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是香港电视剧史上注定被铭记的一年,因为这一年,诞生了经典版《射雕英雄传》
香港“无线五虎将”也于这一年正式亮相,此后,五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开始了横扫金庸剧男主时代。
有人曾形容章子怡的演艺生涯是:出道即为巅峰。其实,对于翁美玲来说,她也属于那类出道即巅峰的人,因为她的第二部电视剧就是《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不是金庸最好的小说,但绝对是金庸小说中拥有粉丝最多的一部。作为金庸的成名作,TVB在拍摄《射雕英雄传》时显得尤为重视。
83版《射雕英雄传》由TVB金牌监制王天林执导,黄日华、翁美玲、苗侨伟、杨盼盼、曾江、刘丹、杨泽霖、秦煌、秦沛、刘江、谢贤、李司棋、夏雨、黄允材等主演。
该剧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为《射雕英雄传之铁血丹心》,共19集;第二部为《射雕英雄传之东邪西毒》,共20集;第三部为《射雕英雄传之华山论剑》,共20集。这三部分别在1983年2月、5月、6月播出,分段播出的方式也着实吊足了观众们的胃口。
1985年,这版《射雕英雄传》被引进中国内地播出,造成了很大的轰动效应。作为一部被华人地区各大电视台多次重播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影响了中国内地两代人的价值观和择偶观,成为内地众多70、80后的集体回忆。
83版《射雕英雄传》的经典程度和影响力,小编不再过多重复,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讲讲83版《射雕》的一些幕后故事。
83版《射雕英雄传》之所以能成功,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幕后团队优秀,演员表演出色,武打场面精彩。
【幕后团队优秀】
监制:王天林
导演:杜琪峰、徐克、鞠觉亮
武术指导:程小东
艺术顾问:董千里、楚原、倪匡
音乐词曲:黄沾、顾嘉辉、邓伟雄
歌曲演唱:罗文、甄妮
【演员表演出色】
《射雕英雄传》的剧情是围绕着郭靖、黄蓉、杨康、穆念慈四个人展开的,这四个人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全剧的水准。
当年,监制王天林在挑选演员的时候,郭靖、杨康、穆念慈的扮演人选很快就确定了下来,唯独黄蓉的扮演者悬而未决,当时的一线花旦如汪明荃、赵雅芝等都在导演的考虑之内,但无奈形象气质性格都不合适,所以到底由谁来扮演黄蓉,在当年无线电视台的策划会上争来争去,没有结果。
为了选出一个更符合条件的黄蓉,1982年10月无线电视台进行了一个“理想黄蓉形象”试镜活动,公开征集女主角,类似于今天的海选,翁美玲就是这样从数千人当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记忆中那个俏丽灵动的黄蓉。
据说当年在试镜现场,金庸先生亲自到场参与评审“理想黄蓉”,有一次,翁美玲身着古装拿着一根树枝,斜刺里蹦出来走到金庸面前,说道:“桃花岛主之女黄蓉拜见金大侠”。金庸见过古装的翁美玲之后当即拍板:"你就是我要找的'黄蓉'。"
凭着娇俏的扮相和过人的气质,翁美玲终于获演黄蓉一角。
但是,翁美玲当时的压力可想而知,之前她仅仅参演过一部《十三妹》,如此缺乏演戏经验的新人,能不能把黄蓉演绎出来,当时的观众也是心存疑虑。
因为83版《射雕》是边拍边播,如果翁美玲的黄蓉演砸了,那么剧集很有可能就播不下去了,好在翁美玲没有让剧组和观众失望,她演的黄蓉一时聪明伶俐、机智过人,花样百出,一时又娇俏轻嗔、甜美可人、温柔婉约,对郭靖时而盛气凌人时而楚楚可怜,让郭靖对她难离难弃,在成功征服了郭靖的同时也征服了所有观众。
而黄日华的本色演出,苗侨伟的帅气杨康,穆念慈的痴心不移,淘气可爱的老顽童,光芒四射的华山五绝,尤其是那个“邪中自有三分正,正中还带七分邪”的黄药师,以及配角的江南七怪、全真七子等等,都将《射雕》原著中人物完美的演绎了出来。
【武打戏场面精彩】
作为武侠剧,武打场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毕竟对于部分年龄较小的观众而言,武侠剧看的就是武打场面。
现在回头看83版《射雕》的武打场面,没什么特效,甚至感觉都是套路招式。但是对那个年代来说,能有那种武打场面已经是十分精彩了。
