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乐 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
拒绝问题艺人
是中国观众 和消费者的权利
说不,是我们的权利。
《中国新闻周刊》20日报道,近日,由全智贤、姜栋元主演的韩剧《暴风圈》播出,剧中出现的部分台词和画面引发争议。
台词“为什么中国会偏好战争”,剧中标注“中国大连”为破烂棚户房子。
剧中反派角色多使用中文等内容引发中国网友强烈抵制情绪,目前该剧豆瓣评分已跌至4.2分。
此外,网民还发现,剧中涉及“中国大连”的场景并非实地拍摄,而是从香港部分老旧贫民区取景。
并且通过灰暗滤镜营造出脏乱的印象,被指“有意抹黑城市形象”。
不少中国网民批评该剧“刻意抹黑中国形象”,并掀起抵制浪潮,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争议对象已从观众群体迅速蔓延至商业领域。
一些网友涌入品牌评论区要求解约,并强调“辱华艺人不应被中国市场接纳”。
同时,多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LV)”、护肤品牌“海蓝之谜(LA MER)”已删除全智贤所有相关广告和博文。
奢侈腕表品牌“伯爵(PIAGET)”也撤下相关广告内容。
家庭服务机器人国货品牌科沃斯回应称,与全智贤的合作已于2025年年初结束。
9月20日—21日,多个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22日晚, 冲上热搜。
据业内人士透露,全智贤此次风波导致其中国市场商业链条基本断裂,估计违约金和广告撤换成本等损失超过2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全智贤,本名王智贤,1981年10月30日出生于韩国首尔江南区,毕业于东国大学话剧影像学系,韩国影视女演员、模特,因出演韩剧《我的野蛮女友》《来自星星的你》等为观众所熟知。
全智贤新剧中相关内容引发中国网友强烈抵制情绪。网友涌入品牌评论区要求解约,并强调“辱华艺人不应被中国市场接纳”。
对此,第一财经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对于问题艺人,无论是现实中说的,还是剧情中角色扮演。
中国观众、中国市场都没有必要再“准入”,拒绝是我们的权力。
代言人“塌房”会在短期内对品牌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但在公众视角上,品牌和代言人只是雇佣关系,只要及时解约,就代表了品牌的一种“自洁”。
如此,也就会让代言人塌房的负面舆情和品牌之间脱钩。
甚至反而增加了一次品牌露出的短暂窗口,通过上解约热搜来彰显品牌的正能量价值定位,最后“利用”一次塌房代言人的剩余价值。
因此,终止合作从品牌营销角度来说,是最好的危机公关选择。
而且是必须越快越好,晚了就会让负面舆情和品牌价值取向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