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影史十大演员 “三连作巅峰期”

什么才是演员生涯中最伟大的 “三连作巅峰期”?首先,我需要明确 “伟大” 和 “三连作” 的定义。在本文中,“伟大” 需综合考量影片质量、表演水准、票房成绩与流行文化影响力,四者权重均等。换句话说,入选的影片和表演既要品质出众,又要具备高知名度。

而 “三连作” 指的是演员 filmography(演艺作品年表)中连续上映的三部电影,排序完全依据上映日期。因此,若某一年演员有多部作品上映,可能会使其失去入选资格。(例如,摩根・弗里曼曾出演《不可饶恕》《肖申克的救赎》《七宗罪》,但 1995 年《七宗罪》上映前,他还参演了《极度恐慌》,这就打断了原本的 “三连作” 序列。)

由此可见,一段出色的 “三连作巅峰期” 绝非易事。许多知名演员都未能跻身这份榜单,以下几位便不在前十之列:马特・达蒙、伊桑・霍克、尼古拉斯・凯奇、马修・麦康纳、布莱德利・库珀。我曾试图将杰克・尼科尔森 20 世纪 70 年代的作品纳入榜单,但最终未能成功。此外,系列电影(三部曲等)虽有资格入选,但 “三连作” 中不得包含同一 IP 的两部作品(汤姆・克鲁斯近年的《碟中谍》系列便是最典型的例子)。好了,以下便是影史十大 “最伟大演员三连作”。

布拉德・皮特(Brad Pitt)

好莱坞影史十大演员 “三连作巅峰期”

作品序列:《特洛伊》(2004)→《十二罗汉》(2004)→《史密斯夫妇》(2005)

从艺术角度看,这并非布拉德・皮特演艺生涯的最佳时期,但三部影片合计票房超 13 亿美元,这一成绩不容忽视;同时,《史密斯夫妇》还催生了 “布拉吉丽娜”(Brangelina,皮特与安吉丽娜・朱莉的情侣昵称)这一风靡全球的文化符号,其影响力同样不可小觑。

皮特其实还有几段值得关注的作品序列:可惜《燃情岁月》被夹在《夜访吸血鬼》与《七宗罪》之间,无法构成 “三连作”;若《墨西哥人》品质达标,那么《搏击俱乐部》→《偷拐抢骗》→《墨西哥人》的组合或许也能跻身榜单。2008-2009 年,皮特曾与科恩兄弟、大卫・芬奇、昆汀・塔伦蒂诺三位名导合作,但那段时期仅有《无耻混蛋》达到了本榜单的入选标准(另外两部作品为《阅后即焚》与《本杰明・巴顿奇事》)。

皮特常被称作 “拥有主角脸的性格演员”,他的演艺巅峰或许是在《好莱坞往事》中饰演克里夫・布斯,但此次入选的 “三连作” 依旧十分出色。在《十二罗汉》中,他的表现尤为亮眼 —— 这部影片更聚焦 “电影明星” 本身,而非单纯的 “盗窃故事”;而在此前的《十一罗汉》中,他的戏份更多是为乔治・克鲁尼作配。

丹泽尔・华盛顿(Denzel Washington)

好莱坞影史十大演员 “三连作巅峰期”

作品序列:《局内人》(2006)→《时空线索》(2006)→《美国黑帮》(2007)

尽管这段 “三连作” 中没有丹泽尔最具标志性、最精湛或最受奖项认可的表演(如《马尔科姆・X》《训练日》《光荣战役》中的表现),但仍是他演艺生涯中连贯性最强的三部佳作。

首先,这三部影片的导演均为业界顶尖:斯派克・李(《局内人》)、托尼・斯科特(《时空线索》)、雷德利・斯科特(《美国黑帮》)。其次,从票房成绩来看,这三部影片分别位列丹泽尔个人票房榜的第 1、第 6 和第 7 名。

