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甄嬛参与追封太妃,为何太后先严厉质问,后轻轻放下?

《甄嬛传》甄嬛参与追封太妃,为何太后先严厉质问,后轻轻放下?

敦亲王上书,让皇上追封他的生母温僖贵妃

年羹尧不嫌事大,也跟着凑热闹。

皇上一个头两个大,还是甄嬛心思灵巧,几句话就解了燃眉之急。

也为上一辈的太妃们,齐刷刷地谋了个大福利。

甄嬛来寿康宫打卡,太后责问她参与追封太妃之事,一句比一句犀利。

可是等甄嬛叭叭的一通辩解,太后竟然就这么算了。

一丁点儿惩戒都没有,难道真的是因为甄嬛认错态度良好吗?

1 皇上已经给太后打了预防针

明面上看是甄嬛分析利弊,说服皇上追封太妃。

其实,作为玩弄权力的高手,皇上明白现在还不是对敦亲王和年羹尧发难的时候。

《甄嬛传》甄嬛参与追封太妃,为何太后先严厉质问,后轻轻放下?

他心里其实已经有了决断,那就是顺着他们的意思,封温僖贵妃为温僖贵太妃,并且迁入黄陵。

皇上这边说服自己,打定主意后,便是要去搞定太后。

毕竟上一辈人后宫的斗争很是激烈,尤其这位曾经的温僖贵妃。

和华妃如出一辙,一个仗着兄长是大将军,一个仗着家族一时耗不完的荣光。

见过华妃在后宫有多嚣张的模样,就可以依葫芦画瓢,想象温僖贵妃曾经的跋扈。

大胖橘的生母如今是太后,都得看在年羹尧的面子上,违心宠着华妃。

当年她还是德妃的时候,可没少在温僖贵妃那里吃瘪。

所以皇上一想到要追封温僖贵妃,便赶紧跑来看看亲娘的反应。

毕竟老太太一大把年纪了,不能因为这件闹心的事,再气出个好歹来。

《甄嬛传》甄嬛参与追封太妃,为何太后先严厉质问,后轻轻放下?

皇上来问早安,只听他开门见山地说道:“敦亲王要追封温僖贵妃,年羹尧也附议。”

一句话带出两个前朝的刺儿头,问题也摆了出来。

就看太后是选自己的情绪价值,还是偏向于前朝的利益。

太后开口便说道:“一转眼,尘归尘,土归土,再如何追封尊荣,人在九泉,还能如何得知呢?”

就这样确定了这件事情的基调,明确了自己的态度。

那就是要啥给啥,等养肥了再宰。

同时皇上提到甄嬛,表示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华妃害没的,非常对不起甄嬛。

而太后对此也深感遗憾,这样一来,甄嬛身上又多了一层护甲。

2 甄嬛的回话说到了太后心坎上

太后正襟危坐,一改平时里和颜悦色的慈祥模样。

只见她斜睨着对面的甄嬛,张口就是一句:“莞嫔,你可知罪?”

《甄嬛传》甄嬛参与追封太妃,为何太后先严厉质问,后轻轻放下?

甄嬛到底已经大起大落过一个来回,虽然吓了一跳,但是也没有乱了分寸。

只见她赶紧起身顺势行礼,还问太后到底咋回事。

对此刻一旁的沈眉庄,急得就往前冲,比甄嬛还要着急的样子,好闺蜜没得跑了。

太后拦住沈眉庄,这才严肃地训道:“你好大的胆子,竟敢以妃嫔之身干预朝政。”

之后便让甄嬛自己解释,到底在这件事里参与了多少。

太后不愧是上位者,虽然是成天靠补药吊着命的药罐子。

当着沈眉庄的面,责问甄嬛的时候,那气势还是蛮唬人的。

虽然皇后早已经在第一时间,遛达到寿康宫,在太后面前蛐蛐过甄嬛了。

可甄嬛再傻,也不敢婆婆怎么问,她就老老实实地回话。

一方面说皇上早有决断,自己根本无从插嘴。

一方面又说她以为这是后宫的事,所以跟着说了几句而已。

《甄嬛传》甄嬛参与追封太妃,为何太后先严厉质问,后轻轻放下?

听听甄嬛说的这些话,圈起来,划重点。

高情商对答就是这么避重就轻,又能够让太后不那么生气。

其实这里面牵扯了几方的势力,除了挑事情的铁憨憨二人组,还有需要人鼓励他的皇上。

再者就是隔岸观火的皇后,发现有情况,就会在背后挑拨离间。

太后更像是执棋人,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做,她要的从来都是大局稳定,全局稳稳地握在自己和皇上手里。

3

皇上事先已经找过太后,而且母子俩也达成一致。

为了维持眼下的安稳,只能咽下委屈,满足两个铁憨憨的请求。

《甄嬛传》甄嬛参与追封太妃,为何太后先严厉质问,后轻轻放下?

再者,皇后和太后母子都觉得愧对甄嬛,这个时候如果甄嬛一不小心,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自然不忍心过多苛责。

再加上就算太后当面问责,甄嬛也没有乱说话。

而是表明自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其实说实话,甄嬛也是个胆儿肥的。

一方面在皇上面前分析时政,又是建言又是献策,对四大爷做到了有问必答。

一方面在婆婆面前保持清醒,深知什么能说,什么一定要烂在肚子里。

表面上装作恪守宫规的乖宝宝,实际上该干嘛一样也不落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