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CoreSin

没有想到《死神来了》可以在国内上映,被删剪修改也完全在意料之中,这不是我们今天话题的重点。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死神来了:血脉诅咒》

我想来回顾一下《死神来了》这个独特的系列,二十多年来对恐怖片类型有哪些创新,它的哲学探讨和创意设计,有哪些成功的地方。

最新这第六部《死神来了:血脉诅咒》,情节围绕1969年发生的一起摩天楼餐厅倒塌事故。影片中,女主角斯蒂芬妮的祖母艾瑞斯在当年预见了这场灾难,并成功警告了在场的一百多名顾客,使他们幸免于难。

这一行为拯救了大量生命,却也严重扰乱了死神的设计。对死神和命运来说,这是一次大规模的系统性失误,因而引发了一场代际诅咒——死神的目标不再仅仅是清理近期的幸存者,而是开始系统性地清除那些本不该存在的整个家族血脉。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影片的叙事结构跨越了两个时间线:1969年的过去和现代。

斯蒂芬妮继承了祖母的预知能力,这使得预言本身不再是随机的通灵天赋,而更像是一种被扭曲现实的症状。

影片情节随着斯蒂芬妮的调查逐步展开:她追寻真相,目睹了祖母为了证明诅咒的真实性而选择自我牺牲,并接连见证了诸多家人的离奇死亡。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这个新设定,再次改变了死神在系列中的动机。

在前作中,死神的行为可以被解读为一种精确的、反应性的平衡机制,只针对那些直接逃脱死亡的人。然而,《血脉诅咒》将死神重塑为一个极具耐心、进行长远规划的实体,它执行的是一场跨越数代的清理行动。

这使得角色的核心罪愆从欺骗死神,转变为一种更具存在主义色彩的非法存在。应该说,乔恩·沃茨、扎克·利波夫斯基、亚当·斯坦这几个主创能想出这么一个创意,也是煞费苦心。因为死神系列经历了十几二十年的挖掘,故事潜力和创意可能逐渐枯竭,急需注入新的活力。

这种叙事上的重构,为整个系列提供了一个追溯性的创始理论。它暗示之前所有影片中的灾难,无论是180号航班空难,还是23号公路连环车祸,可能都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源自1969年时间线被破坏后产生的连锁反应或余波。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影片中,祖母艾瑞斯的笔记本里记录了其他大规模伤亡事件,这表明她一直在追踪死神的行踪。理论上,前几部电影的主角们很可能是当年餐厅事件其他幸存者的后代。

因此,整个系列的故事不再是一系列悲剧的选集,而是一部围绕宇宙秩序修正展开的史诗。

死神并非在处理六个独立的幸存者群体,而是在系统地修剪一棵从1969年那颗「种子」中生长出来的、不该存在的生命之树。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同时,这也重新定义了预言者的角色。预知能力不再是随机的灵异天赋,而是一种可遗传的特质——一个标记着某人存在于死神设计之外的基因印记。

斯蒂芬妮从祖母艾瑞斯那里继承了预知能力,这与前作中对预言来源含糊其辞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这种「血脉诅咒」的概念意味着通过家族谱系产生的联系。因此,预言本身可以被重新解读为现实中的一个故障,是时间线不稳定的症状,而这种症状恰恰体现在那些最不合时宜的人身上。

这为系列中一个长期存在的谜团,为何特定的人会获得预言能力,提供了一个虽属超自然但逻辑自洽的解释。

威廉·布拉德沃斯这个殡仪员,是贯穿系列的关键人物。《血脉诅咒》揭示了一个颠覆性的真相:布拉德沃斯本人正是1969年餐厅事件的一名幸存者,当时他还是个孩子。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这一设定改变了我们对该角色的理解,将他从一个神秘莫测、近乎超自然的存在,转变为一个悲剧性的、拥有渊博知识的凡人。

他并非死神的代理人,而是其最年长的、仍在世的对手。

回顾布拉德沃斯在《死神来了》《死神来了2》和《死神来了5》中的出场,他始终是唯一能解释死神规则的角色。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死神来了》(2000)