其实,《塘鹅暗杀令》→《费城故事》→《红潮风暴》的组合也不错,但最终选择 “2006-2007 三连作” 的决策并不困难。此外,《光辉岁月》与《训练日》的 “背靠背” 佳作本可构成更强序列,却因两侧分别夹杂《飓风》与《迫在眉睫》而未能成形。

在《局内人》中,丹泽尔作为核心角色的表现堪称完美;《时空线索》是他与托尼・斯科特的第三次合作(两人最终共合作五部影片:《红潮风暴》《怒火救援》《时空线索》《地铁惊魂》《危情时速》);而《美国黑帮》则以 2.7 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成为丹泽尔职业生涯票房最高的作品。对于这位过去四十年最受喜爱、最具持久力的电影明星而言,这样的 “三连作” 无疑是一段精彩职业生涯的绝佳注脚。

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

好莱坞影史十大演员 “三连作巅峰期”

作品序列:《鸡尾酒》(1988)→《雨人》(1988)→《生于七月四日》(1989)

我选择《鸡尾酒》而非《雷霆壮志》(1990),是因为前者票房比后者高出 1500 万美元(不过,克鲁斯正是在《雷霆壮志》片场结识了妮可・基德曼,或许从个人意义上看,《雷霆壮志》才是更合适的选择)。

客观而言,汤姆・克鲁斯的整个职业生涯本身就是一段 “超长巅峰期”,而此次入选的 “三连作” 包含两部奥斯卡热门影片(《雨人》斩获四项奥斯卡大奖,《生于七月四日》斩获两项),以及一部展现他早期 “明星魅力” 的代表作。

尽管达斯汀・霍夫曼凭借《雨人》夺得奥斯卡影帝,但多年后,克鲁斯在片中的表演同样获得了广泛认可;同理,《生于七月四日》中的表演虽未为他赢得奥斯卡奖杯,却被公认为其职业生涯的最佳表现之一。《鸡尾酒》虽不属于 “演技派” 影片,但克鲁斯在片中展现的活力与魅力,与他在《壮志凌云》《乖仔也疯狂》(均为 80 年代作品)中的表现一脉相承。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时期还只是 “汤姆・克鲁斯 90 年代巅峰期” 的序幕 —— 他的真正巅峰还在后面(见第 3 名)。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

好莱坞影史十大演员 “三连作巅峰期”

作品序列:《被解救的姜戈》(2012)→《了不起的盖茨比》(2013)→《华尔街之狼》(2013)

莱昂纳多在选择合作导演时向来极为挑剔,这种态度在 2010 年代初的这段 “三连作” 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 他连续与三位标志性导演合作:先是在昆汀・塔伦蒂诺的《被解救的姜戈》中饰演令人不寒而栗的卡尔文・坎迪,接着在巴兹・鲁赫曼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担纲主角,最后在马丁・斯科塞斯的《华尔街之狼》中化身乔丹・贝尔福特。

莱昂纳多是本榜单中目前年龄最小的演员(注:指榜单发布时的年龄,而非拍摄这三部影片时的年龄)。很难像评判榜单中其他演员那样,准确定位这段 “三连作” 在他职业生涯中的阶段,但我倾向于将其归为 “职业生涯中期的代表作”。尽管他还要再等几年才能凭借《荒野猎人》(2016)斩获那座 “姗姗来迟” 的奥斯卡小金人,但这段 “三连作” 已然足够精彩。不过,这并非他演艺生涯中最出色的 “三连作”—— 更多精彩还在后面(见第 4 名)。

阿尔・帕西诺(Al Pacino)

好莱坞影史十大演员 “三连作巅峰期”

作品序列:《冲突》(1973)→《教父 2》(1974)→《热天午后》(1975)

阿尔・帕西诺在 20 世纪 90 年代的 “复出” 堪称传奇 —— 他凭借《闻香识女人》斩获职业生涯唯一一座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杯,但本榜单收录的是他早期职业生涯的 “三连作巅峰期”。

