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7.8,13岁女孩为了60块钱成为小学的代课老师

小时候跟着妈妈看过一个贫困小学题材的电影,张艺谋导演的,叫《一个都不能少》。

印象里的女主角老师土土的,带着农村女孩的特征。

但就是这样一部剧,却给童年的阿栈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个简单的任务,一个信守承诺的老师,一群渴求知识的穷孩子。

在教育面前,真的是一个也不能少。

豆瓣评分7.8,13岁女孩为了60块钱成为小学的代课老师

故事发生在中国北方一个极度贫困的山区农村——水泉村。

村里的小学只有一个老师—高老师。

这天,高老师家中有急事,村长就找来一个13岁的小学毕业生来临时代课1个月。

豆瓣评分7.8,13岁女孩为了60块钱成为小学的代课老师

这个小姑娘就是本片的女主剧魏敏芝

临走前,高老师告诉魏敏芝,班级里的学生已经流失很多了,现在的这28个学生,一个也不许少。

他还承诺魏敏芝,如果学生一个也不少,他就给她60块钱。

魏敏芝牢牢记住了这句话。

班级里调皮捣蛋的孩子很多,他们根本不听魏敏芝的。

于是,这个13岁的故事就开始每天在黑板上抄一篇课文,被动地完成教学工作。

豆瓣评分7.8,13岁女孩为了60块钱成为小学的代课老师

直到有一天,她在管教调皮学生张慧科时,不小心把一盒崭新的粉笔踩碎了。

学习委员在日记里抱怨,说如果是高老师绝对不会这样。

豆瓣评分7.8,13岁女孩为了60块钱成为小学的代课老师

高老师十分爱惜粉笔,连小粉笔头都不舍得扔,都要写下最后一个字。

豆瓣评分7.8,13岁女孩为了60块钱成为小学的代课老师

魏敏芝虽然没有说话,但是她的内心十分触动。

突然有天,张慧科没有来上学,他因为家庭欠下医药费,不得不去城里打工。

魏敏芝固执地认定,必须把张慧科找回来,班上才能是完整的28个人。

豆瓣评分7.8,13岁女孩为了60块钱成为小学的代课老师

去城市里需要坐一天的班车,这是需要钱的,但是大家都没有钱。

豆瓣评分7.8,13岁女孩为了60块钱成为小学的代课老师

无奈之下,魏敏芝就带领全班同学去厂子里搬砖,但却搬错了方向。

厂长看在高老师的面子上,给了他们15块钱的车费。

豆瓣评分7.8,13岁女孩为了60块钱成为小学的代课老师

魏敏芝一算车费还有结余,就花了6块钱买了两瓶可乐,带着全班同学一人抿了一口。

豆瓣评分7.8,13岁女孩为了60块钱成为小学的代课老师

小时候看这个场景觉得他们好可怜,连可乐都不能完整地喝一瓶。

可是后来,这群学生们发现车费算错了,去城市的车票要20多块钱。

无奈之下,魏敏芝只好步行前往城市,还好碰到一辆货车,颠簸了一整夜,才把她带到城市。

豆瓣评分7.8,13岁女孩为了60块钱成为小学的代课老师

城市的光怪陆离与这个衣衫褴褛的农村女孩格格不入。

豆瓣评分7.8,13岁女孩为了60块钱成为小学的代课老师

她茫然无措,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四处奔走、找张慧科的同乡帮助,去广播站播寻人启事。

豆瓣评分7.8,13岁女孩为了60块钱成为小学的代课老师

一无所获之后,她只好睡在火车站,用身上仅有的钱买了几十张纸和墨水,想通过张贴大字报的形式,寻找张慧科。

豆瓣评分7.8,13岁女孩为了60块钱成为小学的代课老师

在车站,她碰到一个好心的大叔。

大叔提醒她去电视台播寻人启事,是最快速便捷的方式。

她不懂规则,守在电视台门口,固执地要求见台长。

这个一根筋的姑娘,见到每一个进出的人就不厌其烦地问:“你是台长吗?”

这一守就是一天一夜。

台长发现了这个女孩,得知了她的故事,决心要帮助她。

豆瓣评分7.8,13岁女孩为了60块钱成为小学的代课老师

面对镜头,她多日的委屈化为泪水涌现出来,笨拙而真诚地说:“张慧科,你跑到哪里去了?”

豆瓣评分7.8,13岁女孩为了60块钱成为小学的代课老师

这期节目恰巧被张慧科看到了,调皮的他此时也是泪流满面。

豆瓣评分7.8,13岁女孩为了60块钱成为小学的代课老师

故事的结局是温暖而充满希望的。

电视台的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豆瓣评分7.8,13岁女孩为了60块钱成为小学的代课老师

爱心人士们开车把张慧科和魏敏芝带回学校,他们还向小学捐款捐物。

捐物中有几盒彩色的粉笔。

豆瓣评分7.8,13岁女孩为了60块钱成为小学的代课老师

魏敏芝让每个学生轮流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字,张慧科写了3个字:

魏老师。

豆瓣评分7.8,13岁女孩为了60块钱成为小学的代课老师

这也是他内心对魏敏芝的认可。

魏敏芝用她近乎偏执的坚守,守护的不仅是一个学生,更是一位老师最根本的责任心,以及每个孩子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你对这部影片的哪些情节印象深刻?

评论区里告诉阿栈吧。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