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灼灼韶华》最新的剧情中,田大少与褚韶华的斗争还在继续。
侵权案撤诉、补脑丹热销、王国栋被杀,在接二连三的失败之后,田大少对褚韶华充满了敌意。只是,褚韶华足智多谋,又有闻知秋出谋划策,田大少虽然看不惯她却又干不掉她。
作为上海药行的扛把子,田同道有深如海的心机、用不尽的手段。在他看来,正面刚不是褚韶华的对手,那么完全可以从她的身边人围猎,对她的软肋处下手。
康二妞,是田大少精心物色的报复对象。二妞与韶华,从祁州到上海,从孩提到成年,两人之间历经磨难、情同姐妹。为了对付褚韶华,田大少决定剪其羽翼、去其爪牙,把二妞彻底击垮,就等于砍掉了韶华的一条胳膊。
神仙打架,殃及凡人。在田大少的运筹帷幄下,小伍从北京赶到了上海,顺便带来了康二妞在临芳楼时不堪的过往。
田大少利用小伍的爆料,收买了上海滩的一家媒体,在二妞新电影的首映礼上当众抖出了真相、揭开了伤疤。一时之间,电影明星白冰心就是青楼女子露凝香的消息迅速抢占了上海各家媒体的头条。
电影首映变成了社死现场,突如其来的剧变,让曾经的康二妞、如今的白冰心措手不及。但是,田大少却丝毫没有收手的意思,他比谁都清楚,趁你病、要你命才是最正确的操作。
为了将白冰心搞臭搞烂、彻底锤死,田同道躲在幕后、推波助澜,不断炒作事件、制造舆论。于是,各大媒体、无良小编顾不上吃相,赤膊上阵、争相撰稿——张家的报刊采访了青楼的老鸨,李家的周报刊登了小伍的专访,有人走街串巷找(嫖)客,有人添油加醋写报道。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田大少深知舆论的超强杀伤力,纵然身正不怕影子斜,但总有唾沫星子淹死人的故事发生。何况,康二妞的往事并非是完全的空穴来风、无中生有。
最终,走投无路、不堪重负的二妞,只能选择自杀、一死了之。如果不是褚韶华和闻知秋及时出现,二妞已经命丧黄泉、撒手人寰。
在逃过一劫之后,二妞在韶华的帮助下,如同浴火的凤凰,迎来了涅槃重生。
这场风波过后,我们不禁要问,谁才是逼得二妞自杀的凶手?
田大少策划、小伍们执行,从这个角度来看,小伍固然可恨,但田同道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如果没有他在幕后操控,一切或许根本就不会变得这般糟糕。
只是,田大少与康二妞,有恩怨、有仇恨,双方之间明争暗斗、痛下杀手,也算是事出有因。真正让人感到愤怒和不解的是,在二妞被人开盒的时候,原本应该光明磊落、执笔千秋的媒体,却意外地扮演了帮凶的角色。
在这场全城吃瓜的闹剧里,媒体一直在蹭流量、造热点、带节奏、传谣言,持续不断地将事件推上头条的位置。在这个大型吃瓜现场中,申城的媒体制造爆点、收割流量、裹挟舆论、误导民众,始终在秀下限。
反观事件的真相、二妞的处境,没有人关心、没有人同情。毕竟,对于媒体而言,他们要做的只是消费二妞,而不是拯救二妞。
康二妞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民国时期的女明星阮玲玉。
1935年3月8日,阮玲玉在上海新闸路的住宅中吞药自杀,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她的生命定格在25岁那年的初春——死前,她曾长期身陷两任男友张达民与唐季珊的纠缠和背叛中。
在阮玲玉死后,唐季珊曾经公布过她的遗书,其中有“人言可畏”四个字。多年以后,虽然这封遗书被认定为伪造,两封真正的遗书也重见天日。
坦率地讲,阮玲玉的死,固然是张达民诬告勒索与唐季珊自私背叛共同催生的恶果。只是,在官司缠身之外,公众羞辱、小报谣言、舆论发酵,这些才是她被逼自尽的深层次原因。
人言可畏,是阮玲玉逃不过的困境,也是康二妞自杀的真相。即使在阮玲玉香消玉殒之后,作为罪魁祸首的记者们,依然认为责任全在死者,与媒体毫无关系。
毕竟,按照记者的说法,那些关于阮玲玉的报道,“大抵采自经官的事实,绝非捏造的谣言,旧报具在、可以复按”。这样推卸责任的说法,和康二妞的遭遇如出一辙。何况,当时的媒体完全可以甩锅给时代,在蒋介石统治下的新闻记者们,早就威风扫地,不再是无冕之王。
在阮玲玉自杀后,鲁迅先生曾以愤怒而犀利的笔触写下过一篇经典杂文——《论“人言可畏”》。
在文中,鲁迅先生曾经这样写道,“新闻的威力其实是并未全盘坠地的,它对甲无损,对乙却会有伤;对强者它是弱者,但对更弱者它却还是强者,所以有时虽然吞声忍气,有时仍可以耀武扬威。于是阮玲玉之流,就成了发扬余威的好材料了,因为她颇有名,却无力。”
新闻媒体之所以要反复消费阮玲玉,是因为她有名气,有流量保证;而她偏偏又没有自保的能力。这样的新闻人物,简直是最好的对象。
何况,无良媒体、小报记者们之所以喜欢桃花新闻、花边故事,是因为他们迎合受众的需要。鲁迅说,“小市民总爱听人们的丑闻,尤其是有些熟识的人的丑闻。”
阮玲玉有知名度、有辨识度,自然也有话题度。民众们在吃瓜的同时,还能通过错峰出行式的对比,催生着特殊的优越感。
对此,鲁迅在文中辛辣地讽刺道,“有的想,我虽然没有阮玲玉那么漂亮,却比她正经;有的想,我虽然不及阮玉玲的有本领,却比她出身高;连自杀了之后,也还可以给人想,我虽然没有阮玲玉的技艺,却比她有勇气,因为我没有自杀。花几个铜元就发见了自己的优胜,那当然是很上算的。”
遗憾的是,一百年间,真相还是跑不赢谣言,理性依旧驱不散焦虑。至于软饭男张达民的贪婪,家暴男唐季珊的自私,不过是阮玲玉自杀事件中微不足道的挂件,多一点不多、少一点不少。嘴上评论、指尖转发、手动点赞带来的二次伤害,最终淹没了阮玲玉,也让康二妞选择了自我了结。
每一个看客,都是潜在的帮凶。如此看来,康二妞的自杀,几乎每个人都是凶手。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