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播剧《灼灼韶华》中,有这样一个角色:没有太多戏份,没有完整名字,角色介绍里只是“夏母”两个字。
但她一出场,眼神凌厉、气场逼人,用一句“她是个寡妇”将全场推入冷场。
这个“准婆婆”由黄爱玲饰演。很多人看剧时并没注意演员表,但她的“压迫感”却让观众忍不住搜索“夏母是谁演的”。
没想到,答案是黄爱玲:那个从13岁当文工团舞蹈演员起步,又做过工厂工人,最终靠一部部母亲角色“熬”出来的戏骨。
《灼灼韶华》是一部民国背景下的商战与女性成长剧,热依扎饰演的女主角褚韶华几经沉浮,终于在上海打下一片天地。
而黄爱玲饰演的夏母,是男主之一夏初的母亲,一个典型的“强势家长”角色。
她反对儿子与褚韶华的婚事,理由是褚韶华结过婚,还带着孩子,配不上家世显赫的夏初。
她不但当面羞辱褚韶华是“寡妇”,还试图从商业层面打压女主,逼她知难而退。
结果却被褚韶华一句“你不也是寡妇”噎了回去,还巧妙指出她当年小妾上位的过往,场面一度极度紧张。
观众弹幕直呼:“夏母太压迫了!”“黄爱玲就是母亲专业户,一开口我就感到窒息。”
而这一角色,也成为了推动剧情冲突、揭示家族权力结构的关键人物。
黄爱玲于1957年出生在河南新乡,小时候家境普通,却从小热爱文艺。
13岁那年,她考入新乡军分区文工团,成为一名舞蹈演员。那时候的她,每天起得最早、练得最多,别人表演,她看、她学、她模仿。
但好景不长,1973年文工团被撤编,年仅16岁的黄爱玲被下放到新乡柴油机厂,当了8年工人。
不过,她并没有放弃梦想,工作之余坚持练功,等待机会。后来这机会还真让她等来了。
1981年,河南电视台筹拍电视剧《唢呐情话》,她被选中出演女主角。一战成名。
此后,她参演了《仇侣》《竹山青青》《黄河从这儿转了个弯》等影片,并成功调入潇湘电影制片厂,成为当家花旦。
黄爱玲说:“我不是天生的主角脸,但我是靠一场一场戏熬出来的。”
进入90年代后,黄爱玲逐渐从电影转向电视剧。
虽然她的长相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但气质耐看、情绪穿透力强,尤其适合演“有层次的妈妈”。
黄爱玲演过痴情母亲、辣婆婆、腹黑恶母、国民妈妈,也演过双面母亲、时尚婆婆。
她说:“我演的不是标签,是人心。”
在《经营婚姻》这部剧中,她饰演的高淑贞是典型的“强势婆婆”,克女儿、压儿媳、护儿子。
嘴毒、情绪外放,但内里其实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母亲。
黄爱玲演得不油腻也不讨好,真实又锋利,很多观众表示:“像极了我妈。”
在《请你原谅我》里,她饰演的俞鹤卿,是个控制欲极强的极品母亲。所有事情都要插手,所有决定都要干预。
她对儿子的爱,到了“让人窒息”的地步。
但黄爱玲演得极有分寸,观众又恨又理解。
她那句“我是你妈,我难道不能为你好?”几乎成了无数家庭的真实写照。
如今在《灼灼韶华》中,她饰演的夏母给人的压迫感更强。
这一回,她不喊、不闹、不翻白眼。
她只用一个眼神、一句慢条斯理的台词,就让屏幕前的观众感受到“被家长否定”的压抑感。
她穿着得体、语气平稳,但每一句话都带刺。
她说:“你是个寡妇,我不能让你进我夏家的门。”
褚韶华回击:“您也是寡妇。”
她突然沉默,眼神一闪,那一刻,观众看到了她的“外强中干”。
黄爱玲用“收”的表演,把这个角色演得极具张力。
-04-
黄爱玲曾在天津收视的《群英会》节目中坦言:“我在生活中不是一个好妈妈。”
年轻时因为拍戏太忙,她几乎没怎么陪过女儿。女儿长大后,她也没能帮上太多忙。
谈起自己的母亲,黄爱玲更是眼泛泪光。她说:“我妈是个残疾人,我小时候还嫌弃过她。但后来她帮我带孩子,一直到去世,我都没能好好报答她。”
正是这种真实的人生经历,让她的母亲角色多了一份“心疼的真实”。
她演母亲,不是为了“伟大”,而是为了“理解”。
她说:“每个母亲都有不完美的地方,但她们也都拼尽全力地爱着。”
-05-
如今,黄爱玲已经68岁。
她不再追求主角,也不在乎热搜,更不会为了曝光去参加各种综艺。
她只想演好每一个角色。
她说:“我不怕被叫老演员,我怕的是观众不信我演的这个人。”
在《灼灼韶华》里,她没有主角的光环,也没有“婆婆专业户”的标签套路,她演得克制、沉稳、锋利但不脸谱化。
她把夏母演成了一个矛盾体:反对再婚,却自己是小妾上位;嫌弃褚韶华,却又处处被褚韶华点破。
她的表演方式,不是“抢戏”,而是“稳住场”。
她用几十年的舞台功底,撑住了这个角色的分量。
黄爱玲,不是流量明星,也不是主角常客。
虽然她不是最亮的那盏灯,但永远是最稳的那道光。
黄爱玲的名字虽然经常被“缩写”在演员表里,很多人甚至叫不出她名字,但她的角色,总能让人记住。
她用几十年,把一个个母亲演得立体、真实、有力量。
她不是靠“喊”出圈,而是靠“演”留名。
你印象最深的黄爱玲是哪一个角色?
你觉得她在《灼灼韶华》里的夏母,是不是演出了压迫感和隐忍并存的复杂?
欢迎点赞、留言、转发,为这个“没有全名的准婆婆”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