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龙华丹心·英烈永存》系列短视频于烈士纪念日前夕上线

龙华丹心·英烈永存》系列短视频先导片(03:11)

2021年,现象级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让陈延年、陈乔年等英烈成为当代青年的“偶像”,也让龙华烈士纪念馆与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在短视频成为主流传播形态的今天,如何让百年前的英烈故事,跨越时空与当代青年实现情感共鸣?

在第十二个烈士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委网信办、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上海报业集团指导,龙华烈士纪念馆与澎湃新闻联合主办的《龙华丹心·英烈永存》系列短视频发布仪式,于9月26日下午在龙华烈士纪念馆举行。70余名嘉宾共同见证15集红色故事影像正式与公众见面。试图以青春化的表达,破解红色文化传播的“年轻密码”。

赓续红色血脉,《龙华丹心·英烈永存》系列短视频于烈士纪念日前夕上线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笑虹(中),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余成斌(右),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芸(左)共同启动《龙华丹心·英烈永存》系列短视频上线。

活动伊始,龙华烈士纪念馆讲解员赵飞以声情并茂的讲述,将《兄弟双雄——陈延年、陈乔年的故事》娓娓道来,引领现场观众重回那段风雨如磐、信仰如炬的岁月。讲述尾声,他铿锵有力地念出《觉醒年代》中的经典台词——“如果黑暗中没有了光,那就让自己变成光,刺破这黑暗,照亮中国之未来”,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

赓续红色血脉,《龙华丹心·英烈永存》系列短视频于烈士纪念日前夕上线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阳礼华致辞。

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阳礼华在随后的致辞中表示:“在龙华烈士陵园安息着1700多位革命烈士。传播红色文化、传承英烈精神,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携手力行,让英烈们闪亮的名字、永恒的故事、不灭的精神,走出纪念展馆,走入大众视野,走进更多人的心间,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永放光芒。”

赓续红色血脉,《龙华丹心·英烈永存》系列短视频于烈士纪念日前夕上线

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澎湃新闻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健致辞。

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澎湃新闻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健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上海报业集团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力量,澎湃新闻将充分发挥其全媒体传播优势,让这些英雄故事,通过指尖的滑动,融入年轻一代的日常,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闪亮的‘精神坐标’。”

活动现场播放《龙华丹心·英烈永存》先导片,龙华烈士纪念馆、澎湃新闻、网络正能量人士代表分别发言,分享缅怀英烈当下意义及策划制作该系列短视频的初衷。

赓续红色血脉,《龙华丹心·英烈永存》系列短视频于烈士纪念日前夕上线

活动现场。

龙华烈士纪念馆馆长邹强在发言中强调:“英雄不应只是教科书中的符号,更应成为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同龄人’。”这一理念,也正是《龙华丹心·英烈永存》系列短视频创作的出发点。

澎湃新闻副总编辑黄芳进一步阐释了传播方式的创新:“依托短视频轻量化、易传播的特点,我们将历史叙事转化为贴近青年人的传播语态,让烈士精神嵌入公众的情感认同。”

“正能量的内容,完全可以做到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新民晚报直播部主任、公益媒体人晏秋秋则从内容价值角度补充,“《龙华丹心·英烈永存》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它告诉年轻人信仰不是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是可以为之奋斗终身的具体行动。”

赓续红色血脉,《龙华丹心·英烈永存》系列短视频于烈士纪念日前夕上线

龙华烈士纪念馆讲解员在活动现场讲述《兄弟双雄——陈延年、陈乔年的故事》。

《龙华丹心·英烈永存》系列短视频共15集,聚焦长眠于龙华烈士陵园的陈延年、陈乔年、彭湃罗亦农、冯铿以及龙华二十四烈士等英雄个体与群体,以青春化语态、细腻笔触和情感化叙事,深入挖掘烈士的人格魅力、坚定信仰与牺牲瞬间,着力呈现他们作为“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同龄人”的生动形象。从“陈氏兄弟并肩同行”展现的信念与亲情,到“彭湃烧毁地契明志”彰显的勇气与决绝;从“罗亦农绝命诗篇抒怀”的慷慨悲壮,到“冯铿七个弹孔的羊毛背心”所见证的初心与坚韧——每一集都是一次与历史的深刻对话,一次对理想信念的庄严致敬。

该系列短视频将在澎湃新闻等主流媒体平台及多家网络渠道同步推送,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在全社会广泛营造“铭记历史、缅怀英烈、致敬英雄”的浓厚氛围,推动英烈精神褒扬工作不断深化,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芒。

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澎湃新闻此前在 2025 年7 月 22 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随后,双方联合推出《戎耀浦江》专题报道,汇聚退役军人的奋斗故事。未来,双方将持续整合优势资源,共同致力于红色基因传承,从革命年代的舍生取义到和平时期的坚守奉献,让英烈精神在上海这座光荣之城不断传承、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