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低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等因素有关,不同疾病引起的症状也有所不同。
1、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造血衰竭的原因很多,因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会导致血小板低,头晕、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悸等症状。 通常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比如酚磺乙胺、氨基己酸、丙酸睾酮、抗淋巴/胸腺细胞球蛋白等。
2、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的发生与感染、遗传、性激素等有关,一旦发病就会引起血小板异常,导致血小板低,出现脱发、光敏感、皮炎、关节炎等症状。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甲泼尼龙、甲氨蝶呤、吗替麦考酚酯等。
3、白血病:白血病是白血病的一种疾病,其自身增殖及分化异常,在大量增生和积累之后,白血病细胞就会受到抑制,导致血小板异常,出现血小板低,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骨骼疼痛等。 通常诊断为放化疗、靶向治疗等,有条件时可行骨髓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