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制作发行电视剧(网络剧)超1500部,微短剧约15万部

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成就。会上,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曹淑敏表示,“十四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坚持“二三四”工作定位,“二”就是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两大业务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三”就是把握意识形态、公共服务和技术产业三大属性,“四”就是统筹广播电视网、IPTV、互联网电视、公众互联网四个业务层次,锚定三大工作方向“巩固提升广播电视、创新发展网络视听、融合聚合形成合力”,着力推动行业系统性变革、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在用户、内容、产业等规模上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大国、网络视听大国。从用户规模看,有线电视、IPTV、互联网电视、直播卫星等电视大屏用户合计超过10亿,网络视听用户达到10.9亿,也就是“两个10亿”用户。从内容规模看,“十四五”以来,制作发行电视剧(网络剧)超过1500部、动画片超过3500部,纪录片超过35万小时,微短剧约15万部。从产业规模看,2024年全国广电视听服务业总收入达到1.49万亿元,较“十三五”末相比增长61.96%。这五年,广电视听行业守正创新、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行业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推出《领航》《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中国智慧中国行》《文化的力量》等一批生动鲜活的理论节目,建立全国广电新媒体联盟、“视听新时代”短视频宣传矩阵,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聚焦主题主线,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二十大等做好重大主题宣传。前不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隆重举行,全媒体直播转播,活动直播期间,大屏小屏的观看人次超34亿,创历史新高。

二是持续构建更多精品、更广传播、更优环境的内容发展格局。广电视听创作生产持续繁荣,多种类型、多种题材精品规模化涌现,形成了“好剧常伴,佳作不断”的良好态势。注重内容和传播并重,打通大屏小屏,推动优秀作品台网同播、多台联播,形成强大的传播声势。坚持抓作品与抓环境相贯通,这两年连续出台政策,推出丰富内容供给、优化行业生态的42条举措,回应行业关切、增强了行业信心、激发了市场活力。

三是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佳体验、更优服务、更实保障。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成效明显,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基本实现了开机看直播,取消了机顶盒开机广告,大幅压减了收费包,增加了优质免费内容供给。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逐步实现“电视机和机顶盒一体化”“一个遥控器看电视”,彻底解决“看电视难、看电视烦”问题。强化用户权益保障,坚决整治广播电视虚假宣传医药广告、“自动续费”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实施一系列广电视听公共服务惠民工程,推动更多优质资源直达基层。

四是着力强化科技支撑、赋能、引领作用。在广电视听全领域、各环节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大力推动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发展,贯通内容、播出、传输、终端、产业各环节,大步迈向“超高清时代”。谋划建设新型广电网络,打造基础设施、内容服务、业务监测“三张网”,建强用好这一广电视听的“核心基座”。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和规范管理,目前我国97%的省级电视台已经应用了AI技术,有力赋能内容创作、生产、传播等各环节。

五是不断健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手段、体制机制为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制修订相关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50余部,出台了相关标准140多项,不断提升技术手段能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统筹内容、网络和数据安全加快构建安全保障体系,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六是加快提升中国视听内容国际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生动的视听内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山海情》《我的阿勒泰》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在海外广泛传播,特别是中国微短剧“圈粉”全球,在海外刮起“中国风”,追中国剧、看中国节目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新风尚。同时加大国际优秀作品的引进力度,并推动在主频道和主平台播出。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总局已经与91个国家(地区)、4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或备忘录,有力促进了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