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
FASHION
报道
REPORT
美容
BEAUTY
当《关于约会的一切》这几天在内地影院里掀起阵阵笑声时,导演保罗・杰诺维塞或许并不意外。这位曾凭借《完美陌生人》戳中全球观众情感软肋的意大利导演,又一次用他独有的方式,把都市男女藏在体面之下的心事呈现在观众面前。
25年的创意:从广告片到约会夜
不久前,《关于约会的一切》主创来华之际,OK!与导演保罗・杰诺维塞进行了一场有趣的对话,聊了聊影片之外的精彩故事。一个普通的夜晚,一对男女在家里约会。特别的是,这次约会更重要的其实是他们的“内心戏”——约会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句台词、动作,都在各自头脑里演练了无数遍,各种情绪推拉就像是多个人格的辩论赛,细致、真实地还原了现代男女初次约会中的羞涩、尴尬、试探的时刻,同时也完美呈现了其中心动、暧昧、浪漫的瞬间。整个观影过程轻松有趣,像是被导演看穿了每个人内心的小秘密。
这种奇妙的共鸣感不禁让人感叹,原来约会、两性关系中的感受和博弈的确是放之全球皆准,导演保罗・杰诺维塞以其精准的观察与强台词的叙事习惯,就这么巧妙地扣进了观众们的隐秘“爽”点,实在令人拍案叫绝。而更重要的是,《关于约会的一切》的核心创意,竟能追溯到25年前——那时保罗・杰诺维塞还在广告行业打拼,有一次他为意大利国家电视台RAI构思了一支短片,当时的核心概念便是:“我们每个人体内都居住着多个不同的人格与个性。”
也是从这次经历之后,这个“多人格个性”的思路便留在了他的脑海,多年之后,他重新运用这个概念创作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就是现在的《关于约会的一切》。
《关于约会的一切》剧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多重人格
为什么是“初次约会”?在保罗看来,没有哪个场景比这更适合展现“内心的混战”了——当你坐下的那一刻,脑子里就开始打架了:该说什么?他/她刚才那个微笑是什么意思?要不要主动碰他/她的手?这些人们共有的脆弱、恐惧与不安都被导演保罗和编剧挖掘了出来。
于是,罗马的一个寻常夜晚,劳拉和皮耶罗的“约会OS”成了舞台。没有传统爱情片里的车祸、误会、家族阻碍,只有礼貌的对话、试探,以及藏在镜头背后的“头脑风暴”——劳拉脑海里有纠结“要不要”的焦虑派,有怂恿主动出击的大胆派;皮耶罗心里则有担心说错话的谨慎派,和精准吐槽的毒舌派。就像导演说的,“当我们展露最隐秘的部分时,那些我们不愿被看见、不愿被发现的真实特质才是真正有趣的东西。正是这些脆弱与不安引发了观众的共鸣——他们看到的不是超级英雄般的完美人设,而是有着万千弱点的真实自己。”
男女主人公约会
浪漫幕后:多维的奇妙组合
一部聚焦两个人约会的电影,演员的化学反应几乎决定了成败。保罗的选角标准带着典型的意大利浪漫主义底色。“男主角必须具备两种特质,既要是喜剧演员,拥有出色的喜剧节奏,同时又要具备浪漫特质,能让女主角和观众都为之倾心。女主角同样需要具备这样的特质,美丽、演技精湛且富有幽默感。”要找到同时具有这些气质的优秀演员并不容易,但当保罗把皮耶罗交给爱德华多・莱奥、把劳拉的角色递给皮拉尔・福格莉亚蒂时,他心里很清楚:他们就是最对的人。
意大利男演员爱德华多・莱奥饰演皮耶罗
爱德华多・莱奥是意大利知名演员、编剧、导演,也是保罗的老搭档,10年前两人已经在《完美陌生人》里有过合作,保罗称:“他那种带着清醒与幻灭感的独特气质恰好能打动观众。”
意大利女演员皮拉尔・福格莉亚蒂饰演劳拉
皮拉尔・福格莉亚蒂这几年在意大利也很红,前几年她因模仿罗马各街区方言的视频在社交平台人气飙升。2023年皮拉尔首次自导自演的电影《浪漫主义者》获意大利银丝带奖最佳喜剧女主角,2024年又因电影《罗密欧是朱丽叶》蝉联。保罗表示,“她正是完美人选。”
男主人公头脑内的多重人格
如果说选角是“搭骨架”,那么拍摄“内心人格”就是“填血肉”——这恰恰是整部电影最棘手的部分。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人格大混战”,背后是三个片场、数十位演员的“隔空表演”。保罗拆解了拍摄流程:“我们先拍摄男女主角的现实生活场景,再分别拍摄两人脑海中的人格世界。这意味着演员表演时无法看到最终成片中与自己互动的对象——这些互动只能通过后期剪辑来实现”,而最困难的部分在于,“两位主演听不到对方脑海中的声音,而扮演人格的演员也看不到主演的现场表演,这种割裂感让表演协调变得异常复杂。”