他那些充满玄机的言论,如「死神自有安排」,在过去显得高深莫测。而《血脉诅咒》则为他的知识来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于他数十年的亲身经历,以及在艾瑞斯主动找到他之后,两人共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这一背景故事的揭示,将布拉德沃斯从一个叙事上的便利工具,升华为一个拥有悲剧过往的丰满角色。

在最初的几部电影中,布拉德沃斯似乎拥有着不合常理的知识,这在叙事中是一种常见的捷径。然而,《血脉诅咒》指出,在1969年的那场灾难中,他是预言里最后一个死去的人,此后他在「借来的时间」里活了55年。

因此,他的知识并非魔法,而是通过长达一生的观察,和与艾瑞斯的合作积累而成的。他不再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物,而是一个长期承受痛苦的幸存者,一个知晓可怕真相却只能给出隐晦警告的卡珊德拉式人物。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死神来了:血脉诅咒》

我们回到系列的初创之时,二十多年前的观众第一次看到死神作为一种无形、抽象的力量,被设定为反派。

这一选择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砍杀电影(slasher)这一亚类型。这个杀手无法被常规手段对抗、逃避,甚至无法被理解。这里没有可以揭下的面具,也没有和「幸运女孩」展开的决战。

因为一切恐怖的根源并非来自物理威胁,而是来自充满敌意的宇宙本身,在这个宇宙里,日常物品都可能成为一个怀有恶意的意志工具。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死神来了》(2000)

从商业角度看,这个决定无疑是冒险的。一个无形的反派限制了周边商品的开发潜力,没有服装可买,没有手办可卖。但它成功塑造了一个恐怖片概念,同样证明自己也可以拥有强大生命力和文化渗透力。

这个创新可以被称为「焦虑恐怖」或「环境恐怖」。传统的砍杀电影制造的是对特定人物或地点的恐惧。而《死神来了》则将整个平凡的世界变成了威胁的来源。

它对观众产生的心理影响,并非对某个怪物的恐惧,而是一种对日常情境的普遍性焦虑和偏执——驾驶、飞行、日光浴、激光眼科手术,都是危险的。

因此,该系列的遗产不仅在于创造了一种新型反派,更在于引发了一种全新的观众反应。它将观众自身所处的环境武器化,使得恐怖感在电影结束后依然挥之不去,具有便携性和不可避免性。

这个无形、系统性的力量导致看似随机却又相互关联的毁灭,与后9/11时代及21世纪的集体焦虑产生了共鸣。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死神来了》(2000)

第一部电影于2000年上映,正值新千年之交,充满了对技术和社会的忧虑。影片的开端是一场空难,这是现代脆弱性的一个强有力象征。

反派不是一个可识别的「他者」,而是一个无形的、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一个微小的失误就可能引发灾难性的连锁后果。这恰恰反映了当代社会对恐怖主义、经济崩溃、气候变化和全球疫情等问题的焦虑。,因为这些都是庞大的、非人格化的系统,能够带来突如其来的、广泛的破坏。

因此,《死神来了》中的死神可以被解读为21世纪抽象、系统性恐惧的隐喻。在这里,威胁不再是持刀的狂人,而是我们所构建的这个复杂、互联世界的内在脆弱性。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死神来了:血脉诅咒》

从头至尾看完全系列,我们很容易提出一个哲学辩题:死神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它是一个仅仅为了恢复平衡而行动的中性宇宙力量?还是一个享受杀戮过程、充满虐待狂倾向的智慧实体?

系列中有大量证据支持死神具有虐待狂的特质。

系列中的死亡事件很少是迅速或仁慈的,它们通常是漫长的、充满心理折磨的,并且带有残酷的讽刺意味,例如《死神来了3》中的日光浴床之死,以及《死神来了4》中亨特在泳池被排水管吸入的场景。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死神来了3》(2006)

布拉德沃斯那句「不要惹怒死神」的警告,也暗示了这是一个拥有易变情绪的实体。

还有观点认为,系列中的反派并非「死亡」本身,而是另一个实体,或许是负责执行「死亡过程」的「死神」。这种观点认为,「死亡」作为一个概念是中立且不可避免的,但作为执行者的「死神」却是一个残酷的存在,当它精心制定的计划被打乱时,会感到被冒犯。

