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诺斯罗普的笔记
都说心疼男人倒八辈子的霉,肖华就是血淋淋的一个例子。
她陪张艺谋度过最艰难的时期,却惨遭背叛和抛弃,带着孩子无奈离开家门。
那么如今离婚已经37年,张艺谋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肖华过得怎么样了呢?
真心换来背叛
当初,在1965年的时候,肖华认识了张艺谋,那时的张艺谋家境普通,肖华的家境非常好,可肖华根本不在乎这些,她不顾外人的眼光和张艺谋在一起了。
1968年,下乡插队成了必经之路,原本肖华可以不用下乡,张艺谋却恳求她留下,说自己特别需要她的理解和支持。
肖华不顾家人反对,决心一起去农村吃苦。
插队的地方条件极差,肖华和另一位女同志挤在五平米的小屋里,两张床加一个破柜子就占满了空间。
每天下地干活,不管烈日还是寒风,两人都互相陪着,做饭时,张艺谋砍柴生火,肖华准备食材,她承包了他所有的脏衣服和破袜子,见他总穿带洞的袜子,就用省下来的钱买尼龙袜给他。
张艺谋担心自己影响肖华,主动提分手劝她回西安,但被肖华坚决拒绝。
后来,在1972年,肖华就有过考大学的机会,可张艺谋担心她上大学后两人距离变远,劝她放弃,肖华妥协了。
1978年,张艺谋想考北京电影学院,却因超龄被拒,肖华四处托亲戚找关系,跑断了腿才帮他争取到旁听生资格。
为了凑学费,肖华卖掉了自己的首饰,这一年,她又一次放弃了自己的大学梦,陪着张艺谋领了结婚证,婚礼简单得没有仪式。
婚后肖华在咸阳车间当工人,后来成了英语教师,张艺谋在北京上学,两人开始异地生活。
1983年3月,女儿张末出生,可张艺谋正忙着拍《一个和八个》,直到孩子四十天的时候才匆匆回来看了一眼。
那段日子,肖华一个人扛下了照顾孩子和工作的所有重担,从没抱怨过。
1985年,肖华又萌生了考大学的想法,想提升自己,可张艺谋以照顾女儿为由反对,她再一次把自己的梦想压了下去。
那些年,肖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家庭和支持张艺谋的事业上,他在外打拼,家里的一切都由她打理得井井有条,成了他最踏实的后盾。
1986年,肖华偶然看到《红高粱》小说,立刻推荐给张艺谋,张艺谋读后果然很感兴趣,可谁也没料到,这本她推荐的小说会成为婚姻的转折点。
1987年8月,《红高粱》开拍,肖华洗衣服时,从他的军装口袋里掉出了一封巩俐的情书。
张艺谋发现她看到信后,没有安慰,反而提出了离婚,后来甚至因为巩俐男友找上门的事,张艺谋怀疑是肖华告密,更是回家对她动了手。
这一年,两人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婚姻,7岁的张末虽然年幼,却清楚是另一个女人的介入导致家庭破裂,从此对父亲和巩俐充满怨恨。
离婚时肖华几乎净身出户,只带走了女儿,张艺谋很快和巩俐公开了恋情。
虽然说两个人在一起8年后,两个人分开了,可在1999年,张艺谋在《幸福时光》的海选现场结识了陈婷。
当时陈婷因和角色不符落选,离开时的一个笑容让张艺谋动了心,随后两人逐渐走到一起。
这段相差31岁的关系起初不被看好,陈婷父母因年龄差距坚决反对,但她始终很坚定。
之后陈婷为张艺谋生下三个孩子,直到2011年两人才正式结婚。
这些年他们婚姻稳定,一家人的生活平静幸福,此时的张艺谋可谓是事业爱情双丰收。
那么,当初陪他同甘同苦的肖华,如今怎么样了呢?
如今怎样?
当初,在刚离婚的日子成了肖华人生中最黑暗的阶段,她没有再婚,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张末身上。
母女俩挤在小房子里,生活清贫,肖华白天打工挣钱,晚上照顾女儿,累得直不起腰也从没倒下。她知道自己不能垮,女儿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必须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40岁那年,肖华重新拿起书本,挑灯夜读,凭着一股韧劲考上了西北大学作家班。
在班里她年龄最大,学习比年轻人吃力,却从没缺过一节课。
她把自己的经历和情感都写进文字里,毕业后,肖华成了一名教师,女儿张末在她的培养下越来越优秀,从哥伦比亚大学建筑系读到纽约大学导演硕士,后来也成了一名导演。
如今的肖华早已不被过去的恩怨牵绊,她会在社区图书馆做读书分享,讲自己写的《往事悠悠》,过着平静又独立的生活。
那些年的苦和痛都成了过往,她用自己的坚韧,活成了属于自己的模样。
声明:虚构演绎,仅供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