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只是讲述家庭的鸡毛蒜皮的事儿,《父母爱情》却拍出了经典。从2014年到现在,十多年过去了,这部剧还是“最受国民欢迎”。
而且还拿下了白玉兰国际传播大奖,后来还获得首届奥莱坞国际电视节金萱奖。这部剧不光国内火,还一路火到国外了,可想而知它的魅力。
但是按理说这部剧这么火,应该会有人翻拍的,但是至今却没有,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
真实改编,创作者已去世
观众爱看这部剧,离不开剧情有吸引力,但是这部剧确实是很朴素,没有什么大的冲突,有的只是生活中的小事儿。
但是也正是这种鸡毛蒜皮的事儿,才更显真实,直达观众的心里,引起共鸣。
而这部剧之所以很真实,是根据真实的事情而改编的,这就不得不说下这部剧的创作者。作者和编剧是同一人,是一个叫刘静的作者。
这部剧讲的就是她父母的故事。
她的父亲是海军军官,母亲是资本家小姐,两个人从相识到相守一辈子,地点就在山东烟台的一个海岛上。刘静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父母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她都看在眼里。
刘静写这部小说的时候,自己也当了母亲,每天围着孩子和家务转。她丈夫一句无心的话“你也没什么作品”,让她心里起了波澜。
于是,她开始提笔,把父母那些平淡又温暖的过往一点点写出来。这小说不是为了制造什么戏剧冲突,它就是生活本身,所以才让观众很朴实。
到了2010年,这部剧才开拍,那时候的刘静已经查出了癌症晚期。可她没有选择去休息,反而是一头扎进了剧组。
从剧本的每一个字,到演员的每一个选择,她都是亲自把关的。可以说,这部剧能有后来的味道,离不开她在病痛中对细节的坚持。她不只是个作者,她就是这部剧的灵魂。
而且这些都是她的亲身经历,剧里的生活才那么真实。
但是2019年,刘静因病去世,她这一走,等于把《父母爱情》的“灵魂”也带走了。后人想翻拍,剧本怎么改?有谁能比亲生女儿更懂父母的故事?没有了灵魂人物,这部剧翻拍也就很难了。
不仅如此,剧中的选角也有很大的难度。
四个角色无法超越
一部剧的成功,选角可是顶半边天,而《父母爱情》的四个主要角色,当初可是经过很细心的选择,是由作者亲自选得。
而如今如果要选演员,已经不是演得好不好的问题了,而是这几位演员已经和角色融为一体,换谁来演都觉得不是那个意思。
先说男主角江德福。当初导演孔笙想找的是姜文,姜文自己也买过小说的版权,但拖了好几年,他的形象气质都变了。
作者刘静觉得姜文身上那股子“霸气”,不像她那个憨厚又有点大男子主义的爹。
后来就定了演员郭涛,刘静一开始还嫌他长得不好看,配不上安杰。可郭涛一上戏,那种外表粗糙、内心却对老婆百般呵护的劲儿就出来了。
他演的江德福,不是脸谱化的军官,是个活生生的人,有脾气有温情,那份真实感,现在的年轻演员很难模仿。
再看女主角安杰,这个角色是刘静照着自己母亲的样子找的。她需要一个女演员,既要有文化人的清高,又得有生活磨砺后的坚韧。
梅婷当时刚生完孩子,身材有点微胖,人也带着点疲惫感,但这恰好对了刘静的眼。她觉得这正是母亲为家庭操劳的样子。
梅婷把一个资本家小姐如何在一个全新的环境里,从娇气变得接地气,从不食人间烟火到操持一个大家庭,这个过程演得层次分明。
尤其是晚年生病那场戏,一个眼神就让人心疼。这个角色需要演员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而不是只靠颜值。
剧里的两个配角,更是经典中的经典。
刘奕君演的欧阳懿,是安杰的姐夫,一个清高的知识分子。前半生风光,后半生落魄,被下放到海岛上。
刘奕君把这个角色从意气风发到被生活压弯腰,但骨子里那份读书人的清高和体面始终没丢,演得让人心疼又敬佩。
他那种深入骨髓的气质,可不是靠戴副眼镜就能装出来的。很多观众说,看完这部剧,刘奕君再演别的都像“老欧”,只能说他演得太像了。
最后是刘琳演的江德华,江德福的妹妹。
这个角色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粗鲁、嗓门大,但心眼儿比谁都实在。她对哥嫂一家人的付出,那种不计回报的善良,被刘琳演活了。
尤其是给哥嫂带孩子,这个剧情也太真实。而她演绎的这个“让不让人活了”,也成为了表情包。
她就像我们身旁的一位亲戚,并非十全十美,却有着一种质朴的魅力。不完美却真实可爱。很多人都会拿这个来调侃生活中像她这样的人。
而且这个角色演得太真,以至于很多人都觉得刘琳本人也就是那样。
这四个角色,也是这部剧的灵魂,撑起了一部剧。想找演员超越他们,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慢工出细活,时代不允许
除了人和剧本,《父母爱情》的成功还离不开它的制作。导演孔笙带领的团队,最擅长拍这种有年代感的剧。
他们不追求快节奏,而是像文火慢炖一样,把几十年的岁月变迁,一点点铺陈开来。剧里的人是真的在“慢慢变老”,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妆容、神态、行为举止的变化都非常自然。
这种不急不躁、精心打磨的创作方式,在现在这个追求“短平快”、一切向流量看的市场环境里,已经很难见到了。
资本方投钱拍剧,都希望尽快看到回报,谁还有耐心陪着一个剧组去“慢炖”一部作品?而且,翻拍经典本身就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
拍得一模一样,人家说你没新意;拍得不一样,观众又会骂你毁经典。珠玉在前,任何后来者都会被放在放大镜下比较,压力也可想而知。
所以,与其冒险去碰一个不可能超越的经典,不如另起炉灶。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尽管《父母爱情》的热度不减,却始终无人敢于挑战翻拍。
结语
总而言之,《父母爱情》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也有一个让“剧中演员慢慢老去”的节奏,还有演员们的灵魂演绎也无法复刻。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正在于它的不可复制性。与其在过去的影子里模仿,不如去创造属于未来的真实。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