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默的荣耀》最新的剧情中,由港返台、王者归来的吴石借刀杀人,到“国防部”总长面前告了保密局一状,让谷正文落得个停职反省、发配边疆的结局。
不过,作为保密局的得力干将,在如何处置谷正文的问题上,毛人凤还是给了谷组长三个选项——重庆、贵阳、台中山区。
以当时的时局情形来看,重庆、贵阳虽然远在大陆,但毕竟是西南重镇、条件优越,而台中山区是个鸡不下蛋、鸟不拉屎的苦地方。在这道送分题面前,谷正文却作出了意外的选择——台中山区。
谷正文不惧艰苦、主动请缨,这反常的表现,让上司毛局长和下属余队长都感到不解。对此,谷正文自己是这样说的,“台中山区是共(党)工委的武装基地,属下愿意去台中山区,进行渗透侦察。”
站在上帝的视角,我们自然会感到奇怪,谷正文职务不过是侦防组长、军衔只是小小上校,于情于理、于公于私,他都不应该对反(共)拥有这么大的热情。
在这场隐蔽战线的斗争中,谷正文为什么偏偏对抓共谍、反渗透有着极端的狂热和病态的执着呢?
反共抓谍刷业绩,无须扬鞭自奋蹄。从表面上看,谷正文之所以像苍蝇一样围着吴石转啊转,是因为他需要出业绩、挣奖金。
退居台湾之后,国民党当局始终处于捉襟见肘、青黄不接的状态。由于编制两万、经费有限,在保密局内部,僧多粥少的矛盾一直都存在。谷组长也好,余队长也罢,他们的薪酬是由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构成的。
由于基本工资少得可怜,因此抓共谍就成了保密局的特务创收的重要来源。在经济压力之下,谷正文也不能免俗,抓共谍与刮彩票一样,有的是谢谢惠顾,有的是恭喜发财。
吴石,显然是一张可能价值连城的彩票。因此,即使被“国防部”发难、被保密局问责,谷正文依然不抛弃、不放弃,像疯狗一样对吴石咬死不放。
不过,业绩冲动只是谷正文陷入抓共谍狂热的表层原因。事实上,谷正文之所以对反共肃谍热情高涨,是因为他的另一层身份——中(共)叛徒。
和剧中的大多数角色一样,在台湾隐蔽战线的斗争中,谷正文也是真实存在的人物。现实世界里的谷正文也是阴谋狡诈、为非作歹的谍海枭雄。
历史上的他,曾经是中(共)党员,抗日战争时期,时任八路军115师某大队队长的谷正文,在执行任务时被国民党抓获,随即叛变组织,摇身一变,成为了军统特务。
叛徒的身份,正是谷正文一切行为的前提。
和历史上的无数叛徒一样,加入军统之后的谷正文,立刻变成了反(共)的急先锋。像是摇尾乞怜的鹰犬,为了能够快速获得国民党的信任,他才积极反(共)、纳投名状,在抓共谍、杀共(党)的事件上表现得特别主动。
毕竟,对于一个叛徒而言,加入新阵营必然会面临着信任上的危机。在谷正文这样的叛徒眼中,只有通过疯狂剿共、捕杀地下党员的方式,才能向新主子蒋介石证明自己的忠心,用这样极端的报复行为,来换取蒋家父子的深度信任。
不过,投名状三个字并不能解释谷正文的全部心理。此时的他,距离背叛组织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正如吴石说的那样,“谷正文虽然是个小小的上校,但他后面有小蒋撑腰,小蒋和老蒋才是我们真正的对手。”谷正文既无业绩焦虑,更无信任危机,他完全不需要用投名状,来换取自己安身立命的一席之地。
谷正文迷惑行为的背后,是几乎所有叛徒共同的心理特征——自我美化和自我催眠。谷正文入党早、资历深、能力强,却在被捕之后,经不住考验、受不了诱惑,最终加入了军统,站在了我党的对立面。
时隔八十余年,看过全部剧本、拥有上帝视角的我们,自然知道谷正文格局小了、路走窄了。但是,没有上帝视角的谷正文却并不知情。
世上所有的人,在回首往事、大错铸成之时,往往都不会承认自己当初的选择是错误的。
叛变之后的谷正文,眼看着国民党失败、新中国成立,人生的际遇更像是命运的嘲弄,他不愿承认自己的短视和无能,所以只能疯狂地对吴石们动刀、对老东家下手,仿佛只有成功反攻大陆、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才能证明自己的决定并不愚蠢。
这样奇葩的心理,职场上屡见不鲜,感情中随处可见。对于许多人而言,无论是从公司离职,还是与恋人分手,一旦结束了原有的关系,就巴不得前任越混越惨、越来越穷。叛徒谷正文目睹着国军的连连败退,见证了我党的节节胜利,自然会心态失衡、疯狂报复。
因此,抓共谍才会成为他的执念。唯有这般,仿佛才能变相地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吴三桂打开山海关,英布给刘邦当带路党,叛徒们的积极性,都是为了自我证明。
我曾经说过,感情中的分手、职场上的离职,最难过的不是离开,而是离开以后前任混得风生水起,自己混得不尽人意。
谷正文,执念太深,反噬自身。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