,会引起平滑肌张力减低,肠蠕动减弱,胃液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就会导致胃肠功能减退,出现小腹下方三角区疼痛;

3、先兆流产:如果孕妇腹部发紧伴有阴道出血,应考虑是先兆流产引起的小腹下方三角区疼痛;

4、妇科炎症:如盆腔炎、附件炎等,细菌、真菌会侵入孕妇的子宫粘膜或附件,刺激周围神经,就会引起小腹下面三角区疼痛,有的孕妇会有阴道出血或发热症状;

5、卵巢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当囊肿增大时,就会出现囊肿扭转、破裂,造成严重的小腹下面三角区疼痛,甚至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

6、宫缩不规律:假如是在怀孕后期,小腹下面出现三角区疼痛可能是因为不规律的宫缩所致。 假如偶尔出现一次疼痛,并不会有规律的疼痛,一般是由于劳累、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原因造成的。 若疼痛存在规律,有一定间隔,可提示有规律的宫缩,有早产的危险。

孕妇要注意保暖,饮食方面不要长期吃辣、薯片等垃圾食品,避免直接吃冰箱里的食物。 要做好子宫收缩的运动,要避免快跑、举哑铃等剧烈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