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9日,中国知名演员袁立前往北京凯门律师事务所,与张凯律师团队会面,就其多个社交媒体账号遭遇封禁一事正式委托律师维权。
演员袁立多个社交媒体账号遭遇无故封禁,屡次被要求“证明自己是袁立”的荒诞事件曾经成为网络热议话题。
该事件不仅是一位公众人物的个体遭遇,国内其他各领域的知名人士在社交媒体上账号被无故封禁的遭遇也比比皆是、也无可奈何。袁立的遭遇突出揭示了国内社交媒体平台在账号管理中的普遍问题——随意封禁、缺乏依据、申诉困难。
公众人物尚且如此,普罗大众可想而知。
因此袁立的抗争也远远超越了个人利益,成为对数字时代公民表达权利的坚守。
根据袁立提供的信息,自2019年以来,她在多个主流社交平台的账号屡次遭到封禁,涉及的平台包括微博、今日头条、抖音、视频号以及小红书:
其微博账号于2019年12月28日被永久禁言,平台标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之后,她的今日头条、抖音账号也陆续遭到封禁;
2022年11月14日袁立在视频号发布了第一条内容,但仅仅半年后视频号便遭封禁;
2025年6月她在小红书发布了首条内容,8月1日其小红书账号也被封禁。
至此,袁立在所有公众平台上的账号均处于封禁状态。
有些平台给出的封禁理由极其荒谬:“账号疑似非本人使用,存在与他人高度相似的情况”。为此袁立不得不录制视频自证身份。她穿着此前公开演讲时的服装,站在上海袁立公益基金会夏令营的现场,让基金会资助的孩子们一起出镜无奈声明:“都看清楚了,我就是袁立!”这一幕既心酸又荒诞。
国内社交媒体平台对用户的处罚长期存在随意性问题。以致网友们调侃:没有被封号者,不足以谈人生!平台封禁账号时常缺乏明确依据和合理解释,申诉机制也不完善。
袁立遭遇的“自证清白”困境并非个例。许多普通用户都曾面临类似情况:账号突然被限流、禁言甚至封禁,平台给出的理由模糊不清,申诉过程漫长且往往无果而终。
尤其在当下,AI技术广泛应用于内容审核,但机器审核准确率难以达到100%,仍需人工不断校准。而平台审核人员素质又参差不齐,审核标准也不透明。虽然各大平台都建立了内容审核机制,但缺乏统一规范和有效监督。明规则不多,潜规则倒不少。大量的不透明操作,让用户往往不知为何受罚,如何申诉。
2025年我国发布了《新媒体安全管理办法》,旨在构建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内容创作者的合法权益。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平台在执行过程中往往简单化处理,尤其是面对海量内容时,更倾向于“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个”的策略。
各平台最需要了解的是:网民需要平台,平台更需要网民!高高在上、缺乏人文精神、不尊重用户、甚至封禁用户不提供清晰的理由和有效的申诉渠道的平台无论曾经有多辉煌,迟早会被用户淘汰!
袁立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成立了上海袁立公益基金会,关注尘肺病农民工等弱势群体。非常需要有在社交平台正常发声的渠道。她的此次抗争,不仅仅是为了个人账号的解封,更是为所有用户争取更加公平、透明、合理的平台环境。
正如袁立在视频中所说:“我相信一个伟大的国家,能够容得下一个正直的人说话。”这句话简单却有力,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袁立的抗争有侠义之气,她想争取的那道光,终将会照亮每个普通用户的数字生存空间。
我曾经发文《为袁立而呼——让她说话,天塌不下来》。
再次为袁立而呼——让她说话,天塌不下来!
---- THE END------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