不过,导演最终还是让这些“多重人格”回归到一种奇妙的和谐,尤其是影片的高潮——所有人格期待男女主角进入亲密时刻,他们不再争论,变得高度默契,直到愿望达成,喜剧节奏在此时迎来了最大爆发——他们竟然在一起演奏和大合唱,以此表达精神上的愉悦,搞笑程度拉满。保罗特意为这一片段选择了皇后乐队作品《Somebody to Love》,充满戏谑趣味。
女主人公头脑内的多重人格
约会的结尾,两人一起吃冰淇淋的温存和分别时意犹未尽的眼神,或许就是这个约会夜晚最让人回味之处。整个过程中,不同人格的表达所折射出的男女认知差异的情绪变化,都恰到好处地为现实中的个体表达提供了“宣泄出口”。这大概就是保罗・杰诺维塞的魅力。无论是《完美陌生人》还是《关于约会的一切》,他对于两性关系的理解、情绪和人性的拿捏令人称奇,前者可能让你对婚姻或爱情失望,后者又能让你马上想要开启恋爱的念头,总之,你的内心戏,这位意大利导演都了如指掌。
SPECIAL REPORT
OK!独家对话
保罗·杰诺维塞
Paolo Genovese
OK!:是什么契机让您决定创作《关于约会的一切》这部电影?
保罗·杰诺维塞:那么,最初的创意大约诞生于25年前,当时是为一部商业广告设计的。核心概念是:我们每个人体内都居住着多个不同的人格与个性。这部广告是为意大利国家电视台RAI制作的,可以说广告的核心理念是——RAI作为公共电视台,制作丰富多彩的节目,每一种都契合你不同的内在人格。因此系列短片通过不同主角展现了多重人格共生的状态,也就是多重需求并存的现象,非常有趣,不过片长都非常短。正是从这个创意出发,我开始觉得探索人们头脑中的思维形成机制会是个既奇妙又有趣的课题。多年之后,我重新运用这个概念创作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再局限于广告形式了。
OK!:您自己平时头脑里也会有这几个人物吗?“他们”平时都在交流什么?
保罗·杰诺维塞:一直都有,从早上醒来吃早餐时就开始了——有些声音想要奶油牛角包、蛋糕和卡布奇诺,另一个想减肥的声音却坚持只喝黑咖啡。从最琐碎的小事到各种决策,在做出最终决定前,我脑海里总会有多种视角在争论。
OK!:在拍摄男女主内心人格群像的场景时,协调表演、拍摄和后期制作上是否遇到了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是什么?
保罗·杰诺维塞:最大的挑战在于,观众在电影中看到的所有人格是同时出现的,但实际上我们分了三个不同片场拍摄。先拍摄男女主角的现实生活场景,再分别拍摄两人脑海中的人格世界。这意味着演员表演时无法看到最终成片中与自己互动的对象——这些互动只能通过后期剪辑来实现。最困难的部分在于:两位主演听不到对方脑海中的声音,而扮演人格的演员也看不到主演的现场表演,这种割裂感让表演协调变得异常复杂。
OK!:电影的配乐非常贴合影片的氛围,为观众带来了很棒的视听体验。在选择配乐时,您有着怎样的考量和标准?
保罗·杰诺维塞:约80%的音乐选自古典乐。我认为将通常被视为严肃的古典乐融入喜剧是种有趣的挑战——古典乐能以奇妙、新颖的方式强化电影的喜剧效果。比如性爱场景选择的《Somebody to Love》(皇后乐队作品),这个选择来自直觉:这首歌曲既充满能量,又自带情欲色彩,同时还蕴含着戏谑趣味。
OK!:为什么选用大合唱的方式来表达sex?
保罗·杰诺维塞:因为我需要一个爆发的场景。在我看来,性爱作为喜悦、音乐与色彩的爆炸式呈现,由男女主角所有情感与人格共同参与,或许能成为对伴侣性爱一种别开生面的诠释。
OK!:有时候您的很多作品表面上是喜剧,但它或许有一个悲剧的内核,这是您个人喜欢的表达方式吗?
保罗·杰诺维塞::当我创作喜剧时,真正的喜剧永远始于悲剧——因为笑容往往从苦难中诞生。悲剧是所有喜剧的基石。如果只让人发笑,那属于滑稽闹剧范畴(这完全没问题,纯粹逗人开心的电影也很棒)。但喜剧不是段子合集,而是种种情境:有时戏剧化,有时荒诞,正是因其戏剧性才令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