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韩星全智贤的新剧《暴风圈》彻底搅乱了中韩文化圈,剧集未在中国大陆上线,却因“中国偏好战争”的争议台词、错标大连为香港棚屋区的画面,点燃中国观众怒火。
这还没完,荒唐的是,20家韩国主流媒体突然“统一口径”,转载教授徐敬德的文章,痛骂中国网友“偷看盗版”“恐惧韩剧影响力”。
这波“甩锅式公关”不仅没平息争议,反而让更多人看清了韩国人的嘴脸,韩方避谈剧集对中国的恶意,却拿“版权”当遮羞布,令人不齿。
全智贤
韩媒“抱团甩锅”引众怒,教授言论漏洞百出
全智贤风波发酵后,韩国舆论圈的操作堪称“迷惑行为大赏”。
至少20家大型媒体,包括《朝鲜日报》《中央日报》等,同步转载了韩国诚信女子大学教授徐敬德的评论文章,试图用“集体声量”压制争议。
徐敬德在文中直言,《暴风圈》仅在海外播放,中国网友“不知羞耻地偷看后找茬”,甚至给扣上“盗贼”帽子。
此外,他还嘲讽“中国人恐惧韩剧的世界级影响力”,建议网友“有意见找迪士尼,别盯着全智贤”。
徐敬德评论
这番言论很快被中国网友戳穿漏洞,据网飞2025年Q2财报显示,其在亚太地区的付费用户超3000万,其中海外华人占比约15%。
不少在海外工作、留学的中国同胞,本就通过网飞等正规平台追剧,何来“偷”一说?
而且韩方这番“集体甩锅”,本质是避重就轻,他们刻意忽略剧集本身的争议,却拿“版权”做挡箭牌,反而暴露了对中国观众的不尊重。
这种操作不仅没挽回口碑,反而让“韩娱傲慢”的标签更醒目,也让全智贤的处境雪上加霜。
韩媒转载徐敬德评论
深扒《暴风圈》:不是“小瑕疵”,是刻意踩红线
韩媒忙着骂“盗版”,可《暴风圈》里那些针对中国的恶意细节,才是争议的核心,这些细节不是“无心之失”,而是一连串刻意设计的“抹黑组合拳”。
最让中国观众愤怒的,是对城市形象的篡改,剧中标注“2025年大连”的场景,实际拍摄地是香港九龙城寨旧址附近的老旧棚屋区。
画面里,电线乱搭、墙面发霉,还被调了灰绿色的“阴间滤镜”,营造出破败感。
暴风圈剧照
可现实中的大连,2025年已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港商务区的摩天大楼、星海湾的现代商圈,是全球游客熟知的地标。
香港当地居民也吐槽,“这片区早就整改翻新,剧里故意找老照片式场景,还错标城市,不是抹黑是什么?”
还有就是对国家象征和文化的冒犯,剧中一间会议室里,铺着红底黄星的地毯,图案与中国国旗高度相似,而一群“反派角色”竟在上面随意踩踏。
暴风圈剧照
与此同时,全智贤饰演的角色还阴阳怪气地背诵李白《将进酒》,台词里却称“这是朝鲜诗人的作品”。
还有角色设定的隐性偏见,剧里的反派几乎全说中文,且带着刻意丑化的怪异口音,这种“中文=反派”的绑定,不是艺术创作,而是传递刻板印象。
这些细节凑在一起,很难让人相信是“巧合”,反而暴露了创作团队对中国的偏见,这也是观众无法接受的根本原因。
暴风圈剧照
公关翻车现场:一边蹭热度,一边骂观众“挑错”
韩方“谴责盗版”的逻辑,从一开始就站不住脚,因为《暴风圈》从未放弃过中国市场的流量,只是没料到“营销翻车”后,会急着甩锅给观众。
早在2025年8月,《暴风圈》还未开播时,其官方营销账号就在微博、抖音注册账号,频繁发布全智贤的剧照、片场花絮,甚至剪辑“高能片段”预热。
这些操作明摆着是“剧不在中国上,却要赚中国流量”,可当观众发现剧集有问题时,韩方却翻脸骂“偷看盗版”。
宣传微博
这种“双标”很快反映在口碑上,9月20日争议爆发前,《暴风圈》豆瓣评分一度高达7.1分,多是“全智贤滤镜”加持的好评。
可随着争议细节曝光,评分在3天内断崖式下跌至4.2分,短评区满是“文化不尊重零容忍”“恶意抹黑太恶心”的评价。
而韩方的公关逻辑,本质是“只许自己蹭热度,不许观众提意见”。
这种傲慢不仅没平息争议,反而让更多人看清,他们想要的是中国市场的钱,却不愿付出基本的尊重,这场公关翻车,其实是必然结果。
暴风圈剧照
全智贤在中国“彻底凉透”,损失超2亿
傲慢的公关操作,最终让全智贤付出了惨痛代价,她在中国的商业版图,几乎一夜崩塌,从“韩流白月光”沦为“品牌弃子”。
最先动手的是国际大牌,9月20日,海蓝之谜率先删除所有与全智贤相关的微博内容,包括代言海报、活动视频。
伯爵珠宝紧随其后,撤下淘宝旗舰店的全智贤代言广告,门店模特也换成了外籍模特。
而LV更彻底,不仅删除全智贤的代言博文,还从官网下架了她的所有形象物料。
LV下架代言
截至9月24日,全智贤在中国的8个国际大牌代言全部中止,包括美妆、珠宝、奢侈品等领域,保守估计代言损失超2亿元人民币。
面对这场危机,全智贤的经纪公司只能紧急关闭她的Instagram评论区,试图“冷处理”,可这种逃避态度,反而让观众的不满更甚。
网友评论
全智贤的崩塌,其实早有伏笔。她在中国的“流量神话”,多是团队营销出来的,靠着“韩流白月光”人设、营造“在中国很火”的假象,哄骗品牌方投入资源。
可这次风波戳破了泡沫,当明星触碰文化红线,再完美的人设也没用,中国市场不会为“不尊重”买单。
网友评论
结语
其实,中国市场从未拒绝过外来文化,从日本动漫到好莱坞电影,从泰国剧集到欧美综艺,只要带着尊重而来,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但尊重不是“口号”,而是不篡改历史、不抹黑形象、不触碰文化红线。
全智贤事件给所有想进入中国市场的外来文化敲了警钟,想赚中国的钱,先学会尊重中国的文化和观众,失去了尊重,再大的“明星光环”,也撑不起崩塌的口碑,更守不住自己的饭碗。
信息来源:涉嫌辱华广告被取消?全智贤方最新回应
鲁中晨报 2025-09-23
信源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