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队》大结局了,田小贵不但没有出卖战友,相反,他还按照汤德远的计划,把川野引入了预设的圈套。
最终,川野被田小贵击毙,这个阴险毒辣的刽子手,终于下线了。
在这之前,小队绑走了“刘郎中”,并且把刘郎中当成了肖铁林的替身。被田小贵开枪击中头部的那个蒙头人,就是“刘郎中”。
不过,田小贵也身中数枪,英勇牺牲了。
田小贵虽然被川野用帕飞丁控制,并且还通过“刘郎中”向川野通风报信过,但是,当川野带着伪警察和鬼子,来宝局抓鲁长山和汤德远时,恢复理智的田小贵,还是选择了用大声喊叫提醒鲁长山和汤德远。
川野用帕飞丁,只是部分控制了田小贵,但是,在田小贵内心深处,他的信念和对战友的感情,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所以,即便田小贵被帕飞丁暂时控制时,选择了向鬼子通风报信,但他始终是坚定勇敢的抗联战士,是值得所有人尊敬的抗联英雄。
《归队》第1集中的大拐子河战斗开始前,鲁长山抗联小队一共有18个人,战斗结束部队分散突围后,只剩下鲁长山、田小贵、汤德远、兰花儿、福庆、高云虎6个人。
抗战胜利前,鲁长山、兰花儿、田小贵牺牲,抗联小队幸存下来的,就只有3个了。
东北抗联可以说是所有抗战人民武装中,处境最艰难的。在关外,抗联巅峰时期的兵力是3万多人,打到最后只剩下300多了。
尽管力量对比悬殊,但是,抗联就是硬凭自己的勇气和牺牲,牵制了鬼子最精锐的战略预备队关东军70多万人,消灭关东军十几万人。
不但如此,抗联还要面对三四百万的伪军和汉奸。
在世界战争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支军队,它的创建者和高级指挥员,超过一大半都牺牲在战场上,并且,这些牺牲的创建者和高级指挥员,牺牲的时候,也就二三十岁。
也从来没有任何一支军队,不但虽然要面对战斗的牺牲,还要时时面对饿死和冻死的威胁。
关外和关内情况不太一样,关外铁路和公路发达,鬼子和伪军可以依靠铁路公路快速机动,抗联的游击战术,很难有大的发挥空间。
按照一般的游击战战略战术原则,抗联部队发起的很多战役和战斗,用葱山小白马的话说,那就是去送死。
也就是基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对比,所以一开始,小白马是不想带队伍下山打鬼子的。
可是,兰花儿却不这样想,她还是想办法动员小白马带队伍参加了抗联小队。
兰花儿和小白马带着队伍下山时,她刚刚有了孩子。对于兰花儿的选择,也有观众表示不理解的,甚至还有人说她傻和活该的。
可是,持这些说法的人,可能忘了,抗战不是一场一般意义上的战争,抗战是一场存亡之战。就是因为是存亡之战,所以,尽管力量对比悬殊,也必须主动出击。
因为,只有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敢于主动出击、敢于牺牲,才能让鬼子知道,我中华不可欺、更不能欺。如果人人都不敢主动出击的话,鬼子就会越来越嚣张,越来越狂妄。
抗联部队的贡献,除了牵制和消灭了敌人之外,最主要的是让关外善良的百姓,通过抗联战士的勇敢作战和英勇牺牲,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看到了决不屈服的华夏民族精神。
只要有这种精神在,不管鬼子暂时有多么强大和猖狂,胜利最终还是我们的。
就像杨靖宇将军说的那样: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区区日本四岛,断无亡我中华之力。我虽华夏一匹夫,然堂堂七尺须眉,抗日救国之信仰,坚如磐石!今日得以血溅山河,我足矣!
《归队》中鲁长山抗联小队的心路历程和战斗历程,不就是对将军这些话的生动诠释吗。
拐子河战斗后,鲁长山抗联小队分散突围,鲁长山回家看了看老伴和儿子后,就义无反顾踏上了寻找战友之路。
用鲁长山的话说:咱这腔子热血,洒也要洒在这白山黑水上!只要俺老山东还有一口气,就一定领着大家归队。
鲁长山是抗联小队的核心和精神支柱,如果没有鲁长山的牺牲,汤德远可能不会归队,田小贵可能就沉沦在帕飞丁的控制中,再也出不来了。
在抗联小队,除了年龄稍大的汤德远外,鲁长山一直把兰花儿当女儿,把田小贵、福庆和高云虎当儿子。鲁长山不仅仅是他们的排长,还是他们的父亲。
什么是家国情,鲁长山和小队战士们的情感,就是家国情。
《归队》大结局,剧中饰演鲁长山的胡军,在个人社交平台发文说:
俺没失言,最终都把你们找回归队了!只可惜这口气没能坚持到胜利的那一天。好在还有你们替俺看着呢!别忘了,在坟前把胜利的捷报给俺们撒撒,也让俺们这些先走的人高兴高兴!
别难过,就是下去了也闲不着!俺永远记得陈老总的豪言: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俺们会继续战斗到底!
再见了!亲爱的战友,兄弟和孩子们。—你们的排长老山东鲁长山
《归队》是一部分非常难得的好剧,鲁长山抗联小队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作战单位,可是,通过抗联小队,观众们看到了整个抗联,看到了那艰苦卓绝的十四年艰苦抗战史。
鲁长山抗联小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人,通过他们,总是感到那些曾经在白山黑水上英勇作战的抗联战士,并没有远去,他们一直在我们身边,现在是,将来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