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驾车上公路,本身就带有一种打破规则的意味。但问题在于,大多数国内创作团队对于女性公路片仍然缺乏创意。开快车、吐烟圈,大声说话,中性打扮,仿佛只有这样才叫“飒姐”。
作者| 丁丁
编辑| 晶晶
排版| 苏沫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发布初始时间:2025年9月13日
《轻于鸿毛》试图复制《好东西》的成功,但是没有成功。
同一个出品方的电影,同样用了宋佳当女主,同样是全片塞满了迎合女性观众的金句,电影里几乎没有男性角色什么事,这不正是市场最爱的女性主义电影吗?为什么《轻于鸿毛》从宣传期到上映期都几乎没有激起什么水花?
电影本身水准一般,它的题材在国内比较少见——女性公路片。国产公路片本来就少,数得上名字口碑不错的只有《无人区》《人在囧途》《心花路放》等男性主导的公路片,女性+公路,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香车美人,不会想到她们开车飞驰。
不知道《轻于鸿毛》是否有意弥补这一市场空白,本来是个好尝试,可惜,电影里的女性公路高光时刻都放在了宣传物料里,而且重点在于宋佳耍帅,跟“公路”其实没太大关系。
好的公路片,人、车、路(景)缺一不可。
01
《轻于鸿毛》的故事一句话概括:前任和现任见面分外眼红,从为了男人针锋相对到互相理解,从敌蜜变成闺蜜,最后得出“男人轻于鸿毛,姐妹重于泰山”的结论。
该电影的优点在于两位女主都很赏心悦目,表演水准都在线。佟丽娅是国内为数不多同时拥有妩媚、温柔、贤良、脆弱、性感等特质的大美人,可能因为长得太美,她的演技其实一直被低估了。宋佳的优势则非常明显,演技免检,去年一部《好东西》一部《山花烂漫时》,影视双丰收。
《轻于鸿毛》跟《好东西》一脉相承的核心是——男性在电影里是镶边,起到一个树靶子的作用,以突出“女性互助”的主题。这一套方法论从电影里蔓延至颁奖典礼还有各个女艺人的宣传稿中,现在简中文化语境流行“girls help girls”,雌竞早就过时了,所以女性电影也不再讲述撕头花,而是拼命把姐妹情深玩出花,甚至还有点百合情谊。
女性电影几乎批量复制这套方法论,女主必须搞事业、必须不依附男人,她肯定会遭遇挫折,然后身边的好姐妹会不顾一切接纳她拥抱她。
不是反对女性电影,而是这种千篇一律的女性互助叙事看得人审美疲劳,活在真空环境里,自动把一切“雄性不良因素”自动屏蔽,似乎只要姐妹间亲亲抱抱举高高所有困难都能迎刃而解。
这样的女性主义和女性互助,过于浅显,随着同一套公式复制黏贴越来越多,观众开始不买账了,女性电影今年票房都一般,让人开始思考,这是否是一种市场反噬。
02
当然,女性公路片也有珠玉在前,《末路狂花》就是经典中的经典。与《末路狂花》相比,《轻于鸿毛》的问题不在于“讲女性故事”,而在于“只会讲一种女性故事”。
《末路狂花》之所以成为经典,并非只是因为“两个女人开车逃亡”,而是它在公路类型框架下,真正触及了女性所处的社会困境——父权结构的压迫、婚姻的窒息、性暴力的威胁、法律与道德对不同性别的双重标准。而《末路狂花》中路易丝和塞尔玛的反抗也并非一句“男人算什么东西”就能概括,而是在极端情境下,女性自我意识的彻底觉醒与悲剧性的终极选择。
反观《轻于鸿毛》,它把“公路”变成了一个空洞的舞台背景,把“女性互助”简化成一种口号式的情绪宣泄。电影中的角色没有真正面对路上的风险与不确定性,没有在陌生环境中暴露脆弱、怀疑自我、重塑关系,甚至也没有把沿路中的风景与人物处境结合起来讲故事,而这才是公路片最核心的戏剧张力。
宋佳饰演的李鱼坐在驾驶座确实又飒又帅,能掰弯不少直女,但她缺乏公路片主角应有的与公路融为一体的叙事,只是从“讨厌情敌”变成“理解情敌”,电影里还试图塞进去不少社会议题,本质上还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性别立场切换,而非真正的女性公路片。
03
女性公路片之所以难拍,是因为它必须同时完成两重突破:一是类型意义上的,二是性别意义上的。
公路片本身追求的是“在路上”的自由与未知,而传统叙事中,“汽车和公路”往往被默认为男性的领地。女性驾车上公路,本身就带有一种打破规则的意味。但问题在于,大多数国产创作团队对于女性开车上路仍然缺乏创意,陷入一种刻板想象,要么把女性公路片拍成“闺蜜旅行vlog”,风光美、造型靓、金句频出,但内在空虚;要么刻意强调“女性力量”,却只是让女性模仿男性化的冒险方式,开快车、抽烟喝酒、大声说话,仿佛只有这样才叫“飒姐”。
真正的女性公路片,应当关注女性独有的生命经验如何与“公路”这一空间发生互动共鸣。例如,女性对“安全”的敏感度更高,路上的危险对她们来说可能更具体、更生理性;女性之间的关系往往更复杂,既有互助也有试探,既有信任也有隐瞒,这本身就是丰富的戏剧土壤。
女性面临自我抉择时,常常被社会期待与家庭角色捆绑,而“在路上”正是一个剥离这些束缚的过程。这在《末路狂花》等经典女性公路片里,本来是被深入挖掘的议题,而在《轻于鸿毛》中却被简化为一句“女性互相托举”的主题。
这是一种创作上的偷懒,也是对女性主义深度的消解。
04
国产女性公路片究竟缺什么?
缺的不是题材潜力,而是创作的诚意与勇气。
事实上,观众并非排斥“女性互助”,而是排斥被当成情绪靶子反复灌输同一套话术。《轻于鸿毛》试图用“女性同盟”的口号取代扎实的故事细节,用“厌男”的情绪代替真实的困境刻画,最终只会让女性电影越走越窄。
女性公路片需要的不是更多的宋佳耍帅镜头,而是更真实的女性面孔,她可以不会开车但努力学,可以在路上崩溃大哭但擦干眼泪继续开,可以一边骂男人一边偶尔想起某个温柔的前任,可以矛盾、可以软弱、可以后悔,因为“自由”的前提是“真实”,而不是完美无缺的真空环境,把路上的一切障碍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未来的国产女性公路片如果真想打开市场,或许应该少一点“口号式金句”,多一点不同类型融合的探索。比如,《杀死比尔》系列的公路+动作融合;《涉足荒野》自我疗愈的公路+家庭伦理……甚至公路+轻科幻,如果未来AI可以完全自主开车,女性在路上会面对什么,会不会因为跟AI意见不合而争夺方向盘?
类型题材不是枷锁,而是容器,真正需要装满的是更丰富多元的生命经验。
至于《轻于鸿毛》,它或许只是一次不太成功的试水。但至少它提醒了市场:女性公路片这个赛道,依然空旷,依然值得期待。
只是,下一次,请让她们真正上路,而不只是换个场景拍“姐妹互夸”。
「四味毒叔」
出品人|总编辑:谭飞
执行主编:罗馨竹
联系邮箱:siweidushu@126.com
微信公众号lD:siwei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