这就不得不感谢83《射雕》的动作指导程小东,他在剧中创造出了很多精彩的武打场面。比如用激光、爆炸来表现威力,这和之前电视剧里的效果完全不同。此外,程小东还注重灯光和摄影的运用,这使得《射雕英雄传》更具有电影感。
程小东觉得,如果能把一个完全不会武功的人变成武功高强的人,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但真正拍出上佳的武打场面,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要照顾到演员的美妙身姿,又要注意到招式之间的完美过渡,还要考虑演员的身体承受能力。
程小东作为武术指导要求很高,所以演员们纷纷“玩命”的演出,但是他们的底子实在太差了,因为一众演员都没有动作功底,于是片场就十分热闹了。
在一次后来的《年代秀》节目中,饰演靖哥哥的黄日华爆料,他和黄蓉两人与欧阳锋有多次对打戏,而黄蓉的打狗棒多次都是打在了郭靖身上,靖哥哥表示很“受伤”。相比之下,饰演杨康的苗侨伟就更惨了,有一次他和黄蓉的对打戏份,翁美玲一不小心打狗棒就直接戳中了苗侨伟的眼睛,吓的苗侨伟蹲下在地上找自己的“眼球”。
于是,在当年的拍摄现场,翁美玲的打狗棒被誉为“第一杀器”。
而剧中饰演欧阳克的黄允才在拍摄一场水上的戏份时差点丢了命,在他刚跳进水里的时候,被突然而来的一个大浪打的距离道具船几十米远,幸好当时附近有一只救生艇及时把他救了上来。
在那个年代,拍摄和制作没有太多高科技的手段,所有的精彩只能靠演员的卖力演出,也许正因为这样,那时候的片子才显得更有诚意。
在电视剧的第一集,为了更好的营造雪天场景效果,无线电视台专门从日本买了一台喷雪机,这在当年算的上是高科技产品了。
当年拍摄《射雕》的时候还是冬天,天气特别冷,演员们都是身披棉袄大衣到现场,轮到谁的戏份就谁上场。当时大家总结出来抵御严寒的办法就是——唱歌。
而我们的靖哥哥在场外简直就是一位“歌唱家”,没想到在《射雕》里那么木讷的黄日华,在戏外竟然会有这么古怪精灵的一面。
身穿蓝色羽绒服的翁美玲,蹲坐在一角落,想不到机灵活泼的蓉儿还有这么安静淑女的一面。
在拍摄现场,黄日华、翁美玲、苗侨伟、谢贤等人在聊天,靖哥哥戴眼镜的姿势好可爱,其实,黄日华的眼睛有几百度的近视,在戏外都是戴着眼镜。
当时的幕后工作人员和演员们都是住在一起,吃大锅饭,闲暇之余还可以打打乒乓球。
有句话叫“红花还需绿叶扶”,83版《射雕英雄传》之所以在这么多年后还在令人津津乐道,有一个特别的噱头,那就是除了台面上一帮“红人”,剧中“潜伏”的巨星也是非常多,众多的十几年之后的巨星就隐藏在《射雕》的各个角落里。
83版的《射雕》有着“史上最豪华”的龙套阵容。最出名的就是周星驰,当年叫“星仔”,如今叫“星爷”。第一集里,周星驰就扮演另一个宋兵小头目,还有几句台词,比前一年饰演《天龙八部》里萧峰身边的契丹武士(没有台词)强了一点。
吴孟达扮演《射雕》里丐帮的一个长老,戏份台词都不少,算是个大龙套,十年以后这位大龙套和周星驰这个小龙套,成为香港影坛上最佳喜剧搭档。
家丁、士兵、丐帮弟子是最容易发现“潜伏”巨星的地方,你可以找到给王府看大门的吴镇宇,还有华筝公主的侍女刘嘉玲,归云庄的家丁欧阳震华等等。
作为无法被超越的武侠经典,怎能少得了经典音乐呢,无论是罗文和甄妮对唱的三首主题曲,还是两人各自的那些插曲,都达到了武侠剧的音乐顶峰。
《铁血丹心》的前奏一出来就是连续急促上行的弦乐和铺天盖地黄沙般的和声,人就进了那个情景,“猛风沙野茫茫”,英雄“射雕引弓塞外奔驰,笑傲此生无厌倦”,美人轻吟“藤树两缠绵”“身经百劫也在心间”。家国爱情,这里是集大气阳刚的东西。演唱者罗文和甄妮,20世纪80年代花正红、香正浓,声线里历历都是盛年的意气风发和功力劲道。
伴随着83版《射雕》的播出,《铁血丹心》也成为了内地最流行的武侠粤语歌曲。
83版《射雕》在今天看起来,它背景很单调,拍摄制作手段也很简单,和当今的特效运用的铺天盖地比起来,《射雕》也许显得有点落后,但是人们还是怀念它,在一个电视剧资源相对短缺的时代,身处“文化饥渴”的人们通过它首次领略到了商业武侠剧的魅力,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部天马行空的“武侠狂想曲”,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种多味的回忆,一种简单而又纯粹的快乐,所谓“人生若只如初见”,大概就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