这三部作品中,有两部出自西德尼・吕美特之手,另一部则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黑帮史诗” 的续作。尽管这段 “三连作” 仅位列第 6 名,但我认为其中的表演是本榜单中 “演技水准最高” 的—— 帕西诺在《教父 2》与《热天午后》中的表现,堪称影史最精湛的银幕表演之一。

不妨看看《教父 2》中凯(黛安・基顿饰)告知迈克尔自己堕胎的那场戏;而《热天午后》由于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整部影片仿佛是 “一长段连续场景”,很难单拎出某一场戏代表帕西诺的最佳表现 —— 不过,他与爱人(克里斯・萨兰登饰)的电话戏或许是个例外。说实话,你只需完整观看这部电影,便能在共情落泪的同时,感受到或许是影史最精彩的银幕表演。

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

好莱坞影史十大演员 “三连作巅峰期”

品序列:《穷街陋巷》(1973)→《教父 2》(1974)→《出租车司机》(1976)

由于罗伯特・德尼罗的作品数量极多,他的 “佳作率” 略低于其他影史传奇演员。例如,《猎鹿人》→《愤怒的公牛》→《喜剧之王》本可成为影史顶级 “三连作”,但《愤怒的公牛》与《喜剧之王》之间夹杂了一部鲜为人知的《真事信言》,从而打破了序列。

德尼罗唯一一段真正意义上的 “伟大三连作”,源自他早期的三部代表作。20 世纪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他曾与布莱恩・德・帕尔玛合作过多部影片,但《穷街陋巷》才是他的 “成名之作”—— 他在片中展现的天赋与活力令人难以忽视,这一点想必也被科波拉看在眼里,因此邀请他在《教父 2》中饰演年轻的维托(为贴合角色,德尼罗特意学习了西西里方言)。随后,德尼罗凭借《出租车司机》与马丁・斯科塞斯奠定了 “传奇导演 - 演员搭档” 的地位,而 “特拉维斯・比克尔” 这一角色,至今仍是他在流行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

好莱坞影史十大演员 “三连作巅峰期”

作品序列:《猫鼠游戏》(2002)→《飞行家》(2004)→《无间道风云》(2006)

莱昂纳多 2000 年代中期的这段 “三连作” 位列榜单第 4 名。尽管这三部影片均未进入他个人票房榜的前 5 名(分别排在第 6、第 10 和第 11 名),但这段时期却是他演艺生涯中 “明星光芒最耀眼” 的阶段—— 正是在这一时期,斯科塞斯将莱昂纳多视为 “新一代核心合作演员”,这种搭档关系让人联想到斯科塞斯与德尼罗的经典组合。

从 “成就” 来看,《无间道风云》斩获了 2006 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猫鼠游戏》全球票房达 3.5 亿美元,而《飞行家》虽在两者中 “成绩最弱”,却包含了莱昂纳多在这三部作品中最精湛的表演—— 他完美塑造了性格古怪的霍华德・休斯,仅凭一己之力撑起了这部篇幅过长的影片。

可惜的是,《不要抬头》的口碑下滑,打断了他本可再次创造传奇的 “三连作”(此前两部佳作分别是:凭借《荒野猎人》斩获奥斯卡影帝的表演,以及在塔伦蒂诺《好莱坞往事》、斯科塞斯《花月杀手》中的精彩演绎)。不过,随着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执导的《一场又一场战斗》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上映,或许我们正见证莱昂纳多又一段 “巅峰三连作” 的开启。

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

好莱坞影史十大演员 “三连作巅峰期”

作品序列:《碟中谍》(1996)→《甜心先生》(1996)→《大开眼戒》(1999)

