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韶华》。
才播3集全网热度直接冲破5300,收视更是稳坐同时段第一,连平时不爱追年代剧的观众都忍不住追更。
评论区里满是 “这剧后劲也太足了,越看越上头” 的感慨。
而这一切的底气,全靠热依扎饰演的女主角褚韶华撑起来。
说真的,现在的国产剧里,能让人一眼记住的 “大女主” 不多,但褚韶华绝对是个例外。
1916 年的故事开篇,她本是中药商家的闺女,为了救哥哥不得不嫁给陈记药铺的大少爷陈大顺。
换做别的剧,这大概率是苦情女主忍辱负重的开始,可褚韶华偏不按套路来。
新婚没多久,婆家就开始摆架子刁难,她没哭没闹,直接掏出钱袋往桌上一放,一句 “这家我来养”,瞬间把所有人都镇住了 ——
这股子干脆利落的劲儿,初见就让人觉得 “这女主不一般”。
婚后的日子也没闲着。
丈夫陈大顺是个老实人,新婚夜就掏心掏肺说 “要对她好一辈子”,可褚韶华没想着靠丈夫度日。
看着陈家药铺生意平平,她琢磨出 “亏本卖药” 的法子。
刚开始没人看好,连婆婆都在背后戳脊梁骨,说她 “女人家瞎折腾”,结果没几个月,药铺的口碑就打出去了。
生意越做越火,收入直接翻了倍。
老爷子看她这么能干,干脆把药铺的管理权交给了她,这可把一心想让儿子掌权的婆婆气坏了。
可褚韶华不管这些,该管的事一点不含糊,该怼的人也绝不手软。
小叔子陈二顺是个好吃懒做的混不吝,见嫂子掌权就想占便宜,甚至还起了歪心思。
褚韶华哪会惯着他?
直接抄起药杵就往他脑袋上招呼,吓得陈二顺再也不敢造次;
大嫂见药铺赚钱,想空手套白狼入股分利,她也没给半点面子,一句 “没钱就别想着做生意”,怼得大嫂哑口无言。
这种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还回去” 的性子,看得观众直呼 “解气,这才是大女主该有的样子!”
可生活哪会一直顺风顺水?
没过多久,公公和丈夫出门送货,偏偏遇上了瘟疫,双双离世。
陈家一下子没了主心骨,小叔子撺掇着婆婆把家产都转到自己名下,大嫂也趁机分走一笔钱,没几天就把家底败了个精光。
更惨的是,土匪上门打劫,褚韶华拼尽全力也没保住年幼的女儿。
换做旁人,经历这么多打击早就垮了,可褚韶华咬着牙没掉几滴泪,她把家里唯一的传家宝 “紫碗” 抵押出去,换了 50 块大洋,揣着剩下的 7 块银元,独自一人闯去了上海滩。
就这股子破釜沉舟的魄力,连网友都忍不住夸:“别说在民国了,放到现在,能这么硬气的人也没几个。”
到了上海,褚韶华才算真正开启了 “开挂人生”,但这份 “开挂” 从来不是凭空来的。
她从百货公司的柜姐做起,每天起早贪黑,跟着学做生意的门道,慢慢摸清了药材市场的规律,后来又攒钱合伙开了药房,一步步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那时候正赶上军阀混战,不少商人吓得闭门不出,褚韶华却敢单枪匹马去赴军阀的 “鸿门宴”。
酒桌上,军阀拿枪指着她的脑袋威胁,她非但没怂,还伸手握住枪管冷笑,
谁都没料到,她的耳环里早就藏了毒药,随时准备反击。
连对手都不得不承认,“褚韶华就是个十足的野心家”,可这份野心,靠的全是她自己的胆识和智慧。
其实这些年,观众对 “大女主剧” 早就有点审美疲劳了。
很多剧打着 “女性独立” 的旗号,结果女主遇到事还是得靠男人解决。
但《灼灼韶华》不一样,褚韶华从来不是什么 “完美女神”,她刚开始也会隐忍,是被逼到绝路才露出锋芒;
做生意有赚有赔,不是每次都能稳赢;
遇到喜欢的人会珍惜,可绝不会为了爱情放弃自己的事业。
这种有血有肉、接地气的角色,比那些只会哭哭啼啼等救援的女主真实多了。
更难得的是,剧里的细节做得特别到位。
民国时期的街道、服饰,甚至药铺里的药材陈设,都还原得特别精致,一看就是用了心的;
剧情节奏也快,别人十集才讲完的故事,它三集就搞定了,根本不给人快进的机会;
热依扎的演技更是没话说,褚韶华的狠、韧、智,全被她演活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让人跟着入戏。
难怪观众会说这部剧 “后劲大”。
它没有狗血的套路,也没有悬浮的设定,只是讲了一个普通女子在乱世里,靠自己的双手一步步拼出未来的故事。
看着褚韶华从被迫出嫁的小媳妇,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商界女强人,你会觉得,她的成功不是靠 “金手指”,而是靠那份不向命运低头的韧性。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角色,怎么能不让人喜欢呢?
要是还没追,真的可以试试,相信你也会被 “华姐” 的魅力圈粉!
如果可以,请进入视频,点个关注
喜欢视频就点一下“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