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傅圆媛 9月22日,新时代禁毒剧《围猎》在京举办超前看片会,导演李少红、制片人申申、文学策划陈飞等主创也齐聚现场,分享幕后创作故事。出品方爱奇艺制片人周笑,联合出品方代表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公安影视创作部主任张耀宇、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公安影视创作部制片人刘海英,原著作者丁一鹤、编剧单觅,演员钱冬旎、肖阳等出席活动,与媒体嘉宾共同观看并交流互动。
《围猎》改编自丁一鹤原著《飓风行动·围猎》,由王阳、张宥浩、俞灏明、邓恩熙领衔主演,讲述了缉毒警察杨一鹏,历经多年不懈追捕,在多方的协作努力下,终将潜逃多年的毒贩缉拿归案的故事。
据主创团队介绍,《围猎》直面新型毒品迭代,展现出“后冰毒时代”的智慧博弈,对犯罪形态进行细致洞察,将镜头从传统的毒品交易现场,延伸至暗流涌动的网络空间。剧中呈现的伪装成邮票的合成毒品、通过社交软件和游戏网络进行的勾连交易、跨区域的犯罪网络协作,都极具当代性与现实感。制片人申申表示,“作为创作者,有责任将‘后冰毒时代’毒品犯罪无形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挑战搬上荧屏,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毒品威胁可能就隐藏在一个看似普通的快递、一条网络讯息之中,以剧集这一能够触达公众的艺术形态提升大众的警惕意识。”
剧集以白描手法,展现了公安干警如何运用大数据网络追踪、尖端化学分析技术、多警种跨地域的联动合作,布下一张天罗地网,对毒贩进行“智慧围猎”。这种从“肌肉”到“大脑”的叙事转变,不仅符合新时代公安工作的真实面貌,也极大地提升了剧集的科技感和观赏层次,让人看到国产剧在此类型上的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导演李少红提到,禁毒一线与刑侦一线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有现场”,因此缉毒警察必须下沉社会生活的最底层,以身犯险寻找线索;而他们面对的毒贩往往又是亡命徒,“生死线上搏命”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奠定了创作团队以市井人性为切口讲述“围猎行动”故事的基础。在叙事风格上,主创团队坚持“去伪存真”,以生活中的戏剧性为第一要素,并用“胶片感”的影像风格呈现。
《围猎》在展现雷霆万钧的抓捕行动之外,花费了大量篇幅去描绘缉毒警作为“人”的侧面。杨一鹏、伍建国等人的家庭困境、情感挣扎、职业成长,以及在巨大压力下依然保有的人性温度,都被刻画得细腻动人。这使得英雄形象不再是扁平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可感可知的身边人。导演李少红介绍,剧中犹如定海神针般存在的老缉毒警察罗仲奎,其形象便是受到采风中见闻的启发,这种源于生活的真实观察,也为《围猎》的真实感和人情味打下坚实基础。
这之外,剧集没有把角色简单地划分为非黑即白的好人与坏人,而是深入刻画了在灰色地带挣扎的小人物。对“毒二代”多仔等边缘角色的悲剧性塑造,也引发了关于原生罪孽、社会拯救等更深层次的伦理思考,他们的迷茫、贪婪、恐惧乃至片刻的温情与最终的救赎,都无比真实。这种叙事视角的下沉,使得禁毒主题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与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产生了强连接。正如制片人申申提到的,《围猎》希望能用普通人视角看待禁毒这件事,让我们意识到,毒品危害的不仅是缉毒警察和吸毒者本人,更是整个社会的肌理。这种共情效应,远比单纯的说教更有力量。
同时,演员们的表现也收获了幕后团队的高度认可。剧中一众实力派和新生代演员更带来突破性表演,几乎每个主要角色都与演员既往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带来了极强的戏剧张力。值得一提的,王阳在剧中饰演卧底警察杨一鹏,伪装身份是混迹码头、头发凌乱顶着啤酒肚的“镇哥”,外形上的巨大突破一度引发网友热议,纷纷表示“没认出来这是王阳”。李少红导演介绍,在找人物感觉时,王阳出妆后“到大街上溜达,上百货商店门口坐着,看会不会被人认出来”,结果真的“骗”过了路人,而他作为演员诠释角色的自信也由此建立起来。
而所有演员的用心塑造,也成就了一个多样互补、有血有肉的缉毒群像。“他们更像是无数真实缉毒警察的缩影,生动诠释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和团队力量。”本剧的文学策划陈飞介绍,主创团队也希望通过情节的真实感、角色的“活人感”,搭建丰富而立体的群像链条,构建可信的世界观,让观众既能窥见毒品犯罪的全貌与危害,达到警钟长鸣的现实共振,又能深切感受到禁毒战线的磅礴力量和崇高精神。
据悉,该剧将于9月25日起,在爱奇艺、腾讯视频全网首播,江苏卫视每晚19:30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