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肚脐在临床上称为腹部艾灸,一般是针对腹部的神阙、中脘、关元、气海穴等,艾灸方法很多,但艾灸的操作方法很多,例如艾柱灸、艾盒灸、艾条灸等,但效果都不一样。
1、神阙穴:位于肚脐中央,具有温通元阳、扶阳固脱、运化气机的作用,以及化寒、湿、积滞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腹泻;
2、中脘穴:位于脐上4寸处,也就是肚脐与剑突的中间点,对脾胃功能有调理作用;
3、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处,即肚脐下四横指,有培元固本、补益元气的作用;
4、气海穴:位于脐下1.5寸,位于关元和肚脐之间,具有生发阳气、益肾固精的作用。
1、艾柱灸:艾柱的位置在穴位上方燃烧,一般选择不要直接与皮肤接触,中间可以垫一段姜片。 艾柱的发热比较大,治疗时要注意防止烫伤,一般是烧2分钟,因为放在腹部不能看到艾柱燃烧情况,需要他人配合;
2、灸法:将烧着的艾柱放在艾箱内,放在腹部想要艾灸的穴位上,操作比较简单。 艾灸盒和腹部的距离要大,一般1次灸20分钟,以防止烫伤,要注意防止烫伤,要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调节。
3、艾条灸:一般采用艾条灸的方法是点对点进行艾灸,让艾条悬停在穴位上方3-5厘米的地方进行热烘烤。 按照温度和自己的接受度来调整距离,避免烫伤,一般1个穴位的热灸需要3-5分钟。
艾灸后,皮肤毛孔会扩张,吹风或者接触凉水都很容易受凉,要注意防风保暖,而且艾灸后不能立即洗澡。 通常要等6个小时,等身体基本恢复正常后才能进行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