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曹保平带着他的“者也”系列第二部作品《脱缰者也》重返银幕。这部让曹保平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作品,以世纪之交的天津城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看似荒诞却折射现实的故事。
郭麒麟饰演的马飞在全家人眼中一直都是个“问题少年”,因欠高利贷重返故乡天津,试图找家人索取八十万拆迁款无果后,竟“绑架”自己的外甥。
由此引出三路人马为这八十万而奔波——马飞和女友矇矇、杀手小六、发小猪头肉组成“业余哄拐团”;二姐、二姐夫、大姐、大姐夫组成“家庭救援团”;以及以杨保全为首的“天津大耍帮”。
多线并行一直都是曹保平电影中非常突出的叙事手法,在《脱缰者也》中,导演也将不同的人物脉络植根于剧情中,最后“世界线收束”,完成全片的重头戏。
郭麒麟作为本片绝对的男主角,承担了串联人物的作用,在这出“津味喜剧”里,土生土长天津人的他,发挥了自己方言优势和喜剧特长,塑造了一个既痞气又善良的角色。一头长发,一件T恤,一口流利的天津方言,把试图通过“绑架”外甥改变命运的复杂角色诠释得十分到位,他与侄子之间的“津”式舅甥对手戏,既是影片的笑点来源,也是动人的情感核心之一。
“天津味”就是《脱缰者也》最显著的特色,这股“津味”体现在台词中、体现在人物的行为逻辑里、体现在美术置景中,也体现在故事主旨里。
天津人算是全中国最有喜剧天赋的群体之一了,仿佛自带幽默细胞,每句话都有梗。在《脱缰者也》中,曹保平深刻挖掘出了天津人的“喜剧血脉”,将犯罪题材与喜剧元素巧妙混合,植入浓郁的天津地域文化基因。片中每一个角色都操着一口天津方言,很多俗语的表达甚至要非天津地区的观众看字幕才能理解,很地道了。
当然,天津话在片中绝非简单的语言工具,而是贯穿始终的灵魂线索。天津话自带的“哏儿”劲,也为人物性格塑造注入了生动灵魂。充满“津味”的美术设计为本片真实又有些虚幻的背景增添了质感。
《脱缰者也》中呈现出的千禧年间天津都市景观,是这两年在大银幕上很难见到的,城市场景的复古霓虹灯光具有漫画色彩,这也是将剧情张力与人物关系和故事向前推进的一个表达形式。郊外马飞的藏身据点和破庙也有种真实感,与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相得益彰。
盘头文化、赛鸽文化等充满年代感的天津传统,也成为了塑造人物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一环。可以说,天津也是《脱缰者也》中的另一个“主角”,它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参与叙事的中心。
曹保平将本片取名为《脱缰者也》,一方面是指马飞这个家庭中的“异类”如脱缰野马一般不受控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和导演之前作品《追凶者也》相呼应,形成一个“者也”系列。
但是如果你足够熟悉曹保平的作品,就能看出,《脱缰者也》表面上和《追凶者也》一样,都是犯罪喜剧片,且都采用了多线叙事结构,都充满地域色彩,但其内核却和前作大相径庭。
《追凶者也》通过环形叙事,从三个视角讲述同一个故事。刘烨饰演的宋老二为洗清杀人嫌疑,自行追凶,最终牵扯出张译饰演的杀手董小凤和段博文饰演的王友全,在荒蛮西部上演了一场寻凶大戏。
《脱缰者也》则深入家庭内部,探讨代际冲突和个人身份认同,主要想表达反对“爹味”和“父权”。马飞小时候因为父亲误解而被送入少管所,从此他好像真就变成了“恶人”,出狱后也依然叛逆。这种看似“脱缰”的反叛,其实是对家庭秩序和父亲绝对权威的反抗。
马飞长大后成为和父亲一样的“混蛋”,但还是无法和父亲这样的“混蛋”和解,如此来看这只是他逃避童年创伤的一种自我欺骗之举,其实底色并不坏。马飞在外甥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童年映射,也逐渐找回失去的童年。
当我们将《脱缰者也》与导演之前的作品《狗十三》《涉过愤怒的海》一起比较,才发现这三部电影潜藏的精神线索才是一致的,它们共同构成了曹保平对东亚父权传统的批判三部曲。
《狗十三》是导演最早涉及“反父权”理念的作品,讲述13岁少女李玩在父母离异后与爷爷奶奶同住,因为一只狗的得失,经历了与父亲的种种冲突。一只小狗在父亲眼中不过是让女儿“听话”的工具——子女的意志和喜好需必须服从于家长,他并不在意子女的真正想法。当小狗走失以后,李玩表现出不满,父亲就原型毕露了,通过暴力迫使她屈服。
《狗十三》深刻揭示了父权制表现出的两种形态:要么假意怀柔,要么暴力压制。这种对下的精神驯化,让无数孩子“被迫长大”,变得听话懂事,其实只是他们害怕、沉默、妥协了。
黄渤和周迅主演的《涉过愤怒的海》,是曹保平导演对所谓“父爱如山”又一次略带幽默地拆解。黄渤饰演的渔民老金女儿在日本被害,“责任感爆棚”的他决心为女复仇,只身前往日本追凶,同时还盯上了周迅饰演的嫌疑人的母亲,誓要为女儿讨个公道。
乍一看老金对女儿大爱无言,追凶路上历经千辛万苦,怎么看都是一个苦命父亲的形象,但随着剧情发展,就会发现:老金供女儿留学,替女儿复仇,做的这一切都只是在表演父爱,表演悲痛。他始终都没有了解过女儿,造成女儿死亡最大的“原因”其实就是他自己。
曹保平的电影展现出一个残酷而真实的世界,他好像一面镜子,照射出现实中很多人不敢面对又不得不面对的真相。从《追凶者也》到《脱缰者也》,从《狗十三》到《涉过愤怒的海》,他的作品也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刺向社会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锚定现实,叩问人性。
新媒体编辑:平面镜
新媒体设计:霹雳小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