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韶华》:韶华分家产,一碗水端平!为何娘家婆家都不满意?

在《灼灼韶华》最新的剧情中,褚韶华决定出国了。

《灼灼韶华》:韶华分家产,一碗水端平!为何娘家婆家都不满意?

和许多小富即安的人不同,韶华有野心、有目标,她的眼里有星辰大海,华顺药铺的方寸之地自然不是终点。

该出走时就出走,风风火火闯欧洲。

韶华的性格,向来是说一不二,从不拖泥带水。她是个天生的行动派,既然找准了方向,那就不会有片刻的彷徨。

不过,在离开祁州之前,韶华还要把华顺药铺的生意和褚陈两家的母亲安排妥当。韶华是个孝顺的人,为了避免自己走后,母亲和婆婆陷入老无所依的境地,在临走之前,她决定对华顺药铺的股份进行分配。

《灼灼韶华》:韶华分家产,一碗水端平!为何娘家婆家都不满意?

自古至今,做蛋糕和分蛋糕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蛋糕做大很难,更难的是把蛋糕分好。毕竟,做蛋糕是做大增量,而分蛋糕则是分配存量。

韶华善经营、懂管理,更深谙分蛋糕的艺术。在华顺药铺的创办过程中,双方母亲都不曾投资、也不参与管理,双方的贡献都等于零。正如嫂子周燕说的那样,整个药铺是韶华一手操持。

既然两家一样,韶华给出了这样的分配方案——母亲、婆婆各自持股四成,剩余两成员工持股。这样既保证褚陈两家持有股份、享有分红,又保证了员工的积极性和管理的独立性。

《灼灼韶华》:韶华分家产,一碗水端平!为何娘家婆家都不满意?

双方各四成,一碗水端平。在韶华的心里,手心手背都是肉,娘家婆家一样亲。对于两位老人来说,四成股份、每年分红,足以保证她们的晚年生活富足、衣食无忧。韶华的良苦用心,作为旁观者,我们自然会看得一清二楚。

谁料,在韶华公布分配方案后,娘家人和婆家人都感觉不公平、分得少。明明是两全其美的好事,为什么最终落得个两头不讨好、里外不是人的结局呢?

一切,都是贪心惹的祸。

《灼灼韶华》:韶华分家产,一碗水端平!为何娘家婆家都不满意?

从嫂子周燕,到婆婆二顺,他们之所以对分配方案颇有微词、拒不接受,是因为内心的贪欲在作祟。华顺药铺生意好、人气旺,每年的收入不在少数。因此,大嫂子和小叔子才会对分配方案不满。

然而,如果我们细细思量褚陈两家的反应,却又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同。

陈家母子对于分配方案的不满,是传统的封建思想在作祟。站在婆婆的角度来看,褚韶华嫁进陈家、结婚生子,那就是陈家人。在她狭隘的认知里,褚韶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然进了陈家的门、那就是陈家的人,因此,药铺的股份自然与娘家人无关。

《灼灼韶华》:韶华分家产,一碗水端平!为何娘家婆家都不满意?

以婆婆的视角来看,华顺药铺是陈家的财产,因此,褚家人自然没有分蛋糕的资格。

在韶华与母亲、兄嫂交待股份分配方案时,褚家人的反应比陈家人小得多。在一百年前的中国,褚家人依然秉承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陈旧观念。因此,无论是褚母,还是大哥,对于能够分得四成股份已经是心满意足。

不过,嫂子周燕对韶华的分配方案却并不满意,所以,她主动登门、兴师问罪。在嫂子对韶华的质问中,有一段话值得细品,“伙计都能分?凭什么啊?你跟你大哥是亲人,你俩都姓褚,现在你把股份给了外姓人,你这不是胳膊肘往外拐吗?!”

《灼灼韶华》:韶华分家产,一碗水端平!为何娘家婆家都不满意?

在婆家和娘家的指控中,双方对韶华最大的不满都是胳膊肘往外拐,但是细品之下,两者却有不同。婆家人对韶华的不满,是因为把股份给了娘家人;娘家人对韶华的不满,是因为把股份给了伙计们。

人比人,气死人。陈家对褚家拿四成有意见,褚家对员工拿两成不满意。毕竟,在周燕看来,江先生也好,王先生也罢,他们都只是华顺药铺的打工人,属于妥妥的外姓人。

外姓人分到了蛋糕,而自己作为亲哥哥,却分到了空气,这样强烈的对比,自然会让兄嫂心生不满。

《灼灼韶华》:韶华分家产,一碗水端平!为何娘家婆家都不满意?

但是,如果你以为这就是周燕上门问罪的真实目的,那么显然是被她高超的演技骗了。

事实上,褚韶中、周燕两口子对于四成的股份还是比较满意的。在周燕被赶出药铺后的当晚,褚韶中就曾对老婆说过,“韶华不是给了我们四成股份吗?在娘手上,不就等于在我们手上吗?”

周燕之所以大动干戈、讨要股份,本就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想法。对于小姑子韶华的脾气,她不是没有领教过。因此,她气势汹汹、杀向药铺,表面上看是替老公索要股份,实际上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当时,周燕是这样说的,“你说药铺不给他就算了,好歹股份你给他留一点啊,现在可倒好,一丁点股份都不给他留,甚至连掌柜都不给他做。

《灼灼韶华》:韶华分家产,一碗水端平!为何娘家婆家都不满意?

世上所有的事情,永远都是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求下而不得。

正如鲁迅说的那样,“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

周燕之所以开口索要股份,根本目的并不是一定要得到股份。她深谙折中处理的艺术,她所求的是能够让韶中当上药铺的掌柜。所以,她才会在最后说出了真实目的——“甚至连掌柜都不给他做。

这话说得很艺术,变相地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诉求和谈判底线——让褚韶中做华顺药铺的总经理就行。

《灼灼韶华》:韶华分家产,一碗水端平!为何娘家婆家都不满意?

只是,对于哥哥的经商水平,韶华心知肚明。她能把百年老字号的迟春堂变卖,就能把华顺药铺搞黄。所以,自始至终,她从来都没想过让哥哥执掌华顺药铺。

褚韶中,志大才疏、难堪大用。借用韶华自己的话来评价哥哥,“做生意,第一要看清自己。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