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成京津冀微短剧产业新沃土

微短剧《“小”三国·欢乐英雄传》在保定拍摄 影视团队在涿州电影博物馆拍摄微短剧 涿州辽塔文化园向微短剧拍摄开放 可供微短剧拍摄的酒店庭院外景

公司车间、学校教室、风景园林,甚至是真正的董事长办公室,如今在河北保定,只需要一个电话,微短剧团队就能到这些真实场景中取景拍摄。今年4月,河北保定市发布了支持网络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二十条措施,努力将保定打造为中国北方微短剧生产基地。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和北京毗邻的保定涿州市已建立了微短剧产业基地,目前吸引了25家企业前来注册,其中约七成来自京津冀。

北京福拉沃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花佳楠近日刚刚结束在涿州的短剧拍摄,剧中的公司、老校舍、老院子等重要场景都在当地的协助下找到了。“这些真实的场景有着浓郁的烟火气。相比北京,涿州的住宿、餐饮、人工等成本更低,拍摄费用节省了约一半。”如今的保定,正为京津冀文化产业发展点燃新“引擎”。

产业优势

全方位服务为影视企业降低成本

“我们公司总部在北京,之前主要创作大家熟悉的长剧,但今年我们决定在坚持创作长剧的同时,于涿州成立分公司,着力创作微短剧。”近日,导演马帅正在刚刚入驻的涿州办公室内,为即将开拍的微短剧做着准备。

马帅所在的办公室位于当地的一栋5A级写字楼内,从窗户望出去,可以看到远方巍峨的太行山。距离写字楼不远就是高铁站,从那里坐高铁只要22分钟,就能抵达北京。

这间办公室是当地政府支持的。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了吸引更多像马帅这样的微短剧从业者来涿州发展,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原则上给予最长6年的租金全免政策,用真金白银为创业者减负。此外,当地还设立了涿州影视制作服务中心,为来涿州的影视企业提供后勤、选景在内的全方位服务。

如今,写字楼里已汇聚了25家影视企业,大家都希望在这里搭上时代的浪潮,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微短剧。

花佳楠今年已带队在涿州拍摄了两部短剧,其中一部现代爱情剧需要拍摄公司、学校、老居民院在内的多个场合,才能达到剧情需要的效果。经过多方考虑,他最终决定到保定涿州取景。

他回忆说,涿州与北京相邻,当时从北京开车出发,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涿州。这样短的距离,大大节约了器材运输的成本。与此同时,涿州距离大兴机场只有约30公里,很多演员乘机在大兴机场落地后,坐车很快就到了涿州。方便的交通,为拍摄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这里的一切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花佳楠说,在拍摄前,他需要根据剧本确定拍摄场地,把所需场地的要求告知当地的影视制作服务中心后,没两三天就收到了影视制作服务中心送来的大量备选场地的资料。“我们提出了一些调整意见,之后没几天,影视制作服务中心就按我们的要求,再次送来了新的场地资料。从最开始提出要求,之后不到一周时间,我们就确定了想要实际考察的场地范围。这给我们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其中有一出戏,是主角回忆以前的校园时光,我们希望找一所有年代感的学校来拍摄这部分镜头。提出需求后,影视制作服务中心就帮我们去对接符合条件的学校,最终在确保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同时,让我们到真正的校园中完成了取景拍摄。”花佳楠说,由于是真实的校园,拍摄团队只需要对现场的陈设进行一些简单的调整就行了,又一次节约了拍摄的时间成本。“在真实的场景中拍摄,那种日积月累所形成的烟火气,是到摄影棚拍摄无法实现的。”

就这样,只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剧组就完成了涿州部分的拍摄工作。“影视制作服务中心还为我们沟通了餐厅、酒店,争取到了优惠的价格。整体算下来,在涿州拍摄微短剧的成本大约只有在北京拍摄的一半。”

政策护航

优秀剧本最高补贴20万元

“保定承载燕赵文化厚重底蕴,兼具创新活力与区位优势,是微短剧产业的天然沃土。”今年4月,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副司长杨铮在保定参加中国·保定“夏夜繁星”微短剧嘉年华启动仪式时表示,保定可依托政策引导与内容创新,强化市场影响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输送文化动能。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目前保定也在顺应趋势,用政策支持赋能微短剧这一新兴产业。今年,保定发布了《保定市支持网络微短剧高质量发展的二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构建起从内容创作到产业生态的全链条支持体系,努力打造中国北方的微短剧生产基地。

《措施》中介绍,保定市积极鼓励网络微短剧剧本创作,对反映保定优秀历史文化、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剧本,入选国家、河北省剧本创作扶持并成功上线播出的,将按剧本版权方总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20万元。为鼓励取景拍摄场地联动,对年接待微短剧剧组数量和拍摄天数达到一定标准的场地,经评选认定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据《保定日报》报道,保定市正着力建立涿州微短剧产业基地和微短剧创意制作基地。微短剧创意制作基地则借助保定新闻传媒中心的资源和大学生群体人才优势,建设以创意孵化、剪辑包装制作为主的产业基地。

在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付冬萌看来,涿州在发展微短剧产业上有着不少区位优势。“京涿高铁每天停靠41班次,现在每天都有大约3万人搭乘这趟列车到北京通勤。涿州还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有260多处古迹,为微短剧产业提供了丰富的取景地和IP资源。”