汤姆・克鲁斯的这段 “巅峰三连作” 跻身榜单前三。首先,他与布莱恩・德・帕尔玛合作推出《碟中谍》,成功塑造了 “伊森・亨特” 这一经典角色,影片全球票房近 5 亿美元;随后,他在卡梅伦・克罗的《甜心先生》中,奉献了或许是其职业生涯最具 “电影明星特质” 的表演;最后,他与妮可・基德曼一同,耗时一年多与斯坦利・库布里克合作拍摄《大开眼戒》—— 这部影片无论在艺术层面还是文化层面,都是影史最受深入分析的作品之一。

《大开眼戒》上映一年半后,克鲁斯与基德曼宣布离婚;同样在 1999 年,克鲁斯还在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的《木兰花》中奉献了职业生涯最佳表演之一,可惜该片无法纳入本榜单的 “三连作” 序列。此外,他近年的《壮志凌云 2:独行侠》→《碟中谍:致命清算(上)》→《碟中谍:致命清算(下)》序列(若从 2018 年《碟中谍 6:全面瓦解》开始算则更完整),进一步印证了一个事实:永远不会有第二个汤姆・克鲁斯。

汤姆・汉克斯(Tom Hanks)

好莱坞影史十大演员 “三连作巅峰期”

作品序列:《费城故事》(1993)→《阿甘正传》(1994)→《阿波罗 13 号》(1995)

汤姆・汉克斯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便已积累了强劲势头:1992 年的《红粉联盟》、1993 年的《西雅图未眠夜》均广受好评。而他接下来的成就,影史上仅有一位演员能够企及 —— 那便是斯宾塞・屈塞。

1993 年与 1994 年,汉克斯凭借《费城故事》与《阿甘正传》连续两年斩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成为影史罕见的 “背靠背影帝”。在构建 “三连作” 时,我选择了《阿波罗 13 号》而非《西雅图未眠夜》,原因是前者票房比后者高出 1.5 亿美元 —— 但无论如何,这段作品序列都堪称传奇。

事实上,我可以笃定地说,汤姆・汉克斯 1992-2002 年的十年,是影史演员最出色的 “十年巅峰期”。他在《阿甘正传》中塑造的 “阿甘” 是好莱坞历史上最具标志性的角色之一,而《费城故事》中的表演或许更为精湛。他两次奥斯卡领奖时的致辞都值得一看,尤其是凭借《费城故事》获奖时的发言 —— 那无疑是我见过的最具感染力的奥斯卡领奖词。这位影史传奇是否还能再创 “三连作巅峰期”?让我们拭目以待(此处可插入一句《阿甘正传》的经典台词)。

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

好莱坞影史十大演员 “三连作巅峰期”

作品序列:《帝国反击战》(1980)→《夺宝奇兵》(1981)→《银翼杀手》(1982)

若对 100 人进行问卷调查,询问哈里森・福特最具标志性的角色,我预计 “汉・索洛” 与 “印第安纳・琼斯” 的支持率会各占一半(对我而言,汉・索洛更重要)。而福特在 1980-1981 年的两年间,连续塑造了这两个经典角色;紧接着在 1982 年,他又在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中创造了 “德卡德” 这一科幻经典角色。

这无疑是影史最伟大的演员 “三连作巅峰期”。尽管《银翼杀手》1982 年上映时仅斩获 3400 万美元票房,但三部影片合计票房仍接近 10 亿美元。此外,福特在《帝国反击战》中的表演,甚至比他在《新希望》(1977)中的表现更为出色。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斯皮尔伯格与卢卡斯的 “创意 + 商业” 搭档,正在重新定义电影的艺术边界与文化影响力,而哈里森・福特及其塑造的角色,正是这场美国电影范式转移的 “代言人”。值得一提的是,在 1983 年回归《绝地归来》饰演汉・索洛、1984 年在《魔域奇兵》中再次扮演印第安纳・琼斯之前,福特与雷德利・斯科特合作的《银翼杀手》,在问世近 45 年后,仍在不断提升其在公众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