这种区分,可以解释为什么死亡方式如此琐碎和戏剧化,这似乎和一个全能的宇宙力量的身份不符。

我们来盘点下系列中的死亡场景,应该说这中间也经历了显著的演变,从第一部电影中更接地气、更注重氛围营造的恐怖,发展为续集中精心设计、场面壮观、甚至常常违背物理定律的「鲁布·戈德堡机械」式死亡。

在2000年的首部《死神来了》中,死亡场景如托德在浴缸中被勒死,以及卢顿老师在厨房的离奇死亡,都更具现实感,并着重于营造一种死神无处不在的诡异氛围,让日常物品仿佛带有微妙的恶意。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死神来了》(2000)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续集中的死亡方式变得日益复杂和戏剧化,例如《死神来了2》中的高速公路连环相撞、《死神来了3》的日光浴床惨案,以及《死神来了5》的体操馆事故。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死神来了5》(2011)

这种转变是对观众反应的直接回应。据报道,第一部电影的试映观众对那些出人意料的、震撼的死亡场景反响最为热烈,这促使创作者们在后续作品中强化了这一元素。

每一个鲁布·戈德堡式的死亡序列,实际上都构成了一部自成体系的叙事短片,拥有完整的设置、发展、高潮和结局。

这些场景引入一个「主角」(受害者)、一个场景(厨房、健身房)和一个「反派」(环境中的危险因素)。

其叙事遵循着清晰的结构:一个触发事件(一杯洒了的水)、一系列不断升级的复杂状况(电路短路、火灾、物体坠落)、一个高潮(死亡本身)以及一个结局(尸体)。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死神来了》(2000)

因此,该系列的结构并非仅仅是一个长篇故事,而是一系列恐怖小品的集合。这种片段式的特质是其吸引力和可重看性的关键;观众记住的往往不是电影的整体情节,而是那些精彩集锦式的死亡场景。

而观众从这个系列获得的观影快感,主要也不是来自血腥杀戮本身,而是充满悬念的铺垫过程。电影将观众带入一场病态的死亡游戏,鼓励观众扫描环境,预测致命的连锁反应将如何发生。

导演们运用了多种电影技术来构建这种紧张感。

他们通过特写镜头突出看似无害的物体,比如一颗松动的螺丝、一滩水、一个摇晃的架子,利用误导来制造「假动作」,并借助音效设计营造出末日将至的氛围。其目的在于让观众变得和角色一样偏执,审视每一个细节中潜藏的致命可能。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死神来了5》(2011)

这种模式的心理吸引力在于,当紧张感累积到几乎无法忍受的程度时,最终那场血腥的死亡会带来一种既震惊又满足的宣泄。

这创造了一种融合了恐怖、黑色幽默和解谜元素的独特观影体验,定义了该系列的魅力。扎克·利波夫斯基和亚当·斯坦也明确表示说过,他们在设计死亡场景时,力求同时达到惊奇、有趣、血腥和悬疑的效果。

因此,死神系列其实是某种复合型恐怖片。

这种「预测死亡」的游戏,使观众从被动的观察者转变为恐怖事件中主动的、共谋的参与者。电影将导致死亡的所有线索都呈现在银幕上。观众被邀请将这些线索拼凑起来,解开角色将如何死亡的「谜题」。

当观众成功预测结果时,会产生一种病态的满足感,仿佛「智胜」了电影,或者说觉得自己和死神一样聪明。

因此,观影体验是互动性的。观众不仅仅是在观看一个角色被杀害,更像是在心理上与电影中那个无形的反派共同策划了这场死亡。

这创造了一种复杂而迷人的心理参与,既令人兴奋又使人不安,模糊了旁观者与施害者的界限。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死神来了》(2000)

