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甄嬛仅靠3个历史典故,让焦头烂额的皇上茅塞顿开,靠实力喜提“常务副皇上”
苏轼的诗里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爱啃书本的甄嬛容貌姿丽,因此很受皇上喜欢。
就连在御书房批折子理朝政,都邀着嬛嬛一起陪着他。
俗话说“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史书也是甄嬛的喜欢读的书之一。
剧中甄嬛和皇上互动的地方很多,特别是有两次四大爷为朝政头疼,甄嬛将三个历史典故娓娓道来。
皇上在听的过程中,心中的迷雾和忧虑也在悄然散开。
可见要说服一个人,讲故事的效率还是蛮高的。
1 两个典故稳住敦亲王和年羹尧
“哼哈二将”敦亲王和年羹尧,一个有着纯正的皇族血脉,一个有炙手可热的军权。
这两人凑到一块儿,想方设法地给皇上找不痛快。
一个上书开门见山地索要好处,给他故去的亲娘温僖贵妃要死后哀荣。
一个紧随其后,明晃晃地蛐蛐皇上:做人要有孝心哦。
皇上明知他们不怀好意,但是当前双方实力对比之下,他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当一个人在御书房的时候,怒发冲冠的皇上气得都快要拆家了。
这个时候贴心的甄嬛来到御书房,先是探明皇上打算接着做忍者神龟,然后将两个历史典故,言简意赅地说给皇上听。
只听甄嬛说道:“汉景帝为平七国之乱,不得不杀了晁错,光武帝刘秀为了复兴汉室,连自己兄长被杀都要忍耐。”
“但这之后也是他们,平定天下开创盛世,大丈夫能屈能伸,皇上忍一时之痛,才能为朝政谋万世之全。”
最后还不忘安慰皇上的小心脏:“并非窝囊,只是屈己为政。”
这一段话说得行云流水,既有两个历史典故做背书,又给足了皇上情绪价值。
难怪四大爷听了后,长长地呼了口气,整个人由怒而紧绷的状态,一下子变得松弛下来。
皇上也会哄人开心,不忘给甄嬛由衷地肯定:“嬛嬛,你说的话总是那么叫朕心里舒坦。”
皇上的评价很是中肯,甄嬛用讲故事的方法,表明自己和他站在统一战线上。
还用前人的成功案例,让皇上不再犹豫不决。
同时充分肯定了大胖橘是明君,里子面子都给足了他。
2 一个典故挑明年羹尧是纸老虎
年羹尧等皇上的召见,又是说腿疼要椅子坐,又是看见老十七果郡王不起身相迎。
这波操作把功高盖主拿捏得死死的,也把皇上身边的红人苏培盛膈应坏了。
苏培盛像拉家常一样说给皇上听,每一句都精准地引起大胖橘的强烈不满。
真的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关键时刻甄嬛袅袅婷婷地走来。
皇上问她怎么看党朋问题,甄嬛就像提前打好草稿一样,给出了满意的答复。
只听她说:“臣妾读欧阳修的朋党论时,有段话深觉有理,小人同利之时,暂相党引成为朋党。”
“等到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时,则互相贼害,以利相聚,必然会为争利而散。”
甄嬛讲这个故事是想说:不必担心有一群人围着年羹尧,如果年羹尧被撂倒,其他人看没有什么利益可图,也就作鸟兽散了。
甄嬛引用的典故,让皇上长时间担忧的年羹尧,瞬间变得不再那么可怕。
嚣张的年羹尧也就是个纸老虎,皇上现在可以放松下来,把心放在肚子里。
甄嬛不仅讲故事,还说:“所以任何烦心事,都不足以成为皇上的烦心事。”
说所有的烦心事都不会让皇上烦忧,这话多少有些哄他开心了。
但是四大爷吃这一套,这会儿正是甄嬛帮他拨开迷雾的时候,女朋友说啥那自然都是对的。
3
甄嬛不是干巴巴讲道理的人,闲暇时间她总是手不释卷。
这也让她的记忆里,装满了各种有趣的历史故事。
如果没有听到这些故事,按照当时的大环境,皇上不得已依旧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但是没有前人做参考,他会有孤军奋战的感觉,时不时会觉得心慌慌。
时而想进取,又时而想退缩。
在反复纠结中完成一件事,最终的成果会打折扣,心情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而经过甄嬛巧妙的点拨,一下子就茅塞顿开了,皇上便可以内心里踏实地朝着目标前进。
针对敦亲王和年羹尧,不管是现阶段的忍气吞声,还是时机成熟后的一网打尽,都可以做得很丝滑。
这也是甄嬛的高光时刻,俨然“常务副皇上”一样闪闪发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