多名微短剧从业者都表示,保定与涿州的悠久历史,为拍摄微短剧提供了不少灵感。在花佳楠眼中,涿州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张飞的家乡,也是书中桃园三结义这一典故的发生地,他今年就曾以这些故事为素材,拍摄了一部以三国故事为主题的微短剧《“小”三国·欢乐英雄传》。这部微短剧上线仅一周,播放量就突破千万次。

据悉,除了保定市出台的《措施》,涿州当地还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鼓励各单位各部门全力支持微短剧企业的工作,用政策为微短剧产业的发展护航。

服务保障

影视制作服务中心“一站式”解痛点

涿州北门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孙朋涛是涿州本地人,多年前到北京开办了影视公司,参与了《建党伟业》《智取威虎山》等多部知名电影的创作。如今孙朋涛又回到家乡创办影视公司,成为了保定市影视业的领军人物。他参与拍摄电影的海报都挂在公司走廊的墙上,成为了他多年来拼搏的见证。

长期拍摄影视作品的经验,让孙朋涛更清楚影视从业者的需求。为了响应保定市发展微短剧产业的号召,就任保定市网络微短剧协会会长的孙朋涛决定建立影视制作服务中心,为保定的微短剧产业发展提供后勤保障支持。

“得知保定想要大力发展微短剧产业后,我很兴奋。保定除了利用自己的特点外,还可以通过做好服务,来吸引更多的影视企业到保定来。”孙朋涛告诉北青报记者。

做好服务的第一步,是制作一份供影视企业使用的取景场地地图。孙朋涛介绍,他和团队梳理了保定市范围内的取景地资源以及场地负责人的联系方式,将这些资源汇编成册。“一开始我们会请场地负责人发一些照片过来,很多照片虽然美,却不适合影视公司拿来参考。我们收集好这些资料后,再安排熟悉影视行业的人去实地探访,拍摄适合影视公司参考的取景图,这个过程中我们几乎跑遍了保定的每一个地方。”

北青报记者在这份取景地图上看到,仅涿州一地,影视制作服务中心就汇总了31处取景地,每处取景地除了提供详细的文字介绍、联系人电话以及导航地址外,还有3到5张取景照片。取景地包括了企业、商场、名胜古迹、学校、医院等多种场景。

“甚至有企业的董事长把自己的办公室提供出来,说可以让微短剧企业来实地拍摄。”孙朋涛说,除此之外,只要影视公司提出取景需求,团队就会全面梳理所有符合条件的取景地,并做好和场地业主的对接工作,确保影视公司来涿州就能随时探访取景。

在影视行业,时间就是金钱,一旦开机,剧组几十人每一天的住宿、伙食的花费都会很大。“我们作为行业协会,去和保定优质的餐饮企业、酒店企业洽谈,‘变零售为批发’,为来保定拍摄的剧组争取到了最优惠的价格。”孙朋涛表示,他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影视企业来保定能“既省钱又省心”,将“海底捞”式的优质服务,化为保定发展微短剧产业的优势之一。

协同发展

将微短剧“种草”转化为文旅新机遇

为微短剧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机会的同时,微短剧产业在进一步带动保定的发展。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显示,2024年微短剧行业直接、间接带动64.7万个就业机会,2025年就业人数将随市场规模继续增长。孙朋涛也表示,随着更多的剧组到保定拍摄,他们会给当地带来更多的消费,这本身就对当地的经济起到了刺激作用。

与此同时,保定还在积极推进本地人才参与到微短剧产业的发展之中。付冬萌介绍,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涿州微短剧产业可以从北京吸引大批高端人才。而保定也有多所职业院校开办了表演、导演、计算机等相关专业,可以提供大批影视企业所需的中端人才。目前当地政府也在为这些职业院校与影视企业牵线搭桥,鼓励更多的本地学生来到微短剧企业实践兼职。

马帅非常支持学生多来参与短剧制作。“我以前主要是拍摄长剧,如今花了很长的时间,才适应短剧的特点和节奏。这期间我也经历了很多纠结的心理过程。如果学生们能够早一些接触到这些最新的产业模式,参与到微短剧的实践当中,可能就不需要经历这些纠结,从而更快地融入到这个产业之中。”

微短剧与文旅的协同效应,也有望给保定带来更多发展空间。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第七次短视频用户价值年度调研报告》显示,74.4%的微短剧用户看过文旅题材微短剧,观看后对拍摄地加深了解、提升好感的用户占比均超85%,愿意前往当地旅游、消费体验、推荐亲友的用户占比超80%,“种草—转化”效应显著。

2024年,保定原创微短剧《驴火了》成功入选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剧目,剧中出现的西大街、古镇大激店、易水湖等取景地迅速走红,让更多人领略到保定的独特魅力。

也有很多微短剧来到涿州取景,今年刚刚开业的涿州电影博物馆,就在近日迎来了一批微短剧拍摄团队。博物馆馆长李尚哲表示,现在涿州在大力扶持微短剧产业,博物馆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微短剧,将涿州的历史文化宣传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涿州。

来到涿州后,马帅在当地发现了不少传统美食。他计划将这些美食植入到短剧中。在他看来,出现在微短剧中的这些“吃播”画面,能把当地美食传播给更多的观众,进而带动更多游客来到保定、品味涿州。

据《保定日报》报道,保定将力争到2027年,累计推出150部以上精品微短剧,培育壮大30家以上规上微短剧企业,建成2个微短剧基地,基本形成空间集聚、主体丰富、创作活跃、科技赋能、服务完善、健康有序的微短剧产业生态,全力打造中国北方微短剧生产基地。

本版文/本报记者屈畅实习生李茂健

统筹/孙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