再说说这个系列的哲学内涵。其中的宇宙,在根本上是符合决定论的。

它假设自由意志是一种幻象,每个生命都被一条预设的路径或设计所束缚。任何对这条路径的偏离,都不是自由意志的体现,而是一个系统将要用暴力手段纠正的暂时性故障。

这一「死神的设计」概念,与历史上关于宿命和预定论的哲学思想遥相呼应,例如古希腊神话中纺织、测量和剪断生命之线的命运三女神,以及加尔文主义的预定论教义。

在这个宇宙中,角色的挣扎是徒劳的,因为他们的结局在故事开始前就已被写好。

系列中有多个关键情节凸显了这种徒劳感,例如第一部中卡特试图按自己的方式死去,以及第二部中尤金自杀失败的场景。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死神来了2》(2003)

这些场景表明,即使是选择如何死去,也并非个人所能决定,它同样属于那个宏大的设计。

这个系列的趣味,从第二部开始,有所升级。这体现在每一部续集都引入了新的规则和潜在的「作弊」方法。

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保持情节新鲜感,更是主创在试图对抗这个系列逐渐变得公式化的危险。

比如说在第一部《死神来了》中,干预可以跳过某人,但名单仍会继续,展示了死亡是绝对不可逃脱的。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死神来了》

到了《死神来了2》,引入了「新生命可以战胜死神」的概念,并确立了在死神名单上的人无法自杀的规则。「新生命」提供了暂时的喘息,但幸存者后来仍在银幕外被杀。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死神来了2》

《死神来了3》引入了灾难前拍摄的照片会包含预示死亡方式的凶兆。但这仅能作为预警系统。它提供了关于「如何死」的信息,但无法阻止「死亡」本身,所有幸存者最终还是会被杀死。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死神来了3》

《死神来了4》扩展为,预言者会接收到后续的、更小的预言,详细描述其他幸存者的死亡。这依然是无效的,额外的预言只会加剧恐惧和幸存者的负罪感。最后所有人均被杀死。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死神来了4》

《死神来了5》引入了在《血脉诅咒》之前最重要的规则变更:杀死一个人可以夺取其剩余的寿命。这是一个充满道德矛盾的暂时解决方案,「偷来」的寿命可能出人意料地短暂,最后所有主角仍会丧生。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死神来了5》

《死神来了:血脉诅咒》则将两种潜在战胜死神的方法法典化(夺取生命或临床死亡后复苏),但同时引入了「代际诅咒」这一概念,使得主角们的逃脱从根本上变得不可能。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死神来了:血脉诅咒》

所以我们发现,每一个新规则或漏洞,最终都只是暂时的解决方案、虚假的希望,甚至是一个陷阱。「新生命」理论被证伪,偷来的寿命被证明可能很短暂,甚至《血脉诅咒》中的复苏也被揭示在技术上是无效的。

这些新规则的失败,不断强化了系列核心的虚无主义主题,死亡无处可逃。

从创作的角度来说,这个系列的难度在于,当结局已经注定,怎么来制造悬念?

就是靠引入新规则,为角色带来一线希望,这条新规则就是该部电影的核心情节引擎,让角色和观众相信这一次或许有出路。

这种对规则的挣扎,让角色和编剧的命运,悄悄重合了。角色们试图逃离死神的设计,而编剧们则试图逃离他们自己成功的公式所带来的束缚。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对观众来说,这个系列引发了一定范围内对日常物品和生活情境的焦虑和恐惧。

180号航班事故,引发了对飞行的普遍恐惧。还有对伐木卡车的恐惧,已成为网上广为流行的一个迷因。后续还有过山车、日光浴床、悬索桥、激光眼科手术、针灸的恐惧,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人们的真实心理。

电影引发的这种偏执恐惧和对吸血鬼或鬼魂的恐惧还不一样,因为那些都是幻想的。而这个系列让观众对自己的家、车和日常活动感到恐惧。

今天看,这还是本世纪最牛的恐怖片创意

死神系列的毛病当然也是存在的,拍到后面,常常有公式化的痕迹。但我们公允地评价,它仍然算是本世纪颇具概念创新性,以及哲学一致性的恐怖片系列。

起码,比「电锯惊魂」系列有趣得多。

理论上来说,死神系列可以无限繁殖。最新这集已经开辟出了新的叙事途径,那么它未来可以去探索其他「血脉」,或者将故事设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行。

毕竟,死神永不疲劳。这份工作,永无下班。

因为,人类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